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洧水注》所涉新密市地域考略

A1

△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

水出山下。亦言出颍川阳城山,山在阳城县之东北,盖马领之统目焉。洧水东南流,迳一故台南,俗谓之阳子台。又东迳马领坞北,坞在山上,坞下泉流北注,亦谓洧别源也,而入于洧水。

洧水,即今河南双洎河。《左传》:襄公元年 (前572),晋伐郑,“入其郛,败其徒兵于洧上”。《汉书·地理志》 颍川郡阳城县:“阳城山,洧水所出,东南至长平入颍。”汉、唐故道,源出今河南登封县东阳城山,东流至西华县西入颍水。北宋时通惠民河,遂自长葛县东南引洧水经鄢陵、扶沟县北,东入蔡河 (长葛县以下故道遂堙)。元时蔡河为黄河所夺,有水改入贾鲁河。至明改称双洎河。[1]

阳城县,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二十四里告成镇。西晋属河南郡。后废。北魏正光中复置,属河南尹。孝昌二年(526)为阳城郡治。[2]

阳城山,俗名车岭山,又名马岭山。在河南登封东北,为嵩山东支。公元317年十六国汉将刘雅山攻赵固于洛阳,赵固奔阳城山,即此。[3]

马领坞,魏、晋以后之坞堡名。在今新密市超化镇超化寨,洧水河南岸。以坞筑于马领山,故名。今称超化寨。《水经注·洧水》记:(经文)“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注文)“又东径马领坞北,在山上,坞下泉流北注,亦谓谊别源也,而入于洧水。”即指此坞。  

洧水东流,绥水会焉,水出方山绥溪,即《山海经》所谓浮戏之山也。东南流,迳汉宏农太守张伯雅墓;茔域四周,垒石为垣,隅阿相降,列于绥水之阴。庚门,表二石阙,夹对石兽于阙下。冢前有石庙,列植三碑。碑云:德字伯雅,河南密人也。碑侧树两石人,有数石柱及诸石兽矣。旧引绥水南入茔域,而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蠩吐水,石隍承溜。池之南又建石楼。石庙前又翼列诸兽。但物谢时沦,凋毁殆尽。夫富而非义,比之浮云,况复此乎?王孙,士安斯为达矣。绥水又东南流,迳上郭亭南,东南注洧。

浮戏之山,一名方山。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南 (汜水镇东南三十二里)。《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 浮戏之山 “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4]

汉宏农太守张伯雅墓,学界多认为汉宏农太守张伯雅墓即打虎亭西侧1号汉墓。东汉打虎亭汉墓位于新密市牛店乡打虎亭村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东西并列的两座东汉晚期大型壁画、画像石墓。1959年发掘1号墓由两前室,一中室,两后室、一侧室和两耳室组成,为砖石混合结构,全长26. 50米。2号墓为石门砖室墓,形制与1号墓相同.全长19. 80米,两墓早年均被盗掘.仅存少量陶器和铁器残片.1号墓以画像石为主,2号墓以壁画为主,题材内容有车骑出行、宴饮百戏。侍女。骑猎。升仙以及由仙禽神兽,祥云瑞草,闪神仙人等掏成的繁缛图案。画像石线条流畅,刀法娴熟细腻、形象生动,壁画场面壮阔,构图严谨,色彩鲜艳.据考证,位于西侧的1号墓墓主人为弘农邵太守张伯雅。(见《文物,1972年第10期)[5]

安金槐在《密县打虎亭汉墓墓道填土中残石刻画像探讨》一文中认为:就《水经注》中记载汉宏农太守张伯雅墓的地理位置看,它和打虎亭汉墓在现今密县境内的地理环境基本吻合。打虎亭汉墓是位于现今密县城西约六公里的绥水之南的打虎村西地。绥水是发源于密县城西北的现今仍称谓的方山。绥水东南流,经过打虎亭村北约半公里,流至现今的超化镇北,注入发源于密县西南马岭山而东流的洧水。绥水与洧水相交之后向东注入新郑县境,即现今当地所谓的双洎河(洧水)。从打虎亭一号汉墓的墓冢底部周围至今还保存有用大青石条石围墙基础来看,它也和《水经注》中记载的汉宏农太守张伯雅墓的“莹域四周,垒石为垣”是一致的。所以密县打虎亭一号墓的墓主人,就应是《水经注》中记载的汉宏农太守张伯雅……又如《水经注》记载的汉宏农太守张伯雅墓前曾有“数石柱及诸石兽矣”。而在打虎亭一号墓的墓道填土中曾出土有石柱残块(M1:10)、石兽残块(MI;11、12)。说明这里出土的石柱残块和石兽残块,很可能就是在制作一号墓前的石柱与石兽过程中,因这些石柱与石兽被凿制坏了才作为废石填入墓道填土中。依此可以看出,打虎亭两座汉墓墓道中填的石刻构件和石刻画像的来源,很可能都是与兴建墓前的石阙、石庙、石柱、石兽时被刻凿坏的残石有关。同时从墓道内出土的残石刻与石刻画像也可为证明打虎亭一号汉墓就是《水经注》中记载的张伯雅墓,提供了重要资料。[6]

东汉晚期的两座大型壁画、画像石墓。位于河南省密县打虎亭村西。1960~1961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发掘。两墓东西并列,相距30米,墓主当为亲族。

▲ 俯瞰打虎亭汉墓

▲ 密县打虎亭汉墓 墓室棺椁

▲ 密县打虎亭汉墓 壁画

▲ 密县打虎亭汉墓 壁画

▲ 密县打虎亭汉墓 石刻

两座墓中的壁画,场面壮阔,构图严谨,色彩鲜艳;而画像石则线条流畅,刀法娴熟,刻工细腻,形象生动,达到了东汉晚期绘画和石刻艺术的第一流水平。(上述图文摘自《【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密县打虎亭汉墓》考古中国2019-10-24

丑地,指东北偏北方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洧水》: “沼在丑地,皆蟾蠩吐水,石隍承溜。” 《隋书·礼仪志二》:“黑郊為壇,宫北十一里丑地,高六尺,并广四丈。[7]

陈桥驿先生犀利地指出:张伯雅从墓碑上仅知其名叫张德,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为官也不过州郡,却造得起如此规模的大坟墓。郦道元把这座坟墓描述得如此详细,显然是有用意的,是为了更有力地揭露这个为官不仁而死求排场的匹夫,"富而非义,比之浮云,况复此乎?"说尽了古往今来的无耻厚葬者的结局。而他所表扬的杨王孙和皇甫谧(士安),正是提倡薄葬的典范。[8]

上郭亭,具体不详。但按方位推析约今新密市甘寨、李沟村一带。


[1]《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3]《国土资源实用词典》

[4]《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5]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第46页。

[6]安金槐:《密县打虎亭汉墓墓道填土中残石刻画像探讨》,《华夏考古》,1994-12-26

[7]《军事大辞海·上》

[8]陈桥驿:《郦道元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04-01

(0)

相关推荐

  • 陈二虎:郪江汉墓悬起灵魂(外一首)|诗歌

    陈兰:夏日时光|组诗 文/陈二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把灵魂挂上悬崖 最后一丝眷恋 装入岩层 死亡终归是 对未来的奢望 石一样的部族 总有日出般的典礼 静态的永恒 听水流动云 听云制造水 决不匍匐 ...

  • 骇人听闻的著名历史学家

    原创 shengminwujiang 生民无疆 今天 一个没有读过<史记>.<汉书>的人,通过在以初中学历主要受众的百家讲坛一通胡侃,成为了著名的汉朝史专家.没想到的是,此人竟 ...

  • 张行简祖孙文章 禺草号汉阳

    <忠节祠记>   张行简 咸丰壬子之役,汉阳郡邑往还蹂躏者十余年,一时死事之官吏与战没之士卒.殉难之男女,获与旌恤祠祀者,盖以一万余计.府城昭忠旧祠规模狭隘,无以跻主,抑亦祀典之阙也. 滇 ...

  • 话说朔州汉墓群

    朔州汉墓群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城北5公里的平朔露天煤炭公司行政生活区一带,是1983年发掘的,共有1500多个墓葬,出土文物15000多件,是迄今为止已知全国最大的汉墓群.该汉墓群大小各异,高者十五米左右 ...

  • 《水经.洧水注》所涉新密市地域考略(续)

    A2 洧水又东,襄荷水注之.水出北山子节溪,亦谓之子节水,东南流注于洧.洧水又东会会沥滴泉,水出深溪之侧,泉流丈余,悬水散注.故世士以滴沥称,南流入洧水也. 襄荷水(子节水),按<河南省密县地名 ...

  • 《水经.洧水注》所涉新郑地域考略(续)

    A4 洧水又东与黄水合,<经>所谓潧水,非也.黄水出太山南黄泉,东南流迳华城西.史伯谓郑桓公曰:华,君之土也.韦昭曰:华.国名矣.<史记>秦昭王三十三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 ...

  • 《水经.洧水注》所涉新郑地域考略

    A3 洧水又东南流,潧水注之. 潧水,即溱水.又名郐水.即今河南新密市东溱河.<水经 · 潧水注>: "潧水出郐城西北鸡络坞下,--潧水又东南流历下田川,径郐城西--又南注于洧. ...

  • 《水经.洧水注》所涉长葛、扶沟、西华等地域考略

    A5 △又东南过长社县北. 洧水东南流,南濮.北濮二水入焉.濮音仆.洧水又东南与龙渊水合,水出长社县西北.有故沟,上承洧水,水盛则通注龙渊,水减则津渠辍流.其渎中泌泉,南注东转为渊,渌水平潭,清洁澄深 ...

  • 《水经.沙水注》所涉尉氏县等地域考略

    A2 沟水上承沙河而西南流,迳牛首亭南,与百尺陂水合.其水自陂,南迳开封城东三里冈,左屈而西南流转,注八里沟.又南得野兔水口.水上承西南兔氏亭北野兔陂,郑地也.<春秋传>云:郑伯劳屈生于兔 ...

  • 《水经.沙水注》所涉太康、通许等地域考略

    <水经.沙水注>考略 A1 △又屈南至扶沟县北. 沙水又东南迳牛首乡东南,鲁渠水出焉,亦谓之宋沟也.又迳陈留县故城南.孟康曰:留,郑邑也,后为陈所并,故曰陈留矣. 沙水,据<水经·渠 ...

  • 《水经.洧水注》考略

    A1 △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 水出山下.亦言出颍川阳城山,山在阳城县之东北,盖马领之统目焉.洧水东南流,迳一故台南,俗谓之阳子台.又东迳马领坞北,坞在山上,坞下泉流北注,亦谓洧别源也,而入于洧水 ...

  • 《水经.颍水注 》所涉漯河市、临泉县等地域考略

    A6 颍水又东南,汝水枝津注之.水上承汝水别渎于奇頟,城东三十里,世谓之大㶏水也.东南迳召陵县故城南,<春秋左传.僖公四年>,齐桓公师于召陵,责楚贡不入,即此处也.城内有大井,径数丈,水至 ...

  • 《水经.颍水注 》所涉沈丘县、太和县等地域考略

    A5 颍水又东,右合谷水,水上承平乡诸陂,东北迳南顿县故城南,侧城东注.<春秋左传>所谓顿迫于陈而奔楚,自顿徙南,故曰南顿也.今其城在顿南三十余里.又东迳项城中,楚襄王所郭,以为别都.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