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你可能真的没必要买重疾险!
Hi,我是小鹿,一个90后保险打工人~
今天说的话,可能要打破你们的常规。
那就是,真的不要过多执着于重疾险!
别喷,往下看。
重疾险的弊端
个人觉得,重疾险被过度崇拜。
不是说不要买重疾险,而是说没必要执着于重疾险。
因为重疾险不是万能的,它一定客观存在弊端。
1.与消费能力不符
小鹿真的碰到很多位客户:保险交了几年,交不起了,想换。
像这位客户,本以为每年保费破万了才会压力大,而事实上是给孩子买的40万保额重疾险,年交6500元,已经觉得压力很大。
问题出在哪?是产品太差吗?并不是!
根本原因:保费支出跟个人收入严重不匹配,甚至给自己生活造成压力!
保险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家庭经济被改变,而当保费都造成经济压力了,产品再好又有何用?
保险本质也是一种商品,那买保险就是个消费过程,肯定要匹配自己的消费能力。
我们都是普通人,赚钱不易,买保险的支出一定要慎重!
只有结合预算及所需保额,才会理清楚要买哪些保险,省去很多买保险的烦恼。
比如,预算只有2000元,我根本就不会纠结重疾险到底该买哪个。
2.大多需要达到相应条件才能赔付
以新规下28种重疾为例,赔付条件可分为3类:
可以看到,大部分重疾都需达到相应理赔条件,才能获得赔付。
如果生病没有收入,很久之后才能获得赔付,如何撑过这一阶段呢?
如果未达到理赔标准,人没了,赔不了,那重疾险还有意义吗?
3.更适合年纪轻、身体健康的群体去买
年纪越大,保费越贵,很可能出现保费倒挂的情况
健康异常,选择机会更少,甚至可能买不到产品
所以,真的没必要执着于重疾险!
有其他险种吗?
那除了重疾险,还有其他保险可以买吗?
或者直白点说,如果发生风险,有没有其他保险可以规避?
对于单一险种来说,它的保障范围是一定的,而我们将要面对的风险是不定的。
所以,单一险种只是我们需要配置的综合保障中一部分。
只有不同功能的险种动态组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我们最终目的——最大程度上合理规避风险。
比如这样的组合方式思路:
百万医疗险+匹配收入水平的定期失能保险+匹配护理成本的终身长期护理保险
由功能互补的产品组合,形成一份全面保障。
其中,关于失能这个事儿,真的非常需要关注,很可能是未来无法逃避的事。
根据ADL评价,60岁以上老年人中,4.8%的老年人处于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
不仅仅是老人,因为小鹿家很多长辈在医院,我看到过很多中青年人因各类疾病忽然倒下,只能靠父母、妻儿照顾。
当独立生活能力完全退化,失去自理能力,就更需要人24h全方位照顾。
但失能保险目前市面上产品非常少,难以推广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逆选择太大。
人情二字,大多数人难以摆脱。
那基于目前保险市场,小鹿心中有一个非常完美的组合方案:
百万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匹配护理成本的终身长期护理保险
百万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小鹿讲过很多遍了,大家可以翻翻以前的文章~
价格也不贵,30岁男性配置百万医疗险+100万保额意外险+100万保额定期寿险,一年也就1700元左右,平均每天4块多,少喝一瓶饮料就够了。
少喝一瓶饮料,身体健康不长胖,还有了保障,美滋滋~
30岁女性就更便宜了,同样情况,一年只需1200元左右。
具体配置方案,可以加微信(bxzx0406)咨询~
至于长期护理保险,社保第六险其实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了,大家可以去咨询本地社保机构,如果有的话,可以尽早给自己、给老人买上一份长期护理保险。
商保也有,但产品很少,有需要的话可留言给我。
失能后的长期所需,不仅仅是耗时耗力的照顾,也是一笔长期来看不容小觑的支出。
绝不是临时抠一抠、省一省就能准备好的。
像我老家那种十八线小城市,照顾一位失能老人,每年都至少需要4、5万。
而且失能程度越重,越离不开人,开销越大。
看完这篇,大家还觉得重疾险是必须去执着的吗?
配置保险本身就是一个根据需求而动态配置过程,了解自身需求才是核心,没必要跟风随大流。
需要1V1提供保险方案的朋友,可加微信(bxzx0406)咨询~
每日更新/全是干货/从不拖更,记得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