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中国古代计时器
漏字最初写作屚。
屚是从尸(屋的简写),从雨的会意字,表示雨水进入屋内。
屚,屋穿水下也。从雨在尸下。尸者,屋也。——《说文解字》
屚的本义是房屋漏雨,因为跟雨水有关,后来加三点水写作漏。“屋漏偏逢连夜雨”就是这个意思。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漏由物体从孔隙透出,引申为泄露,如:透漏、走漏消息。
漏还有逃脱、逃避的意思,如遗漏、漏税、漏网之鱼等。
古代有一种铜制的计时器,它通过滴水计时,这种仪器称作漏壶,简称漏。
漏壶,又称漏刻。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有刻度的浮箭。
浮箭随水面的变动而升降,其上的刻度就可以指示时间。
下图是国家博物馆的西汉千章漏壶,壶盖之上是双层提梁,提梁和壶盖正中有上下对称的三个方孔,用来安插漏壶的浮箭。
浮箭之上标有一昼夜的刻度,不同时代的刻度并不相同,唐宋以来多采用百刻制,每刻14分24秒;清初改为96刻,每刻15分钟,并沿用至今。
图中的浮箭则刻有十二时辰。
明朝末年,西方机械钟表才传入我国。在此之前,古人最常用的计时工具是日晷和漏壶。
日晷,是通过日影来测量时间的仪器,它在阴天和夜晚无法使用。
更常用的计时仪器是漏壶。
相传,漏壶出现于黄帝时代,《周礼》中有对漏壶的确切记载,可见至少在周代漏壶已经正式使用了。
时间在军事行动中特别重要,这在古代史书中多有记载,如《后汉书》:“孔壶为漏,浮箭为刻。”
另外,古代诗词、文学作品中也曾频繁出现漏壶。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