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功心解》(三) 由呼吸说去

我们说太极拳是内家拳,之所谓为内家拳,那就是练功时注重内里的修炼。我们说太极拳也是气功,而气功最基础的概念,就是调息的功夫,息者,呼吸也。打太极拳,内劲随着呼吸,都是有序的进进出出,基本上是遵循开呼合吸、放呼收吸、蓄吸发呼、起吸沉呼的规律。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拳势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网络和书本上,常常可以看见的,却是要求打拳练功,要做到呼吸自然,看起来与这个规律相矛盾,其实不矛盾。自然呼吸是对初学者而言的,书上的谆谆教导,是怕初学者一开始注意呼吸容易出偏。练功到一定火候,动作必须结合呼吸而动,几乎是一丝不苟。当然,每个动作与动作的配合,必须经过反复的揣摩,(各人有各人的处理,不可以一概而论。)才可以严丝合缝。

例如,太极拳的起势动作,就一个上掤下按,里面却是奥妙无穷,明师在授徒时,一个起势就会教上半年。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来诠释太极拳的起势,那注定是长篇大论,因为太极拳是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节节贯串的,仅仅一个起势,身体的各个部位必须是相互协调,相互牵挂的。今天我就说说两手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陈氏拳先师陈鑫云:“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穆穆堂堂,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这是准备开始打拳时的无极始像。

随着一口悠悠的吸气,双手臂在身体的两侧微微内旋缠丝,(杨家拳称之为内旋,顺躔称之为外旋)往细里说,二手大拇指往里缠绕,依次缠至小拇指,掌心向后,这是是以手带动手腕、肘、肩向内做逆缠运动,内劲由双手指随逆缠回收到肩部,会合于大椎。在整个逆缠的过程中,双手臂看似没动,内动却是生生不已,要求肩撑肘横,蓄力上身。随即呼气,沉肩坠肘,内劲从体内由肩至肘,达腕送到中指尖。这是第一个呼吸二手臂的运动。

紧接着,再悠悠的吸上一口气,双手慢慢的向上掤起,内劲又收回到身上,继而呼气,沉肩坠肘、松腕挑指压掌根,双肘往身体合,让双手慢慢按回至小腹前,内劲由送至双手指尖……。我说的仅仅是起势中手的动作,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各司其责,又相互配合而动,以达到“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的拳法要求。

西山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

  • 吴式太极拳的擒拿技法

    吴式太极拳的擒拿技法 吴式太极拳的擒拿技法与其他武术的擒拿技法在原则上是一致的,即拿其一点制其全身.吴式太极拳是以发掷抛劲为主的内功型近身短打拳.其中的发掷抛劲决定了它"拿"的必然 ...

  • 「经典」民国太极老人黄元秀注“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以心行气者,所谓意到气亦到:意要沉着,则气可收敛入骨,并非格外运气也.气收敛入骨,工夫既久,则骨日沉重,内劲长矣.以气运身者,所谓 ...

  • 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告诉我们什么(二)

    研读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最大收获便是让自己对太极拳的理论体系有了一个更加系统的体悟. 本文集作为我的体悟之二,与拳友分享. 体悟之五:非下真功夫,难见太极拳"尾闾中正"的真面目. ...

  • 杨澄甫注释《太极拳行功心解23要》,干货分享

    杨澄甫注释《太极拳行功心解23要》,干货分享

  • 《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告诉我们什么(一)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 清代著名武术家苌乃周先生言:学拳宜明其理,传其神,顾其名,思其形,方能精妙入细. 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是太极拳界公认的拳论之一. 在现在极少见到的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所 ...

  • 行功心解··闲说太极拳腰裆胯

    盘架子时,尤需要注意腰裆的松沉劲.扣合劲.拧裹劲.折叠劲.腰裆劲是习练太极拳的关键所在,功夫主要下在这儿. 记得我以前说过,拳要练在身上,尤其要练在腰裆.腰胯.什么是胯,说粗俗一点,大胯子,就是二个屁 ...

  • 《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转变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 ...

  • 太极十三势行功心解及其详解

    十三势行功心解 武禹襄 以心行气,务沉着,乃能收敛人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也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 ...

  • 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01):气敛入骨的...

    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01):气敛入骨的关键所在 十三势行功心解曰: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杨澄甫先生之注解: 心为精神意气之 ...

  • 行功心解·站桩

    站桩要细细体会肌肤的动感,一呼一吸之中,肌肤也要随之收缩和膨胀,随着功夫的逐步深入,肌肤运动的尺度也就愈来愈大,从腹部的弹性,体会到整体的弹性. 站桩要懂的呼吸之道,又不能恪守呼吸,否则气必滞,要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