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之物语与生活波普 ——评鲁翔摄影作品《手拧之物》

摄影/鲁翔

文/邢千里

指导/安光系

同当代艺术类似,当代摄影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对权威的消解和概念的多元化、多义化。肖像,或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鲁翔的《手拧之物》即从手和物两个角度重新阐释了肖像概念外延与内涵,并由此进入到对当代人生活处境的深度思考。

人的手可能是仅次于面部的最富有表情和内涵的部分了,有着独立的表达方式与审美特征。与面部不同,手的表情并不直接指向具体的个人,而是容易让人联想到某些身份或群体特征,如年轻的手、劳作的手、含蓄的手或者粗犷的手等等。换句话说,作为一种类型化表达的手像事实上是某些特定群体的意象化肖像,区别于桑德的《德国人》或者托马斯·鲁夫的那些无表情人物等传统意义上的肖像摄影。如果说传统肖像摄影是从特定的人物再现指向某些特定群体的艺术策略,是一个从个体到普遍、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那么《手拧之物》中的手则是通过作为局部的手指向特定人群的身份、气质、性别、年龄等,继而要求观看者在头脑中通过想象完成个体可能的样貌特征,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格式塔”即“完型理论”。

除了手的肖像,人物的具体形象在观者脑海中的完型还有赖于一系列“手拧之物”的意义补充。在鲁翔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那些熟悉又陌生,当下又传统的诸多物件,它们与特定的手相关,更与特定的人群、历史和语境有关,共同还原出一个个动态的文化群落与现实隐喻,它们关乎这个民族,这个时代,以及我们自己。

《手拧之物》的创作手法无疑可以追溯到贝歇夫妇类型学风格,也与中国当代摄影中姜健等摄影师对普通人的波普化呈现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作品中不同形态和表情的手的“肖像”充满了物化象征意味,这种物化既来自我们看到的手提包、镰刀、饮料、手机、草帽或者戒指、手镯甚至纹身等配(妆)饰,更来自看不见的、来自手主人及其身份经历的开放式隐喻。除了可见的这些“手拧之物”,那些看不见的、人物背后的经历之物才是真正意义上将手乃至每一个普通个体不断物化的复杂驱动力。这些“手拧之物”或者是我们曾经或当下的劳动工具,或者是标榜身份或品味的奢侈品,或者交代了某些人的生存状态,或者暗示了另一些人的精神空间。

如果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风行欧美的波普艺术是对消费时代下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消费心理和文化重构的戏谑式再现,那么《手拧之物》则超越了单向度的共时性思维,而放到一个历时性、多样态的生活奇观之中。也就是说,从大的中国人的民族传统和生活方式来说,这些跨越不同身份、地区、时代的“手拧之物”是一个宏观的波普概念与视觉综合。它们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中国式的波普符号,是普遍意义上的中国人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细节化浓缩,也深刻地揭示出在中国现今社会格局中传统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共生关系、东西方消费观念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复杂多样的新的社会阶层和身份对话等命题。

与贝歇夫妇类型学摄影的高度理性和冷静不同,也区别于波普艺术的调侃色彩和荒诞气质,鲁翔的《手拧之物》不乏秩序之下的温度感以及幽默背后的仪式感。这些看上去普通、熟悉甚至简陋、破旧的日常所见之物被摄影师借由“他者”之手堂而皇之地进行展示,摇身一变,成为超越原本功能意义的文化图式和艺术符号,如同杜尚之于《小便池》。它们脱离了固有的使用语境,被赋予了摄影艺术甚至博物馆级别的意义升华。这些“手拧之物”如同一件件被摄影师精心挑选并认真布置的时代标本,让我们一方面看到了摄影之于现实生活的更多可能性,看到了摄影师敏于生活的独特视角,另一方面,作品也提醒着我们,不论熟悉与否,好恶如何,正是这些林林总总、画面内外的“手拧之物”一点点构筑起我们历史和当下文化生态与精神世界,造就了广义上的每一个普通中国人,也在我们所有人的参与下不断地自我生长,充满未知。

#1

《手拧之物》部分作品

#2

创作感受

一次在露天菜场里看到人们手中各色各样的袋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觉得很有意思,就按下了快门。

由此引发了有意记录人们手中之物的行动。于是,在城市的商贸中心、长江岸边、工地、农村、旅游景点等地人群聚集的场所,用长镜头拍摄人们手中的东西。拍摄看似简单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经过多次调整拍摄方式,最终用抠图去除杂乱的背景直接呈现。

记录这些有意义吗?等待观者的解读。

#3

摄影师简历

鲁翔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作品《苗绣》参加2016年瑞士“明辛根”国际摄影艺术节“中国元素”展览(群展);

作品 《生活在175》参加2016年平遥国际摄影艺术展(群展);

作品《波斯波利斯》获得第七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联展最佳作品奖;

作品《三峡大坝前的泳者》等四幅作品参加2019年第八届大理国际影会(群展);

作品《猫视眈眈》获得2019年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手机类一等奖。

作品《故乡》(组照)在《大众摄影》杂志2020年9月刊发。

#4

文字作者介绍

邢千里

艺术史博士
专栏评论家
著有《中国摄影简史》《照片的罗生门》等。

为中艺文旅(原中艺影像)旗下子品牌,专注于摄影艺术文化等相关的推广。

老安摄影+品牌内包含多层级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关联的延伸产品,安光系先生出任品牌首席内容研发官CCO。致力于打通国内外之间的摄影艺术壁垒,让国内摄影人也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资讯及优质内容。

(0)

相关推荐

  • 【每天老照片】-1万-624- 老照片 二十世纪初的美丽女性

    弗兰克·尤金(Frank Eugene)于1865年在纽约出生,家里是德国移民家庭,他从小就喜欢拍照摄影.他曾在慕尼黑巴伐利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和舞台设计,并认为自己更像是画家而不是摄影师.但是参加了几 ...

  • 新的舞台,新的评片计划

    吞像摄影开启第二期的年度评片会啦! 过去一年中,吞像年度评片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共有330名影友参与了评片课程.我们再接再厉,为大家制定新的学习计划. 2019下半年度评片会以半年为期 每月一个主 ...

  • 陈振波:这个五月

    媒体  这个五月      陈振波 /摄影 推荐语 摄影师陈振波的<这个五月>是他的2021年的5月份,但却奇异地与我的5月发生了联结,这些场景我自己也仿佛曾在5月的某个时光中遇到过.这是 ...

  • 【摄影絮语】第28天:你拍的肖像摄影与大师拍的差距到底在哪?

    在学习摄影的路上,袁洁陪你的第28天 1 我想和大家来说一个肖像摄影中存在的永恒的矛盾,那就是被摄者和摄影师之间其实是有一种力量的抗衡. 2 只要你亲自去拍肖像就能切身感觉到这种矛盾的存在,在我看来好 ...

  • 物语 | 与生活,温柔相待。

    你应该努力追求幸福 作者 / [美] 麦克斯·埃尔曼 译 宗石 在嘈杂和匆忙中, 平静地前行吧, 也别忘了在寂静中, 能找到多好的安宁. 可以的话, 尽量不放弃原则而与所有人和睦相处. 细语清晰地说出 ...

  • 物语 | 自由自在生活慢,不骄不躁岁月闲

    慢慢 Uu - 慢慢 林清玄曾说: "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 浪费时间慢慢喝茶, 浪费时间慢慢走, 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当今的生活节奏下, 整日奔波忙碌于生活, 我们似乎已 ...

  • 物语 | 用力生活,也随遇而安

    人为什么要努力? 有人说,因为想去的地方很远, 想买的东西很贵,喜欢的人很优秀...... 只有拼尽全力,才能争取到. 努力的意义, 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尽相同, 但唯一能确定的是: 只有努力多一点, 人 ...

  • 物语 | 以清净之心,过欢喜生活

    李银河说过:"享受自己所拥有的, 不羡慕自己所没有的, 这样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人心不知足,长逢灾与愁. 人的不快乐,多半是因为想太多. 想太多, 最容易累了自己,伤了他人. ...

  • 治愈系手游推荐丨萌宅物语

    萌宅物语这款手游,画风清新,玩起来不耗费时间,碎片时间玩手游,不耽误工作,也不耽误学习,还可以在线撸猫.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装饰房间和花园,打造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我来带大家参观一下我的王国. 平凡的 ...

  • 物语 | 手倦抛书,睡梦香。

    夏越来越深,坐在空调屋里, 读到这首诗,莫名羡慕. 石枕.竹床.纸屏风, 书读倦了,就扔开小睡, 醒来,诚觉世间一切都美好极了. 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生活呀. 夏日登车盖亭 作者 / [宋]蔡确 纸屏石 ...

  • 村庄物语︱雪日小雅:听雪,踏雪,简生活

    冬日落雪,是雅事.这一阵子,天气预报有雪,但雪总是爽约.想起年初写的一篇小文.发在这里吧. 2018年的第一场雪,来得早,来得大,让人猝不及防.回过神来,看过去,满眼的小雅景致. 街头拐角的僻静处,撑 ...

  • 8个生活智慧物语,太醒脑了,读懂践行,智慧起航

    8个生活智慧物语,太醒脑了,读懂践行,智慧起航

  • 除夕物语:爱天空爱生活,有温暖有希望

    除夕物语:爱天空爱生活,有温暖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