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大辽水注》考略

○大辽水

△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

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王莽之长说也。屈而西南流,迳襄平县故城西。秦始皇二十五年灭燕,置辽东郡,治此。汉高帝八年,封纪通为侯国,王莽之昌平也,故平州治。又南迳辽队县故城西,王莽更名之曰顺睦也。公孙渊遣将军毕衍拒司马懿于辽队,即是处也。

大辽水,上游即今西拉木伦河。早在公元前就见诸史册,《山海经》中记载的“潦水”即辽河[1]。

砥石山,约今西拉木伦河发源地白岔山……西拉木伦河由西而东,屈而向南,汇集了英金河、老哈河、郎河,太子河、新开河,老辽河,柳河等注入渤海,形成了横跨内蒙古高原东部、东北平原西部的辽河流域和水系。[2]

望平县,《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第19页)《西汉幽州剌史部图》将望平标在今新民市安平堡以南的大古城子。地方史研究者也多认可此说。《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西汉望平县治今辽宁省新民市东南大古城子,近说今铁岭县西南新台子村古城。属辽东郡。三国魏改属玄菟郡。西晋后废[3]。

襄平县故城,战国秦置,为辽东郡治。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秦至三国魏皆属辽东郡。西晋为辽东国及东夷校尉治所,永嘉后属慕容氏,亦谓之辽东城。东晋元兴三年 (404) 地入高句丽[4]。

辽队县故城,西汉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海城市西北高坨子附近。东汉初废,建安中公孙度复置,三国魏作辽隧县。西晋废[5]。《关东文化大辞典》认为辽队县故城治所在今辽宁海城西四方台,隶幽州辽东郡。东汉、三国魏时沿之。西晋以后失载。

△又东南过房县西。

《地理志》:房故辽东之属县也。辽水右会白狼水。水出右北平白狼县,东南迳广成县,北流,西北屈,迳广成县故城南,王莽之平虏也,俗谓之广都城。

房县,西汉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盘山县东南古城子乡附近。东汉属辽东属国。东汉末废。《水经·大辽水》: 大辽水 “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又东南过房县西”。即此[6]。

此处辽水大致相当今辽河下游段。

白狼水,古水名。即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因南源出于建昌县白狼山,故称。《水经注·大辽水》:“辽水右会白狼水,出右北平白狼县东南。”即此[7]

白狼县,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黄道营子。《汉书·地理志》 白狼县下师古注:“有白狼山,故以名县。”东汉废。十六国后燕复置,属北平郡[8]。(备注:考古工作者在平房子公社北黄道营子发现一处汉城址。该城纵横在二百米左右,周围分布有密集的汉墓群。)

广成县故城,西汉置,属北平郡。治所即今辽宁建昌县。东汉废[9]

又西北,石城川水注之,水出西南石城山,东流迳石城县故城南。《地理志》右北平有石城县,北屈迳白鹿山西,即北狼山也。《魏书.国志》曰;辽西单于蹋顿尤强,为袁氏所厚,故袁尚归之,数入为害。公出卢龙,堑山堙谷五百馀里。未至柳城二百里,尚与蹋顿将数万骑逆战。公登白狼山,望柳城,卒与虏遇,乘其不整,纵兵击之,虏众大崩,斩蹋顿,胡汉降者二十万口。《英雄记》曰:曹操于是击马鞍,于马上作十片,即于此也。《博物志》曰:魏武于马上逢狮子,使格之,杀伤甚众。王乃自率常从健儿数百人击之。狮子哮呼奋越,左右咸惊。王忽见一物,从林中出,如貍,超上王车轭上。狮子将至,此兽便跳上狮子头上,狮子即伏不敢起,于是遂杀之,得狮子而还。未至洛阳四十里,洛中鸡狗皆无鸣吠者也。

石城川水,当地学者认为即今渗津河。

渗津河老厂子水库(图片摘自网络)

石城县故城,西汉置,治今辽宁省建昌县西。属右北平郡。东汉初废。十六国后燕复置[10]

白鹿山(北狼山),古白狼山。即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六十里大阳山[11]

卢龙,此处即指卢龙塞;在今河北迁西县北喜峰口一带。古有塞道,自今蓟县东北经遵化县,循滦河河谷出塞,折东趋大凌河流域,为河北平原通向东北的交通要道[12]

柳城,即汉“柳城县”。在今辽宁朝阳市西南十二台营子[13]

其水又东北入广城县,东注白狼水。白狼水北迳白狼县故城东,王莽更名伏狄。白狼水又东,方城川水注之。水发源西南山下,东流,北屈迳一故城西,世谓之雀目城。东屈迳方城北,东入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迳昌黎县故城西。《地理志》曰交黎也,东部都尉治,王莽之禽虏也。应劭曰:今昌黎也。

方城川水,当地认为即今宋杖子河[14]

雀目城,具体不详。

方城,王永平等认为方城应是今凌源西八里“安杖子”汉城。(据王永平等考证“安杖子古城”,正位于“凌源西南大河”水流方向的右岸(南),河水经城北由西东流,由经凌源和喀左大城子人大凌河干流。二水汇合处,正在汉代“白狼山”以北的“白狼县”境。故从水道流向和所经城址方位来推论,此水为“方城川水”,应与史文相合。张文比定“方城川水”为今叶柏寿河、“方城”在喀友大城子东北。但没有举出充分可信的考据,在今大城子东北,也无汉城发现[15]。)

昌黎县故城,王永平等据顾炎武《京东考古录》和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等记载,认为与“高平川水”相对的大凌河右岸的“昌黎”故城。应是后汉以后迁至旧“柳城”南的“昌黎”。《京东考古录》言,“昌黎有五迁”,《水经注》中的“昌黎”,应是第二迁,即慕容鱿所置的“昌黎郡”。《读史方舆纪要》引《括地志》云:“后汉省柳城入昌黎,慕容鱿都龙城,本昌黎县地,相去数十里而近也。”这说明东汉以后,废“柳城”而并入“昌黎”。“昌黎”故城应在柳城南。汉代“柳城”,据考古发现可确认为今朝阳南二十里许的十二台营子公社袁台子古城。故“柳城”南的“昌黎”,以“白狼水”的流向看,应在今叶柏寿河人大凌河处的对岸为宜(大凌河干流以东)[16]

高平川水注之,水出西北平川,东流迳倭城北,盖倭地人徙之。又东南迳乳楼城北,盖迳戎乡邑,兼夷称也;又东南注白狼水。

高平川水,关于“高平川水”的今名,张文中考定为“老虎山河”。王永平等认为,从古今大凌河左岸诸支流水系看,应是今“叶柏寿河”(今深井河)。王永平认为按《水经注》所载“高平川”是“方城川”(凌源南大河)注“白狼水”后,由西岸东南人“白狼水”的第一条大支流。此河发源于今建平县东南,经建平(叶柏寿)、公营子南,至水泉北,东南人大凌河。其水所经的“倭城”,当在今“叶柏寿”河南处;又“东南径乳楼城北”的“乳楼城”,应在今喀左三官庙一带。“高平川”由此东南入“白狼水”,即今大凌河干流[17]。按相关支流的次序流向及所经故城相关方位等综合考量,本文从王永平等所论,即高平川水应是今“叶柏寿河”(深井河)。

倭城、乳楼城,均无考。按注文所述高平川水(今深井河)流向推析,本文认为二城约位于今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深井河南岸的两家村至大西头村一带。王永平亦给出了与本文大致相当的二城方位:“倭城”当在今“叶柏寿”河南处,“乳楼城”,应在今喀左三官庙一带[18]。但因相关文普资料的匮缺,无法对二城做进一步的探析。

白狼水又东北,自鲁水注之,水导西北远山,东南注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迳龙山西,燕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龙山之南,福地也,使阳裕筑龙城,改柳城为龙城县。十二年,黑龙、白龙见于龙山,皝亲观龙,去二百步,祭以太牢,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悦,大赦,号新宫曰和龙宫。立龙翔祠于山上。白狼水又北迳黄龙城东。《十三州志》曰:辽东属国都尉治,昌黎道,有黄龙亭者也。魏营州刺史治。《魏土地记》曰:黄龙城西南有白狼河,东北流,附城东北下,即是也。

白狼水,今大凌河。

自鲁水,按注文所述白狼水支流次序及方位流向等综合推析自鲁水应即今老虎山河。王永平按古今大凌河和“龙山”的方位考定亦认为“自鲁水”应是今“老虎山河”[19]。张文中将“老虎山河”比定为“高平川水”是错误的。

龙山,按注文“白狼水(大凌河)又东北迳龙山西”考量,龙山应为今朝阳市凤凰山。凤凰山位于朝阳市东,古称龙山、和龙山,清改今名。因其形如凤翼,中峰微伏,有塔耸起,又如凤昂首,故以形名[20]

朝阳市凤凰山(图片摘自网络)

龙翔祠,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最早见诸史籍的佛教寺院。开启了凤凰山乃至朝阳佛教文化的历史[21]。

《九龙图》局部   陈容(宋代)

黄龙城(魏营州刺史治),一名和龙城。又称龙城、龙都。即今辽宁朝阳市。《十六国春秋辑补 ·慕容皝传》: 东晋咸康七年(341),“皝以柳城之北、龙城之南,福德之地也,使阳裕等筑龙城”。即此[22]。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置营州[23]

又东北,滥真水出西北塞外,东南历重山,东南入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出,东流,分为二水,右水疑即渝水也。《地理志》曰:渝水首受白狼水,西南巡山,迳一故城西,世以为河连城,疑是临渝县之故城,王莽曰凭德者矣。渝水南流,东屈与一水会,世名之曰榼伦水,盖戎方之变名耳。疑即《地理志》所谓侯水北入渝者也。《十三州志》曰:侯水南入渝。《地理志》盖言自北而南也。又西南流注于渝。

滥真水,约今牤牛河。

牤牛河(图片摘自网络)

大凌河上的白石水库(图片摘自网络)

渝水,约今辽宁大凌河下游。《汉书·地理志》 辽西郡临渝县: “渝水首受白狼,东入塞外。又有侯水,北入渝。” 《清一统志·承德府一》: 图尔根河“又东南入大凌河,即古渝水”[24]

临渝县故城,一作临榆县。西汉置,属辽西郡。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东北。东汉移治今河北抚宁县东榆关站 (一说在今河北山海关)。西晋废[25]。

榼伦水(侯水),按郦道元怀疑是《(汉书)地理志》中所谓的侯水。(疑即《地理志》所谓侯水北入渝者也)。按注文“渝水南流,东屈与一水会,世名之曰榼伦水”;比对《辽宁省地图册》(地形图[26])所示,颇疑侯水即今细河。(备注:《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将侯水比定为今牤牛河与注文“渝水南流,东屈与一水会,世名之曰榼伦水”所述严重不符。按注文结合当地学者所考大凌河相关支流依次为:石城川水(今渗津河)、方城川水(今宋杖子河)、高平川水(今深井河)、自鲁水(今老虎山河)、滥真水(今牤牛河),故综合考量“侯水”最大的可能性为今细河而非今牤牛河。)

渝水又东南迳一故城东,俗曰女罗城。又南迳营丘城西。营丘在齐,而名之于辽、燕之间者,盖燕齐辽迥,侨分所在。其水东南入海。《地理志》曰:渝水自塞外南入海。一水东北出塞,为白狼水,又东南流至房县,注于辽。《魏土地记》曰:白狼水下入辽也。

女罗城,具体不详。

营丘城,西晋末慕容廆以青州人置,治所在武宁县 (今辽宁凌海市东大凌河东岸)。后废。不久复置[27]

值得注意的是按此处郦注“《地理志》曰:渝水自塞外南入海。一水东北出塞,为白狼水,又东南流至房县,注于辽”所载则古渝水(约大凌河下游)注入了辽河然后如海。与今大凌河单独入海的河道特征明显不符。故有学者认为:《水经注》中又记载,“左水”即“白狼水”,“又东南流至房县,注于辽”。乃是古人将今大凌河下游水道别出之水,误归于辽河水系而导致的舛误[28]。当然考虑到大凌河下游与辽水均为冲积平原海拔较低的地貌特征,而古大凌河水量之丰沛又远胜今朝,故本文以为古渝水很可能曾与大辽水汇合后入海以至于时人将古渝水判定为大辽水之支流。故不可轻易判定此处注文“乃是古人将今大凌河下游水道别出之水,误归于辽河水系而导致的舛误”。

△又东过安市县西南,入于海。

《十三州志》曰:大辽水自塞外,西南至安市,入于海。

安市县,西汉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海城市东南十五里营城子。西晋属辽东国。后废[29]


[1]内蒙古报社,内蒙古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合编,草原春秋,,,第153页

[2]内蒙古报社,内蒙古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合编,草原春秋,,,第153页

[3]《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下》

[4]《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5]《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6]《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7]《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上》

[8]《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9]《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10]《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上》

[11]《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1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13]《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14]【行走大凌河·2】寻访大凌河的源头,发现朝阳2018-12-27

[15]邴正,邵汉明主编;王永平本卷主编,东北古史与地理考 第一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07,第420页

[16]邴正,邵汉明主编;王永平本卷主编,东北古史与地理考 第一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07,第421页

[17]邴正,邵汉明主编;王永平本卷主编,东北古史与地理考 第一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07,第420页

[18]邴正,邵汉明主编;王永平本卷主编,东北古史与地理考 第一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07,第420页

[19]邴正,邵汉明主编;王永平本卷主编,东北古史与地理考 第一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07,第422页

[20]《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

[21]《辽沈晚报》,2014-12-12

[2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23]《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24]《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25]《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26]《辽宁省地图册》(地形图),星球地图出版社,2018年1月

[27]《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28]原载《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一期

[29]《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0)

相关推荐

  • 故城的秋

    我的清秋在与你分别后 一场挥手 零乱了手中鲜艳的红豆 你的转身毅然决然 轻轻地飘过故城的秋 然后 凤阳县的中都故城 云朵一样 开始铺满思念的忧愁 你的离去 非我能够左右 十八里相送 桂花误把秋水瘦 有 ...

  • 快板:平川赞,赞平川

    平川赞 打竹板,走上台 我把平川赞一赞 平川建区三十二年 改革之中求发展 日新月异换新颜 拼搏奔向新纪元 东有靖煤送温暖 西有靖电把光传 陶瓷历史几千年 至今仍似百花艳 人民富裕展笑颜 政府和谐勇挑担 ...

  • 辽西大凌河||流动的诗意与乡愁

    散文||流动的诗意与乡愁 作者:王野 大凌河义县流域 摄影:李晓东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乔羽老师在<我的祖国>歌词中,把原来写的&qu ...

  • 大凌河畔1

    大凌河畔1

  • 《水经注》卷十六谷水、甘水、漆水、浐水、沮水考略

    <水经·谷水注>考略 摘要:<水经·谷水注>(卷十六)是研究洛阳地域最重要的基础性历史文献之一.本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勘验(鉴于文献记载的模糊性), ...

  • 《水经•甘水注》考略

    ○甘水 △甘水出宏农宜阳县鹿蹄山. 山在河南陆浑县故城西北,俗谓之纵山.水之所导,发于山曲之中,故世人目其所为甘掌焉. 鹿蹄山,<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鹿蹄山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南.< ...

  • 《水经.斤江水注》略考

    △斤江水出交阯龙编县,东北至郁林领方县东,注于郁. <地理志>云:迳临尘县至领方县,注于郁. 王成组认为郦注最后五卷分散的支流,构成相当完整的鬱(今简称郁)水与溱水两系,也就是现在所称的西 ...

  • 《水经注》里的浙江(初稿)--《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卷四十 ○渐江水 A 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 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渐江水出三天子都. <山海经>谓之浙江也.<地理志>云: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北迳其县南,有博山,山上有石,特起十 ...

  • 《水经注》里的浙江(十)----《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E2 江水东迳上虞县南,王莽之会稽也.本司盐都尉治也,地名虞宾.<晋太康地记>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禹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二说不同,未详 ...

  • 《水经注》里的浙江(九)----《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D2 江水北迳嵊山,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松岭森蔚,沙渚平静,浦阳江又东北迳始宁县嶀山之成功峤.峤壁立临江,欹路峻狭,不得并行.行者牵木稍进,不敢俯视.峤西有山,孤峰特上,飞禽罕至.尝有采药者,沿山见 ...

  • 《水经注》里的浙江(八)----《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C2 浙江又东迳柴辟南,旧吴楚之战地矣.备侯于此,故谓之辟塞,是以<越绝>称吴故从由拳.辟塞渡会稽,溱山阴是也. 柴辟(亭),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汉书·地理志> 会 ...

  • 《水经注》里的浙江(七)----《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A7 <吴越春秋>云:句践炼冶铜锡之处.采炭于南山,故其间有炭渎.句践臣吴,吴王封句践於越百里之地,东至炭渎是也.县南九里有侯山,山孤立长湖中.晋车骑将军孔敬康少时,遯世栖迹此山.湖北有三 ...

  • 《水经注》里的浙江(六)----《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A2 秦始皇登稽山刻石纪功,尚存山侧.孙畅之<述书>云:丞相李斯所篆也.又有石匮山,石形似匮,上有金简玉字之书,言夏禹发之,得百川之理也.又有射的山,远望山的的状若射侯,故谓射的.射的之西 ...

  • 《水经注》里的浙江(五)----《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E 浙江又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吴郡太守谢勖封兰亭侯,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太守王廙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郡也.起亭于山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