百年抒怀 | 夏晓露:茶阳73号火种地的怀想(一)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富于战斗精神的英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流血牺牲者,他们有着纯洁的灵魂、忠诚的信仰、时代的荣耀。毫无疑问,一切荣誉属于那些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生命无私奉献的人。

——题记

茶阳73号火种地的怀想(一)

文/夏晓露

(全文共15494字。共分5节连载。本文共6421字,预计阅读时间17分钟)

寻找火种

我伫立梅州大埔县茶阳镇万川路73号一幢三层高的旧居前,一抹斜阳打在灰黄斑驳的墙体,把古朴的斗拱形大门映衬得高爽深幽。

五月下旬南粤已入夏,似火炎阳。

当我来到中央苏区大埔,我的思绪就像摄像机开始倒带,贯穿百年。百年的风霜寒暑,风起云涌,铁血长风,如一幅长卷把历史进程中的岁月峥嵘,红色印记更加鲜明地展现。

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全貌。来源:掌上梅州

这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瓦房。拱门高墙、青瓦飞檐、天井回廊、斑驳泥墙,红漆木门木窗,无不袒露出客家文化的气息与坚硬的风骨。西斜的阳光牢牢罩在这座客古建筑。她如此静谧地矗立在小巷深处近百年。当我知道她的存在和存在的意义,就一直想来这里探寻。终于,在这个五月,我来到这里踏访追寻。一枚高悬的灰雕阳刻“红色五角星”镶着金边,紧贴在古建筑灰白的外立面大门上方,居中。红星中间雕刻着竖写的“公安”两个黄色大字,太阳直射在上面,将她们打造成金色。考证这座建筑的罗雄介绍说,这个红五星就是人民公安的第一代警徽。

瞬间,油然生出,我与她“失之交臂”的遗憾,一股热流涌上心头,为什么我没能早点来瞻仰她?来探寻她的内里乾坤?现在我来到她面前,我的心灿烂而庄严起来。

从1927年建立至今94年的沧桑巨变,已成为一枚历史印鉴,在岁月的册页上镌刻着人民公安的前世今生。她深藏的点滴历史,就像经过岁月洗礼的红宝石,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如此珍贵,如此荣耀。

这幢三层砖木结构瓦房,正是重要的红色革命遗址——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旧址。此时,我以仰望的姿势凝视,心潮澎湃,思绪连绵。

我看到那枚红五星融进蔚蓝苍穹,那么辽阔、那么深邃、那么庄严、那么从容。远远看过去,在辉熠的光照中,浮现着岁月的波澜壮阔,艰难困苦,那些藏在时光深处的红色故事,正激励着人民公安一代又一代。

五月的太阳满目红光,明晃晃直射在高大的墙体,通体透亮。我知道太阳真正的眷顾,她不仅驱除黑暗,更是以光趋光,直到星火璀璨。我想到拜伦的诗:“太阳是上帝的生命,是诗歌,是光明。”太阳也赐予这座旧址生命、诗歌、光明,重新寻得的意义更加伟大起来。

往下门楣上挂一长方形黑色铁牌,上写明黄色宋体:“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旧址。”再往下是拱门门额,上有繁体字,由右往左读:“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12个红色字弧形排列,在阳光直射下仿如彩虹。大门左右两边墙面有两条高大的殿式装饰,平时贴对联位置,赤朱色作底,镶有金边,似两条无图无字的“空白条幅”,在太阳清薄的光照中透出无限生气,宛若纵深的红色路线从这里延伸,北上井冈山。

进入序厅,没有深宅大院的阔大,在“空”与“静”中,可以倾听你的心,以朝圣的脚步行走。如果没有闪亮的红五星和“公安”二字;如果不是红色浸润的恢宏,谁能知道她在近百年风雨中承载的重任,让一个政权有了荣耀的底气。

在天井右边通廊墙上镶嵌着4块麻石碑刻,分别是清代道光初年修建天后宫碑记,道光十九年潮州府大埔县正堂颁的严禁偷盗木料和敲诈勒索客商的“奉宪示碑”、清同治十二年大埔县保安分局有关一宗案件诉讼的告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重修大埔县警察分所碑记,每块石碑都残留着历史余韵。

在二进中厅左右两边房间均为监牢,一抹阳光从木栅栏式的窗口倾斜照射,形成明暗三角,仿佛正义与邪恶、黑暗与光明在对峙。我走上吱吱响的木地板,历史的呐喊在空中回响。三楼中厅墙上有民国时期毛笔书写的“警所重地,闲人勿进”和“奸臣党羽计谋多,欲把雄军入网罗”等题壁标语,斑驳的高大墙面,把人带入时空隧道。

就职考证者罗雄与作者合影。作者供图

如今她以红色圣地陈列馆名义展开温暖的怀抱。我们在一间点着煤油灯,昏暗的房间拍照,“扮演”着当年公安人员办案场景,随着镜头的移动、转换、推拉、切位,我的眼前浮现出井冈山大会师、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三坝河战役的激烈战场......

1927年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在全国各地举行暴动,建立了14个县以上红色政权,其中有5个设置了公安局,全部在东江潮梅地区,而大埔县是最早的一个。《大埔县志》记载,由清宣统年间设置警察之始,时大埔县城茶阳天后宫改为巡警局办公地,即茶阳万川路73号,占地约1500平方米,清代砖木结构三层瓦房。1949年5月,大埔县解放后,大埔县公安机关接管了国民党警察局,曾在73号办公。

1927年8月3日至5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挥师南下征战广东。到江西瑞金后,中共前委会议决定要改变革命政权的性质和抛弃中国国民党的旗号,要建立工农政府,讨论解决土地问题。随后,起义军东进福建长汀,并在长汀的前委会上决定进入广东大埔县三河坝分兵,周恩来再次致信中央提出在取得东江潮梅地区后“建立工农政权”的想法。9月9日,南昌起义军陆续从长汀向上杭进发。与此同时,广东省委指派汕头地委秘书罗伯良到闽西迎接起义军入粤。9月16日,起义军前锋进入大埔县青溪石下坝,中共大埔县部委和暴动委员会饶龙光、谢卓元等立即发动茶阳暴动,组织大埔县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第一连,在张鼎丞带领的永定县农军配合下,一举夺取了国民党大埔县政权,宣布成立大埔县人民革命政府。9月18日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先后率领起义军抵达大埔县。19日,李立三、彭湃等人到茶阳养育堂,出席欢迎起义军大会并作讲话。会上,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广东省委的《工作大纲》关于暴动后成立“工农独裁民主政府”“县政府下可应需要暂设……政治警察……等科”的相关文件要求,将大埔县人民革命政府改为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并委任饶龙光为政府主席,郭瘦真、郭栋材为副主席,饶炳寰为秘书,李卓寰为公安局长。同时宣布,中共独立领导的红色政权公安局成立。

94年来,她静静的蜇伏在粤东的土地上,隐藏于长寿之乡的这条深巷,带着满身的历史烟尘与使命的厚重。73号老屋的重生,注释着一个红色政权诞生的前世与今生,带着特殊的地标,特殊的命名,特殊的历史刻度,更重要的是承上启下的百年风华。

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作者供图

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的发现和史实考证者,梅州市公安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罗雄一路给我们讲解73号旧址的故事,思绪会随着他的的讲述,进入历史的隧道,感受跌宕起伏、风雨如磐的党史、文史故事。作为警察,罗雄还承担着文物案的侦破,颇有“波洛”侦探的风范,“文武双全”在罗雄身上得到最好的演绎,他参与并成功侦破文物盗窃案数十宗。

中共党史研究领军人物陈弘君认为,根据现有的党史、军史、警史文献史料考证,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是中国早期的红色政权,该公安局是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目前,该公安局旧址还被有关部门确认为“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大埔县红色革命遗址”,被命名为“梅州公安民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大埔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公安保卫组织形式,是红色政权建立政治警察的首次尝试,是中共早期尝试建立人民公安机构的一个首创范例。

94年后,我在重访苏区征程的采风途中,终于“寻根问祖”,来到这座饱经风霜的古建筑,找到藏在历史光影里的公安红色政权——人民公安的根脉。茶阳镇万川路73,曾经沉默在时代的沧海桑田。如今,她又老树新枝,再次展现她不凡的英姿与红色魅力。

山一程,水一程,山河家国,何为担当?

我仿佛看到一簇簇火苗在历史的丛山峻岭中,在韩江、在珠江、在长江沿岸蜿蜒向前;看到无数公安英雄志士在历史的浪涛中前扑后继;看到自己三十多年警察生涯中曾经历的人和事,如此,“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一股暖流热过我的心我的眼,血液奔腾,身心与太阳融在一起:“阳光所照之处,便是我安身立命之地。”

梅州是广东省唯一全境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色摇篮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福建省的永定、平和,东与饶平相接,西同梅县接壤,是广东省内较早、梅州地区最早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区之一。2009年大埔县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成为广东省最早被认定的中央苏区县。

随后,我们来到大埔县城西边,我的热血再次与历史的光影交融。站在笔枝尾山山顶,山下是汀江、梅江和梅潭河的交汇处,此地称三河坝。三河坝自古是粤东水陆交通要塞。远处群山与群山对峙,河流与河流相接。峰峦叠嶂,峭壁林立。江岸稻田辽阔,农舍炊烟,朦胧的薄雾仿佛罩着遥远的烽火、刀光剑影和炮击硝烟。原以为这江河一定还如当年咆哮汹涌,可山下的江水像一位平静的修行者,静静地向前流动,迎着太阳的光辉流向远方,三江交汇,气势如虹,从容逶迤向前,留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旷世余韵。

山脚下、半山腰、山顶,走来一队一队新时代的“红军”,沿着蜿蜒的山路,有的站在香樟树、松树下,有的围绕山石、战壕、纪念碑,在瞻仰、在聆听、在激昂地宣誓、在祭奠默哀,“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我感受着天地燃烧的激情与热血澎湃,我党历史的宏伟与壮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真理。

在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前默哀致敬。来源:广东公安文联

在这里,1927年10月1日著名的三河坝战役打响。这场战役成为历史三河坝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入粤后经历的一次异常激烈的战斗。起义军与国民党钱大钧部鏖战三昼夜,完成了掩护起义军主力南下潮汕的阻击任务。几经转战,朱德带领仅存800多义军精英奔向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史学界称“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猎猎热浪卷清风,强烈的太阳光照下,一座高15米、宽4米的烈士纪念碑耸立在峰峦最高处,直破青天。纪念碑位于笔枝山上,四周有青翠苍劲的松柏、粗壮高大的古香樟树。碑身上面镌刻着朱德元帅的亲笔题字,“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十五个正楷鎏金大字,碑座上刻着开国上将、时任起义军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撰写的碑文。三河坝战役中,起义军不足四千,面对的是蒋介石嫡系钱大钧部近两万人。在敌我兵力悬殊巨大的情况下,据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无疑是艰难而无畏的决定。1963年建碑时,从山头挖出的烈士骸骨装满了满满四大水缸,直到1974年纪念碑建设围栏时,还从当年的阵地上挖出新的骸骨,很多手里还紧握着枪......如此悲壮,不禁让我潸然泪下。

在大埔青溪镇,沿着狭窄崎岖的山道爬上山坳,出现几间白墙黛瓦典型的客家民居祠堂。在创建苏区期间,大埔青溪镇承接了中央红色交通站任务。大埔的青溪红色交通中站出色完成了保存革命生存力量的重任。

青溪红色交通中站。作者供图

一进门左边便是永丰商号一楼场景复原地。那些陈旧的桌椅、用于交通信号的斗笠、鱼船、弹药枪支和摆放物,不由把人们带回那时的场景。1930年,上海临时党中央的一些组织遭到破坏,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在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等同志的领导下,开辟了从上海临时党中央到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线,被誉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这条交通线由上海——香港——汕头——大埔(茶阳)——青溪——永定进入闽西、赣南(瑞金)中央苏区,而青溪交通站则是由白区进入苏区的一个要冲。中央红色交通线交通站成立后,棣萼楼曾护送过党政军领导。据棣萼楼屋住饶先生介绍,1931年(具体日期不祥),那日,周恩来总理他们在下午16时多到达棣萼楼,休息了大概3个多小时,因为白兵的告密,周恩来总理率队从后山前往青溪虎市进入井冈山。大埔青溪交通站坚持为时5年的艰苦奋战,完成了党的中央机关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转移,安全护送了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邓颖超等290多名党、政、军骨到达中央苏区;将枪支、弹药、粮食、物品、药物等,从汕头运到棣萼楼,又从棣萼楼转往到江西瑞金。这是全国唯一未破坏的中央红色交通线。

用于交通信号的斗笠、鱼船、弹药枪支。作者供图

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绝密使命》就是描写了大埔镇青溪红色交通站沿线的故事。剧中站长潘雨青,就是人物原型蔡雨青,是大埔革命烈士。梅州的红色历史不是一点两点,而是一片红,烈士也是前赴后继,一批又一批。据资料记载,二万五千里长征,仅大埔县参加长征的红军中留下姓名的就有29位,为广东之最。

夏日暧风刮过,时隔100年,仿佛有响亮的冲锋号回荡,我知道是将士的英魂在激励今天的我们,成为风、成为树、成为生生不息脚下的红土地。

客都之乡的梅州1.5万平方公里,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如今这股热血已融入后辈血脉,激励梅州人转化为不懈发展的动力。苏区精神薪火传,千年嘉应今朝新。红的历史,绿的当下。沿途我看到良田阡陌,初夏的风一浪推过一浪,正是稻田青绿时,如绿海。阳光中蜿蜒的江河随光线变幻亦蓝亦黄亦橙,仿佛“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诗句成为一件立体浮雕耸立。如今梅州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推动梅州“五子登科”迈进“双区”市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大埔享有“长寿之乡”等多个美誉,坐拥丰富辽阔的瓜果蔬菜田园,一座座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浩浩荡荡,吸尽旷世百年精华,见证着大埔一路血雨腥风、筚路蓝缕,走向今天的伟大历程。沧桑巨变,被岁月洗礼后的大埔,散发出更加沉静、纯朴、更加无畏的魅力。

在山上有一种树长满“相思豆”一样的鲜红果子,红得惊心动魄,却在风中静默,从苍绿枝叶中透出点点殷红,我仿佛看到祖国山红水绿天地情深;又分明是三河坝战役将士们一滴滴鲜血凝结,为这山、这绿、这风、这热土,续写着荣光,为百年中华再添壮丽景色。

在广东这片热土上,在历史进程中,风起云涌的工农运动,轰轰烈烈的大罢工;从中央红军交通线到万里征途第一站;从海陆丰、琼崖、东江革命根据地,到华南敌后抗日战场,穿过烽火连天的岁月,走过筚路蓝缕的年代,党组织带领广东人民披荆斩棘,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

如今的广东,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面对73号古朴的青瓦古木和汩汩奔流的韩江,我徜徉在历史褶皱深处的一页页红色故事,感受风云激荡的岁月和革命先驱者的风采;追寻我党历史的精神灵魂和内核同时,也探寻从警路上那些人那些事。

而我们广东公安这支铁军在党的领导下,敢立潮头唱大风,护佑着改革大潮,扬帆新征程。

“斯是热土,英雄慷慨;厥维灵地,警察忠勇。”

当年,我从西南高原到珠江河畔,寻觅我的梦想;如今从珠江到红色苏区,古田、到长汀、到瑞金、到于都......寻觅红色政权“火种”点燃的履痕,寻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出洪钟的声音;寻觅人民公安的前世今生。

历史雕刻的不仅仅是时光的痕迹,更重要的是,她有着丰富而珍贵的生命肌理。我用一切力量感觉到,人类的历史,信仰历史正象种麦子,种子一定要播撒到土地,每一颗种子,会在岁月的风雨中蓬勃成长。

我追问,三十多年来,我为什么对这支队伍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深情?警魂就像附身的密码,当你融入这支热血队伍,真正能揭开这密码的,是警察精神,那就是融进我们骨血的红色火种啊。

穿越历史,让我们透过一棵棵红棉的见证,追寻广东公安红色履痕——

作者简介

夏晓露,笔名夏子,就职于广东省公安厅办公室新闻中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签约作家,散文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公安作家研修班学员。多年来,发表出版作品200余万字。获冰心散文奖、全国金盾文化工程奖、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优秀奖、全国政法题材年度(2019)优秀原创剧本奖、第五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大赛佳作奖、全国首届旅游散文诗歌大赛奖、广东省青年文学擂台赛小说奖、广东省第二届“有为杯”报告文学奖等。

编辑 张紫灵

审核 熊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