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我也说说为什么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我也说说为什么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按照家乡的习俗,和往年一样,今年清明节,我提前两天回老家为母亲扫墓。下午,我刚返回到县城的蜗居之后,收到了来自与学生Nancy Chen的一条微信,是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你认为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Nancy Chen是我多年前教过的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她的卓尔不群,尤其是她刚强、坚毅的性格特点,让她能够在同学中脱颖而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她确实不负众望,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收到这样的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如此内容的短信,你说能不让我感到惊奇吗?经过与Nancy Chen的简单沟通,我知道了她是准备写一篇文章。虽然不知道她写的文章的内容,仅看她的调查问题就可以得知一定是肯定是会让人脑洞大开的。对于自己多年前的得意门生的文章,我还是很期待的,我想看看这个孩子的见识是否还会像当年一样让我为之引以为豪。同时,因为自己毕竟已经老了,与社会新的思潮有了一定的差距,读她的文章也是自己学习的一个过程。Nancy Chen答应文章写完之后后给我发过来,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虽说在看她的文章之前,因为调查问题的原因,自己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没有想到看了她的文章之后,我还是大吃一惊。在经过冷静思考之后,我觉得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这基本上属于隔空对话。
对于这样的对话,我的底气有些不足。一是因为:初中毕业上师范,起点本身就不高。一听工作有分配,三年慌了小秀才。进修时期上教院,理应带薪来上学。小康乾县不发薪,兜里无钱心里慌。教院里来不学好,常年在外带家教。阅览室里常见客,读得小说混光阴。参加工作有压力,挑灯夜读来充电。自学考试最难过,一个本科六年多。抄写记诵日复日,奥运之年喜收官。若无英语来坑爹,三年就可拿本科。遥想当年赶考者,咸阳街头只一人。
二是因为,自己这底子本身就薄,再加之近年来忙于业务,懒于学习,肚子里更是少了一些胡适以及近年来西方舶来的新知识之类的东西撑场面。
但胆怯归胆怯,应战还是必须的,至少不能输了志气。在动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首先大概的分析了一下,Nancy Chen写下那篇文章的原因。Nancy Chen是一个善良孝顺的孩子,肯定不会不孝敬和赡养自己的父母的。那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篇文章?结合她要强的性格分析,极有可能因为和家人发生了矛盾,情急之下,其中一方引出了了这个话题。Nancy Chen不想服输,就自作主张,写一篇文章看看有多少人对“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这样的传统说法深恶痛绝,为自己拉一拉人气,撑个场子。
再结合,其文章的内容分析,Nancy Chen也只是一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主。她长篇大论的只是想说明中国一些父母亲的不负责任,但她始终没有完全否认孝顺父母之事。
客观的说,作者在文中列举的种种社会现象都是真实存在的,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实。比如说,有些人没有做好为人父母的思想和物质准备的时候,孩子就做为他们性和爱的附属品早早的来到了这人世间。有些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使得孩子成为他的替代品,几乎完全丧失了自己作为独立的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甚至有些控制欲极强的家长,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后,还试图将孩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这样的做法势必引起家庭里另一个女人的不满。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不可避免的在这个家庭爆发了。
这是因为一个男人而起的,关乎两个女人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借口都是为了捍卫那个男人的利益,受伤最深的却恰恰是那个男人,男人只有躲在如卫生间般的KTV里,狼一样地吼着“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借以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所以,中国就多了两句爹娘抱怨的经典语句,一句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另外一句就是“儿大不由娘(女大不中留)”。对儿女成年以后还受到父母的干涉,这是Nancy Chen极其不满的,在文章里她已经表现出自己极大的愤慨。
但是,我们承认客观存在,不等于否认“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说法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们必须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是比较负责任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处理的比较好,而且这部分人在当今中国家长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至于说文章所引用的胡适先生《我的儿子》的那段话,并不能说明什么,那只是胡适先生对自己儿子作为生命个体的一种尊重,并不能作为否定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之事的理由。这种尊重并不能说明胡适先生否认这种血缘关系,也不能说明先生不需要孩子的孝敬。原话中“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的意思我个人理解是要儿子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盲从的人。
至于说权利和义务。我对于逻辑学不是很懂。只是简单的知道,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势必履行一定的义务。父母抚养儿女是责任,我们赡养孝敬父母也是责任。我们不能只享受义务而不去履行责任。这个权力和责任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观点,无论是对于东方的中国,还是大洋西岸的欧洲,都是一样的。
至于作者所说的婆媳之间矛盾的根源,与婆媳之间沟通的方式和技巧有关,也与个人涵养有关,不能足一而论。矛盾肯定会有的,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关键是如何对待矛盾,主动作为、换位思考、互谅互解、积极化解,还是消极应付、被动迎战、我行我素、不知进退,两种不同的思路决定了两种不同的结果。
作者想要靠淡化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抚养与赡养的关系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只是一种鸵鸟思维模式,把脑袋扎到沙土里是无法让危险远离自己的。相反,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险。有过远洋经历的人都知道,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海底的冰山。所以,出现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想着好好地解决矛盾,而是一味的逃避或者遮掩矛盾。
至于作者所说的养老是一个社会问题,这明显是在偷换概念,什么是社会,社会是由一个个人来组成的,没有了个人就没有了社会。没有了个人孝敬老人,社会养老也肯定靠不住。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大河没水小河干”。即使我们的社会发达到了政府、社会足以养老的地步,子女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也是必不可免得。孝顺,本身就包含了两个层面,一个物质一个精神,而精神层面尤为重要。这也是近年来,不断有人提出将“常回家看看”提到国家立法层面的原因所在。
Nancy Chen的原文《孝顺父母真的是天经地义的事吗?》刊载于微信公众平台《人生旅途一二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