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得埃夏一体论,几近圆满解决神话般“夏”的困扰
自从有了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掌握更多的知识不再是件难事。人们拥有了强大的搜索引擎之后,变得更加自信,同时人们发现,中国人之间的争论并未因此而平息,相反,这种无休止的争吵甚至已经延伸到原先属于生活常识的领域。这种现象几乎比任何一个国家更显著。为什么呢?笔者给不出标准答案,只能尝试去分析。
原因之一:大量阉割过的信息被灌入了人们的大脑,人们之间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导致了认知上的区别。
原因之二:不同的人存在先天认知上的差距,后天受教育程度不同加剧了这种差异。
原因之三:中国人历史悠久,很多历史上的矛盾没有彻底有明确的答案,谜很多,搁置或淡忘以及刻意回避的也比比皆是,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一下全部涌出,千头万绪。
在很多争论的场合,并不存在有产与无产之类的矛盾大多数人不是从经济利益出发,而是纯粹由意识引发,这的确是个有意思的现象。
一个老师把他的领导者割了,是一个悲剧。从这件事,我也印证了我的一个观点,尊重逻辑很重要。
一直认为,在当下时代,如果有辩论发生,非常希望辩论的双方能展示一下各自的数学水平,这是体现双方逻辑水平的一个基础。不这样做,这场辩论没有举行的必要,那很有可能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如果某一方再装糊涂、耍流氓,就更无聊了。
生活中以数学为基础进行辩论和交易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去菜市场买菜,必然买卖双方要明确单价、斤两、货币种类,不然这个交易能顺利吗?
我们看到的辩论其实有时候是这样的:正反双方基于的理论标准不同、论点不明确、参照物不同、论据本身真假与否......通通都不管。
所以,我确实很想倡议辩论之前双方还是比一比数学水平,大家按照数学的一般逻辑进行问题的推导求证,这样才能不被诡辩之才蒙蔽。至关重要,可行不可行,我也不知道。
另外,接触足球大概也有40年光景,以自身的经历和认知对为什么中国人搞不好足球非常有心得,但是如此多年,身边分析人士大多胡言乱语,个别知音讳莫如深,极个别打炮发言,言之有理却被众多纷纭之声指责。我知道,真相往往就只有一个,人们的认知区别太大太大,尤其是中国。
大学时代,我曾以愤青的姿态与同窗彻夜争辩,当时以为自己读的书够多,足够说服对方,直到工作以后,我竟试图去以我知道的近代历史说服对岸的一个朋友。后来,我才知道了自己有多么可笑,这种浅薄是我自己的原因吗?不是!我看的书确实很多,但是也就确实那么多,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提供出来给我看的。等我明白过来的时候,我已经老了。我想那年轻的时候,那些同窗如果叫我粉蛆也不为过吧。
当然,我并不以为我现在就了解地够全面,我只是明显感觉到有人掩盖了。我现在经常告诉身边朋友的一句话就是,看两个路人争执,一定不要信那个把你单独拉到一边而不让另一边的话直接进到你的耳朵里的人,古代的“当堂对质”、“呈堂证供”都是相对科学的。
所以,我觉得我先公布了我的年龄是对的,这不是讲我有什么优越感,而且想表示,我的经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比我年轻较多的朋友可能会走我走过的路,现在和我思想相左很正常,而与我年龄相仿甚至年长的朋友,我想大家共同经历过了某些年代或者目睹了一些事件,甚至有共同的思想阅历,也实在正常不过了。
现在一些可能比我孩子大不了多少的朋友动辄劝我多读书,劝我注意影响,或者指责我这这那那,我觉得我不惜忝为师长,现身说法吧。我有信心,而且我确实不愿意年龄上落后于我的后生们在遭到毒打之后再幡然醒悟罢。绝不会有什么优越感藏在心里,也绝不会有什么恶意去中伤先生们、诋毁后生们,当然完完全全畅所欲言,于我于你于他,确也不现实,字斟句酌,无奈才疏学浅,一番好意万望包涵。
初中时开始学历史课,从北京猿人跨到夏商周,被暗示,被灌输,然从未消除怀疑:那什么山顶洞人,什么猿人,真的是国人祖先?夏到底在哪里?证据呢?甲骨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中国人完全读懂了吗?
所以一方面我的历史知识是不容我质疑的,一方面也是没有答案的,导致我后来学习教科书基本不求甚解,机械式记忆,除了套公式定律,其他便无过多独立思考,我只要做到了考分高、家长师长肯定,我就是好孩子,我就成功了。那历史书上的断裂纹,现在让我去读,愤怒、悲哀、遗憾。而我的孩子和千千万万同学竟沿着这充满裂缝的书籍,重复生长起来,而这路塑造出的具备分裂化人格的人,充斥了网络、自媒体,堪忧,堪忧。
幸得埃夏一体论,几近圆满解决神话般“夏”的困扰。信服于光保老师的严谨论证,同时也谨愿藉借此一戈,击破过往那些荒谬的陈旧框框,唤醒沉睡多时的独立思考之众。
学术上求同存异,认知上谦逊好学,思想上成熟自由,愿我们求证出一个曾经心胸开阔的华,一个征服愚昧并与世界交融的夏,一个世界文明的节点——华夏。
作者简介:张云虎,南京理工大学94级计算机系,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