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这几件魏碑入展作品写得很“聪明”
入展作品
入展作品
入展作品小编按:这是李松老师曾经为十一届国展写的评论文章。当前魏碑楷书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可喜的提升期。近几年各种展览魏楷的来稿量、入选率包括获奖都占有一定的比例。魏碑楷书是一个非常有特质的品种,尤其是古朴茂美、浑穆率真、骨傲气壮、孤高不羁的审美品格,更为现代人所青睐。可喜的是,十一届国展有些大字魏楷入选(我们所言及的所谓大字,不是榜书,是指十至十五公分大小的字),主要是大幅中堂和对联。笔者仅就这几件大字作品谈些拙见。从这几件作品我们看到,首先,几位作者在风格的选择上非常聪明,都是选择雄强、劲健、峭拔一路,也就是这类风格很适合大字创作。其次,他们都将魏楷的基本元素、独特特征化入字里行间,所以魏楷的基因比较纯正,既不“含唐”,更避“加草”,这一点相当关键,说明这些作者对魏楷本体及技巧元素的理解与驾驭比较纯粹。再是,这些作品都表现出浓厚的书写意味,提升了作品的节奏感、韵律感。以上三个方面,是这几位大字作者非常可贵的品质。一、魏楷风格的驾驭雄强、劲健、峭拔一路风格非常适合书写大字。古代魏楷中属于这类风格的作品很多,精品不少,如:《龙门廿品》、《张猛龙碑》、《爨龙颜碑》、《元祯墓志》、《元绪墓志》、《于仙墓志》、《李颐墓志》、李璧墓志》、《吐谷浑矶墓志》、《冯熙墓志》、《元鉴墓志》等等,还有许多。审视这几件作品,我们可以从以上罗列的数品中窥见他们的法源所在,也可以窥见他们整合这类风格语素的意图与思路。他们的作品能够入选,正是比较合宜地把握了这些要素。反之,如果以《元晖墓志》、《常季繁墓志》、《元倪墓志》、《元珍墓志》、《刁遵墓志》等等非常整伤一类,或者以《封君夫人长孙氏墓志》、《慕容鉴墓志》、《李谋墓志》、《元略墓志》、《崔景播墓志》等等非常瘦劲、温婉一类为依托进行大字创作,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大字必须要有开张的外势,筋骨一定洞达,必须有视觉冲击力。那些浑穆、野逸、奇崛、稚拙的风格似乎更加适合大字创作。如:《石门铭》、《元彬墓志》、《姚伯多造像记》、《王昌墓志》、《鲜于仲儿墓志》、《丘哲墓志》、《元朗墓志》、《吐谷浑墓志》、《元始和墓志》、《王元定墓志》、《篙高灵庙碑》、《汝南王修治古塔铭》、《逢苟造像记》等等。这一路风格的东西,甚至比前一路更加气象宏魄,更适合书写大字以致创作榜书。也就是它们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更能体现展厅效果。遗憾的是,近些年来的各路展览,这类风格样式的作品罕见。二、魏楷核心伎巧元素魏楷最为典型的笔法技巧元素无疑首推方笔与圆笔,两者共同支撑着魏楷的特征特质。方笔是学习魏楷必须要解决的核心技巧问题。作品中方笔的呈现率或可多少或可强弱,但是主笔成分,诸如钩与捺,尤其不能省略脱尽,当然,有些风格几乎没有方笔,这是另外的话题。强调这一点,意在提升魏楷笔法基因的纯真性和纯正性,如果我们把魏楷方笔抽掉,魏楷这个品种也就不复存在了。这里的核心是主笔问题。主笔是一字之中起支撑作用的一笔,是技巧含量最高的一笔,是技巧难度最大的一笔,是风格体现最突出的一笔。所以,主笔不精整字无神,主笔一败整字必败。主笔是最关键的一笔,如果弱化消失就意味着放弃它的表现力,意味着技巧含量难度降低,意味着笔法技巧能力的缺陷。三、魏楷创作的困境细审这几件入展作品,他们的共性特征就是章法的节奏和韵律比较突出,表现在技巧运用的丰富和风格的趣味性上,都是经过一番淬炼之后的结果,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和弘扬的。
入展作品
入展作品魏楷遗存少墨迹,猜解碑刻笔意需要智慧和相应的能力。我们如何将刻石上的字转化到纸上,通过笔墨再现其原有的意境意味,这是对习碑者的考验。不少作者往往是为石花所惑,为刀痕所困,而堕入板僵呆黑境地。而这几位作者在解读碑刻的表现上是非常出色的。几位作者鲜明的独立的风格面目,目前似乎还不明朗,同时可以管窥他们的技巧运用有“横取”的痕迹。这和当前隶书创作的形势有相似处,尾随时人的迹象还是明显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警惕,当代尾随时人隶书的作者已经困顿乏力,就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