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公望字画你不能不知道这些!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县人,元代画家,系元四家之一,以一幅手卷《富春山居图》名满天下。黄公望流传于世的作品极少,已知全部传世作品不过十几幅,因而弥足珍贵。
黄公望在创作上主张学习前人,并提出见到好山好水要随时写生,不要被动的画。 他的一些山水画素材,都是来自于山林胜处。他终日在山中静坐,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废寝忘食,方得此成就。胸有丘壑,笔有千秋,黄公望是达得到的。
黄公望绘画十分讲究用笔用墨,他在《写山水诀》中总结到:“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用描处糊涂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动描法,谓之有笔。”“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而画山水、树石、夏山、冬景的笔墨,“在乎随机应变”,符合道理,“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另外,由于他常年活动于江南水乡,南方特有的自然景观给他以深刻的感染,他对比宋郭熙的“三远”进行了修改创新,在《写山水诀》中他说道:“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他以“阔远”代替了郭熙的“深远”,反映了他对山水画意境新的追求。他的作品强调水域空灵,旷远清空,给人以亲切平和的视觉感受,这种繁华落尽见天真的构思,正是对南宋山水浓艳画风的矫正,此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从他的传世作品中可以看出这种看似平凡简单但却意情浓厚的画风。特别是他晚年变法之后将这种精神发挥到了极至,达到了“有意无意,若淡若疏”的境界。
放弃了功名以后的黄公望生活平淡,有时为了一副画面,呆呆地坐在石头上,一坐就是一 天,下了雨也不知觉,被世人称为“大痴本色”。
黄公望把董、巨的披麻皴发展到极 致,结合生宣纸的运用,创造出浑厚华滋的南方山水画。元代“托古改制”的领军人赵孟頫,力摒南宋,追法北宋,远学晋唐。但他的绘画风格因为多变,所以没有固定的面貌。真正实现元画变法的乃是黄公望。黄公望虽师从赵孟頫,但更多的是学董、巨山水画,他把董、巨山水画推上了画坛主流。可以说,经过黄公望的努力,开拓了一个师法董源的时代,彻底改变了南宋院体画风,从而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第 二个高峰的到来。
清代人王时敏曾评黄公望的画说:“浑厚中仍饶波峭,莽苍处转见娟妍,纤密而气益闳,填塞而境逾廓。”这种浑厚苍莽的气质在《天池石壁图》中表现得淋 漓 尽 致。
黄公望其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发,自创一格;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为“元四家”(外三家为吴镇、王蒙、倪瓒)之首。元至元(1335年~1340年)中,浙西廉访徐瑛辟为书吏,被诬入狱,出狱后师事金月岩入全真道。曾住持万寿宫,提点开元宫。后往来松江、杭州等地,卖卜为生。晚年住于杭州筲箕泉,86岁时逝世。《道藏》收入金月岩编、黄公望传《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