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构法:日本木塔的形制分类与结构演进

在日本的诸多古建筑中,木构佛塔的美可能是最为震慑人心的。它那如翚 斯飞的屋檐、雄健有力的斗拱、富有韵律的收分,都能给前去日本旅游的游客们很大震撼,即使是欣赏照片,也能直观的感受到日本木塔那淋漓尽致的美。但是,日本的木构佛塔都有哪些种类?日本木塔的结构和历代演变又是怎样的呢?本文便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为大家介绍日本木塔的形制分类与结构演进。
一、形制分类
为日本木塔的形制进行分类,可以采用两种思路:外观与建筑样式。从外观上可以划分为多重塔、多宝塔与塔堂(单层塔)。从样式上可以划分为飞鸟样式、白凤样式、天平样式、和样、禅宗样。
本文首先要介绍的是多重塔。日本现有114座三重塔、33座五重塔,共计147座——它们构成了日本多重塔的主力军。除了最多的三重塔与五重塔,还有谈山神社十三重塔与切幡寺二重塔。日本早期也曾有过七重塔与九重塔,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相模国分寺七重塔与法胜寺八角九重塔。由于木楼阁式塔每层都要有一定的高度,因此不可能想密檐式塔那样上下檐仅仅相挨,也就不能像密檐塔一样造出十一重到十五重,九重已是极限(即使是东亚历史上最高的佛塔永宁寺塔,也不过是九层)。然而,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影响,历史上这些辉煌的七重塔、九重塔今天已经消失殆尽,我们只能通过复原图与模型缅怀这些盛极一时的伽蓝了。
如果说木构多重塔在中国古代也是十分常见的佛塔类型,那么多宝塔可以说是日本人独创的一种木构佛塔类型。初见的朋友可能会感到它如此怪异:底层的平面为方形,上层为原型,而在底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类似于覆钵的奇特构造。
准确来讲,多宝塔的常见形式是初重为方三间,二层为12根柱子呈圆形配置。在多宝塔的初层和二层之间有被称为“龟腹”的圆形部分,一般为木板制成,刷成白色,展示了覆钵塔身的残留。但是根来寺大塔采用的是比较特殊的结构;初重为方五间,初重内部12根身舍柱被配置成圆形,其内侧竖立着四天柱。将身舍柱配置成圆形暗示着多宝塔的原型是圆柱塔身上附带了附阶——这也引出了下面将要介绍的多宝塔的来源。
多宝塔之名出自《法华经》,是一种密教色彩十分浓厚的佛塔建筑。公元817年(弘仁八年),传教大师(又名最澄,日本天台宗的开山祖师)根据教化东国的需要,分别在上野的绿野寺、下野的大慈寺各建造一座“宝塔”,在睿山大师传中记之为“一一级宝塔”,可以推断是多宝塔形式的建筑,这可能是日本最早的多宝塔。最澄大师为了镇护国家曾计划建造六座多宝塔,然而未及完成就圆寂了,直到他发愿后的第一百零六年,也就是公元924年才实现。与最澄同时期的空海(真言宗开山祖师)也计划在金刚峰寺中造金刚界、胎藏界两座多宝塔,也就是后来完成的的大塔和西塔。
多宝塔的原型是一种下方为覆钵、上方覆盖有屋檐的塔。这种塔的形象在敦煌壁画中就能见到,在江南地区还有很多实物遗存。在日本,这种塔的形象最早出现于金刚界曼荼罗三昧耶会上。曾经供养德川家将军灵骨的塔,也是这种形制。多宝塔就是在这种塔的周围加上一圈副阶披檐。普通的多宝塔较此种形式更加简化,仅在副阶屋顶之上保存着馒头形塔身的形式,作为覆钵塔身的象征。
塔堂,也就是单层塔,是一种十分有趣的木塔。这种塔放在中国一般叫作亭阁式塔,在元代以前较为多见。区分塔堂与普通攒尖顶建筑的方法就是观察顶部,如果是塔堂,基本都是有塔刹的,而普通的攒尖顶建筑则不会有。有趣的是,一些塔堂最开始并不是单层的,如大和安楽寺三重塔(下右图),推断建于正嘉二年(1258),延宝年间(1673~1680)上面两层被拆除,底层改建为塔堂。
除了可以依据外观为日本木塔分类之外,还可以依据建筑样式为日本佛塔分类。日本早期的几种样式都是以年代命名,如飞鸟样式、白凤样式,随着样式逐渐稳定,便开始以专有名词来命名,如和样、禅宗样。
飞鸟时代是日本佛教建筑滥觞之始,这一时期的建筑样式也会被命名为飞鸟样式。飞鸟样式佛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隆寺五重塔与法起寺三重塔。飞鸟样式的特点非常鲜明,最具代表性的做法有云栱、云斗、皿板、梭柱等,做法古朴,带有一定的南朝建筑遗风。
白凤样式指的是奈良时代(公元710年~794年)前半叶的建筑样式。白凤样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药师寺东塔。药师寺东塔屋面平缓,不用曲线遮椽板遮檐,而是用小天花板遮檐,与深远的出檐相得益彰,酝酿出一种轻快的安定感。各木质构件上的线脚已不具有飞鸟时代那种质朴、刚健的风格,而是格外的丰盈、柔润。它的斗拱也不似飞鸟样式那般原始,和样建筑中常见的三手先(出三跳)斗拱已经出现,只是仍不成熟,飞鸟时代的单层椽也在这一时期演变为双层椽。
天平样式指的是奈良时代后半叶的建筑样式。这种样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唐招提寺金堂。天平样式的木塔有建于奈良晚期的当麻寺东塔。与白凤样式相比,天平样式的三手先斗拱更加成熟,斗拱之上出现了两根撩檐枋,檐下还出现了后世常用的支轮。
进入平安时代前期以后,日本与唐王朝的官方交往逐渐减少,甚至采取了锁国政策。但正是因为唐代建筑风格输入中断,日本本土风格得以翻身。在这一时期,从唐代传入的建筑风格完成了本土化,成熟的和样建筑得以出现。从此之后,和样建筑占据了日本古建筑的绝对主流,日本现存的木构佛塔,大多数都是和样建筑。
在平安后期、镰仓前期,日本与宋朝的民间交往十分频繁。建久二年(1191年)入宋僧荣西将禅宗样带回了日本,禅宗样佛塔也在此后出现。日本现存的禅宗样佛塔极为稀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是安乐寺八角三重塔。这座佛塔的建造时间大致为镰仓末期(1277~1333),最初的用途是安放佛舍利,以及供奉北条氏死者,中世以后特定的人物、战死者也供养。该塔的禅宗样风格十分明显,使用了扇垂木(扇列椽)、弓形连子(睒电窗)与诘组补间(补间铺作)等禅宗样元素。虽然此塔外观上有四重屋檐,但最下面一层屋檐实际上算裳阶(附阶),所以算作三重塔。
二、结构演进
从588年日本开始营造最初的佛寺法兴寺(又称飞鸟寺),到明治维新日本开启,日本古代史结束,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人建造的木塔数不胜数,而保存至今的木塔仍然时间跨度很大,类型丰富,这为我们构件日本木塔的演变史提供了条件。不过,日本每个时代的木塔虽有不同,但总体上说结构的相似性多于差异性,因此,本文先对日本木构多重塔共通的结构做一下介绍。
首先,日本木楼阁式塔都可以分为塔基、塔身与塔刹三个部分。内部结构上,刹柱与周围一圈檐柱是两套关系薄弱的系统:贯通上下的刹柱用于支撑沉重的塔刹,周围一圈檐柱层层累叠,支撑斗拱,斗拱承挑深远的出檐。当大家对日本木塔的结构有大概的了解后,就可以开始介绍它们的结构演进了。在介绍结构演进时,也会以塔基、塔身两个大的方面入手。
1、塔基做法的演进
日本木塔基础部位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从不用木地板到使用木地板,从平地塔基到“龟腹式塔基”。
在佛塔传入日本之初,仍然延续了中国佛塔的基础做法,即采用砖石铺设地面。保存至今的法隆寺塔、法起寺塔、药师寺塔都不设木地板,之后的当麻寺东塔首次出现木地板,再往后的五座塔除了当麻寺西塔之外都设有木地板。总体来看日本古代楼阁式木塔早期不设木地板,到室生寺塔开始在底层设置木地板,并成为之后的楼阁式木塔底层基础做法的主流,但底层不铺设木地板,采用砖石地面的木塔仍然存在。
日本早期的楼阁式塔都采用的是平地塔基,而在12世纪以后的楼阁式塔,塔基做法基本为“龟腹式”,即将夯土塔基表面处理成光滑的圆弧形一因状似乌龟的腹部而得名,再在夯土基上架设木地板,被称为“缘板”。
2、塔身做法的演进
(1)刹柱
塔柱又名塔心柱,作为贯通全塔、支撑塔刹的构件,刹柱在日本木楼阁塔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佛教的曼荼罗思想等等)。日本最古老的木塔——法隆寺五重塔的刹柱采用了“掘立柱”的方式,也就是将柱础埋入地下,柱子立在埋入地下的柱础上。有趣的是,日本当时的工匠还在被埋入地下的暗础上凿了一个小洞,用来放置舍利瓶,日本的佛塔都是没有地宫的。
建造年代在法隆寺五重塔之后的日本木塔开始将刹柱立在地面以上的柱础之上了。
从一乘寺三重塔(1171-1175年)开始,日本的三重塔刹柱均立在底层呈十字形相交的大梁之.上。刹柱宗教意义的减弱、为佛坛腾出更多空间的考量、建筑技术的进步,可能是促使三重塔刹柱上移至底层大梁之上的原因。
在江户时代后期,日本木塔中还出现了悬空刹柱的特殊做法。建于1818年的东照宫五重塔就采用了悬空的刹柱。这种悬空的刹柱用铁链吊下来悬浮着。这是江户时代设计出来的施工方法。
这样的施工方法是可行的,因为五重塔的中心柱从构造上塔身独立,只支撑尖端的相轮,不过,另一方面,那样与塔身分离了的心柱,也考虑完成免震的功能。根据东京天空树的设计监修者、原东京艺术大学校长澄川喜一的说法,类似这座五重塔的免震功能也被应用于天空树的制振系统。
(2)层间结构
首先,日本木楼阁式塔可以当作一种楼阁建筑来看待。楼阁建筑作为一种多层建筑,层与层之间如何衔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木楼阁的上下层结构,可以分为叉柱造、缠住造、通柱造和永定柱造,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更为复杂,常出现一座楼阁中多种结构混用的情况。日本人虽然在飞鸟、奈良时代就已经学会建造楼阁建筑,但这些都采用了一种更为原始的层间结构“屋上摞屋”,具体做法是,在下层屋面的椽子之上放置柱脚方(日本称之为“柱盘),上层柱立于柱脚方之上。王南认为,这是由于日本没有学去隋唐时期中国最先进的建筑技术。这种较为原始的层间结构在日本佛塔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中几乎没有进步,直到江户时期,才出现了零星的上层柱不利于下层屋面之上的做法。
除了上下层衔接做法的演进,日本木楼阁塔上下层之间的收分距离也越来越小。从法起寺三重塔、一乘寺三重塔、东照宫五重塔的对比图可以看出,法起寺塔的上层柱向内收分一个多柱距,一乘寺塔上层柱内收越有一个柱距,东照宫五重塔上层内收大约半个柱距(与影响木塔收分距离相当)。建筑技术的进步可能是日本木塔收分距离减少的主要原因,收分距离的减少也导致日本木塔的外形轮廓愈发瘦高。
(3)斗拱
斗拱部的技术是日本木楼阁塔结构演进的重点。其技术演进主要体现在斗拱与物架部分的分离、替木的、由昂的设置、连身交隐的出现、内外檐铺作的联系等方面。由于文章篇幅所限,斗拱的演进在这里不展开叙述,在《日本楼阁式木塔的技术演进研究》一文中有详细论述。
(4)长押(贯)
长押(又称贯)是一种日本古建筑特有的木构件。这种构件脱胎于中国古建筑中的地栿、阑额与普拍方,是一种在柱与柱之间串联,起到补强作用的构件。由于日本古建筑柱子之间相互拉结较弱,地震又十分频繁,所以采取了长押来拉结柱子,稳定框架结构。长押从下到上可分为地法长押(类似于地栿)、腰长押、内法长押。长押与中国的额枋不同,额枋是榫进柱子的,但是长押是固定在柱子外围,用钉子钉在柱子上的。
日本木塔所采用的长押,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愈发复杂的趋势。建于706年的法起寺三重塔仅在底层心间使用“内法长押”,同一时期的法隆寺五重塔设置有腰长押和台轮长押,白凤样式的药师寺东塔仅在各间设腰长押。在药师寺东塔之后,同样建于奈良时代的元兴寺小塔同时使用了地法长押、腰长押与内法长押,此次始,日本的木楼阁塔都至少使用了这三种长押。长押的复杂化,使柱与柱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也说明了日本建筑技术的提升。
(5)平座
日本以木塔为代表的伪楼阁,其平座一般只具有观赏作用而没有实用价值。所以日本木塔栏杆的设置方式与中国差别较大,可以说这些建筑虽然是在模仿中国古建筑中的平座,但徒有其表,只有装饰作用而没有实用价值。虽然日本平座大都没有使用价值,却还是呈现出越到后期越接近真实平座的发展趋势。
日本最早的两做佛塔法起寺塔和法隆寺塔的栏杆,是立在大栋(屋脊)上的,日本早期佛塔一般采用这种方式放置栏杆。而法隆寺金堂则是将栏杆直接放置于屋面之上。这些栏杆下面都没有真实平座所具有的木板。药师寺东塔有成熟的逐层附阶和平座,但日本木塔中也仅此一个孤例。
在这之后,日本木塔的栏杆与檐柱之间多采用铺设木板的做法。
备中国分寺五重塔的栏杆是由立于下层桔木之上的短柱支撑,在栏杆与檐柱之间铺设木板,这种做法在日本有一定数量的遗存。清水寺三重塔的平座由插在柱子上的横木挑出,上面铺设楼板,与真正的楼阁的平座已经没什么差别了,这也是伪楼阁平座演化的最终形态。这种平座因为与可登临楼阁的平座无异,所以人也是可以通过“维修通道”上去的,比如一部NHK纪录片中就出现了摄影师在仁和寺塔平座上拍摄的镜头。日本岛根安来清水寺三重塔是日本唯一一座可供登临的三重塔,游客可以通过楼梯上到这座塔的平坐上面。此外,还有像东照宫五重塔这样,由立在下层桔木上的短柱和插在柱子上的横木共同支撑的平座。
(6)屋面
日本木塔屋面结构的演变,也是能体现出日本古建筑本土化去向的生动案例。日本早期的木塔采用的都是单层屋面,是从中国学习的建筑技术。平安时代日本古建筑出现了两层屋面——即露明屋面和草架屋面,露明屋面在下,是我们能看到的,草架屋面在上,是看不到的。另外,支撑屋面的椽子也有变化,早期的飞鸟样式采用的是单层椽(檐椽),后来在白凤样式中首次出现了飞椽。
同样是在平安时代,日本古建筑中首次出现了桔木。桔木是夹在露明屋面和草架屋面之间的一根木头,是强有力的挑檐构件。桔木的出现,使日本木塔的出檐得以更加深远,屋面结构更为坚固。
(7)开间
日本早期的几座佛塔,开间的布置较为特别。法隆寺塔、法起寺塔、药师寺塔(不算附阶)顶层为两开间,其余几层均为三开间。当麻寺东塔的二三层为两开间,一层为三开间。这种开间不等的做法只在早期的这几座佛塔中出现,在当麻寺东塔之后的佛塔,都采用每层开间相等的做法了。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大家应该会对日本木塔的形制分类与结构演进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日本佛塔的知识,可以阅读《日本建筑史序说》、《图说日本建筑史》《日本经典建筑4 法隆寺》等文献。

以上图文来源: 綠雲古建園林

内容概述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其地理上的孤立性,使得日本在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都展现出与大陆文明十分不同的面貌。史料中日本与大陆文明最初的接触始自西汉时期。公元六到七世纪以后,这种接触变得更加显著和频繁。佛教建筑的传入让日本列岛之上的建筑风格、技术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所未见的巨大伽蓝被建立起来。神社、宫殿甚至普通的住宅都受其影响。

公元九世纪以后,随着遣唐使的断绝,日本建筑开始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但至十二世纪禅宗及闽浙沿海一带建筑样式传入后,日本传统建筑再次与大陆建筑风格开始发生化学反应。这显然不是纯粹的吸收,而是某种有机的融合。这些建筑遗存不仅是日本文化中的宝贵遗产,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大陆建筑也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材料。本系列讲座尝试从建筑角度入手,以时间线为维度探讨日本古代建筑的特征、技术以及发展脉络。

特邀老师

刘江岭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设计专业,设计师、摄影师、古建筑研究者。摄影作品曾在东京、上海、北京多个画廊及艺术空间展出。在古建筑方面,主要以东北亚早期建筑遗存和建筑图像为研究重点。

首播时间

2021年5月29日(周六)

晚:19:30-21:3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