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瓷器鉴定要诀,康熙篇(一)
各位藏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将持续更新瓷器鉴定的相关知识。希望用大量的瓷器图片来帮助大家更直观的进行学习。这篇文章主要先概括性的讲一下康熙瓷器的一些时代背景,这对于学习后面的瓷器鉴定知识非常重要。废话不多说,咱们开讲。
康熙皇帝(1662-1722)
一、康熙朝瓷器的三个阶段时间划分
康熙皇帝在位61年,由于时间跨度很大,官窑、民窑传世品多,经过后人总结,康熙的瓷器依据其风格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个时间点要记下来)
- 康熙早期: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
- 康熙中期: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
- 康熙晚期: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
二、景德镇制瓷业多次受到重创
景德镇作为瓷业中心,在明末清初战乱中受到多次较大规模冲击。其一,江西处在明清战争的拉锯地带,双方的拉锯战一直延续到康熙初年,百姓饱受清军蹂躏和占压(这个背景在清初很重要)。其二,康熙十三年,在三藩之乱的影响下,景德镇制瓷业再遭破坏。因此景德镇的制瓷业一度衰落。
三、臧窑和郎窑
时代背景:
1.江西景德镇受战乱影响,直到康熙十年,才有景德镇奉旨烧制祭祀用瓷的记载。景德镇御窑厂在康熙十九年才恢复。
2.清朝初年皇帝对烧瓷这件事非常重视,派驻官衔较大的官员到景德镇督办窑务(官窑烧制)。康熙朝有两位督窑官成就较高,分别是臧应选和郎廷极。
人物介绍:
1.臧应选是工部郎中,相当于现在厅局级的干部。在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臧奉旨进驻景德镇督烧各种单色釉品种,它代表了康熙中期的景德镇制瓷水平,史称臧窑。
2.郎廷极是江西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皇帝用这么大的领导来管理窑务,可见统治者对制瓷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在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郎主持景德镇窑事时所烧的瓷器,代表了康熙晚期景德镇的制瓷水平,史称郎窑。其中最著名的有仿宣德红釉的郎窑红。
清康熙 郎窑红观音瓶 高37cm
四、康熙早期为何不见官窑款?
康熙早期瓷器为何不见官窑款,从文献上看有两种解释,一是据《浮梁县志》“康熙十六年邑令(指县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二是有史籍记载“康熙不尚尊号”。
我个人认为康熙早期不见官窑款更主要是受战乱影响。其次是满人刚刚入关,吸收汉文化没有那么全面,加上刚刚从汉人手中夺下江山,从心理上还不能接受底款写着“大清康熙年制”的瓷器发生破残。
五、康熙瓷器的典型特征
1.康熙瓷器典型的特征就是“糯米胎”和“紧皮亮釉”
康熙瓷器使用的是大名鼎鼎的高岭土,而且胎土淘炼的非常精细。从下图瓷片断面可以看出胎质洁白、密度高、坚硬纯净,这就是玩家们常说的糯米胎。
清康熙 民窑瓷片
紧皮亮釉这种感觉,可以结合瓷片和下图康熙荸荠瓶来感受。康熙瓷器的釉质细润,紧密的熔于胎骨。有坚白釉、粉白釉、硬亮青釉的美誉。
清康熙 青花荸荠瓶
2.康熙时期瓷器的造型特征
总体特征:造型古朴、凝重而质朴。(这是一种内心感受,推荐藏友朋友们去天津博物馆青花瓷展厅去感受一下)
康熙瓷器胎体的变化:
康熙早期瓷器的胎体受前朝影响,仍然保留了胎体厚重的特点,很多康熙瓷器一上手就能感觉明显手头偏重。从康熙中晚期开始,胎体才逐渐变薄。
六.康熙青花的发色特征(干货)
1.康熙早期青花瓷:使用石子青料、浙料,青花发色呈浓灰蓝和黑蓝色(蓝中带灰),请见下图;
清康熙 青花福禄寿三星炉
2.康熙中期青花瓷:使用珠明料,烧成后色泽葱翠鲜艳,有翠毛蓝之称,可以达到墨分五色的效果。请见下图;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炉
3.康熙晚期青花瓷:使用浙料,青花发色淡雅,晕散灰蓝。请见下图;
清康熙 青花东方朔偷桃纹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