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燕:挥不去的故乡情结 | 就读这篇
挥不去的故乡情结
叶晓燕
行行复行行,无论行走多远,每次回望故乡那水那山那人总会引发无限感概,那里的山水景物如云霞浮灭跳跃闪动跏趺而坐。儿时懵懂玩伴拖着鼻涕大战的场景如笨拙的四个小矮人在跳脑海里跳四小天鹅芭蕾舞幽默、滑稽、温馨甜美的镜头挥之不去。许多有趣的故事反复在脑海里蹀躞浮现,那里的一山风景与情怀梦绕情牵饕餮我心。
今年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回来了,吃住和村民一起再一次重温了儿时的生活。
一
故乡名叫红花村,仅从字面理解就令人遐思。红花,红色的花,到底是哪种花开得那么娇艳?那么热烈?是殷红的杜鹃抑或是娇艳的玫瑰不得而知。红色无论是代表荣光还是爱情都令人神往,想想一场盛大的花事,一山怒放的红花该是多么诗意,多么美好啊!其实,美,来源于生活,生活时时处处展现美,只需我们有双发现美的眼眼。
红花村有山有水,宜人宜居,如诗如画。
河水如带、群山环绕、茂林修竹、落英缤纷茶香宜人。村里许多轶闻趣事,道不尽说不完。村里有条河俗称长江河。其实它是大别山麓下的一条支脉,河流如带蜿蜒曲折迂回湍急。发源于安徽省金寨县皂靴河上游的燕子河,由于流程长形似长江故而得名。
长江河经年流淌在崇山峻岭间,河里的卵石冲刷堆积,澄澈透明。数亿年前的地壳运动,岩溶迸发岩浆冷却而成。河里的卵石长得圆溜光滑,有红色、黄色、青色、褐色石头大小形状迥异,有长方形、矩形、菱形,大的状如石磙,小的如鸡蛋、乒乓球那么大,葳蕤璀璨,大珠小珠落玉盘般令初次见到者,感叹大自然造化的奇崛鬼斧神工。
石头无论大小皆质地温润细腻光滑,无有毛糙棘手之感,让人怜惜爱不释手。老人们时常用石头事例教育后生说,人的性格如长江河里的石头,开始时都是有楞有角,经过无数次碰撞击打棱角渐渐磨平。等到暮年锐气减退,桀骜不驯性格逐渐变得温顺中庸平和。
据说有一位爱石者,夜晚时常缠绵徜徉在自己囤积的石头房里神思遐想。对着石头品茗饮酒赋诗作文,石头仿佛已演绎成一尊女神,举手投足,一招一式令拥趸者痴迷神往。
小时放学后,我们几个小伙伴几乎天天在河里玩耍,将石头在水里翻竖过来,一是,便于仔细研究是否是画面奇石。二是,往往小鱼虾都躲藏在石头底下,石头一翻开即可迅速捉住,有时,运气好的我们可以捉到几十只河虾,满满的收获带回去油炸蒸煮均好吃,也算是改善生活呢!事后大人也不忘夸我们几句。天阴下雨抑或河水上涨,担心有危险意外情况发生我们就不再下河里去玩了,故而对于河之性情乖张平和了如指掌。
下河时需要脱鞋,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小年纪的我们明白鞋子很重要,疏忽大意不得。有的孩子穿的是妈妈夜晚煤油灯下做的布鞋,如今大家感觉棉布手工好,舒适,稀罕,我们小时不是这个概念,那时布鞋农村妈妈都会做,夜晚家家户户灯下的女性接在“哗啦、哗啦”的衲鞋底,布鞋如路边的野花野草,太普通了构不成风景。有双买的塑料底,灯芯绒鞋面抑或格子鞋面的鞋子穿在脚上才属于高大上,是很另类、时髦、不寻常的,犹如当今小学生使用苹果等智能手机一样晃眼。有些困难家庭的孩子脚上根本就没有鞋子穿都是赤脚上学。所以鞋子不能轻易丢失,否则等着回去挨揍。
那时父母工作忙,政治学习任务重,加之,孩子多七八个人吃饭穿衣负担担子压在心头喘不过气来。大人心情抑郁烦闷焦虑可想而知的,如果哪个孩子敢于寻衅滋事、胡作非为,稍有不慎挨揍是家常便饭。父母秉承“食不言,寝不语”的古训,吃饭时若果谁话多不自觉唾沫星子乱飞即会被大人随手飞来一筷子。那时母亲年轻有力气,喜欢将筷子倒攥在手中用筷子大头部分击打我们的头部,竹筷子击在脑门上真的蛮痛,至今想起来印象颇深心里还发怵。小孩子的我们吃饭时往往会一点小事,忘乎所兴奋得一塌糊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兴致勃勃,口若悬河,天南地北,海侃神吹话三千时。忽然,猝不及防“啪嗒”筷头如离弦之箭飞来,一不留神往往被打得一个趔趄、一个激灵,立刻大梦初醒,所有的情思逸致张狂表演欲皆飞灰湮灭,木木呆呆的一中午埋首吃饭再也不敢多言语。否则,还会飞来一筷头。那时的筷头如匕首,投枪,子弹打得我们无处躲藏。
那时因家里无人照顾,我的大哥小时候在奶奶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回来后有许多生活习惯动作和我们不太一样。如他吃饭时,右手拿筷子的胳膊喜欢架得高高的,也许他是不经意吧,似乎胳膊架得高高的可以让他感觉舒服。为此,吃饭时老妈只要发现这种状况出现,就会出其不意随手给他一筷头。大哥头大,自然筷头在他头上受力面积也大,时常打得他直发愣。那时家家孩子多,相对命贱不金贵,父母们也无暇学习如今流行的一大堆的育儿经验。不知道更不理会如今不能打孩子脑门,易造成孩子呆傻影响聪明之说。那时大家普遍思想简单,都是在这种糊里糊涂的情景下生活,以树大自然直之势蓊蓊郁郁茂盛成长着。
令人忍俊不禁的是,我们也都生得眉眼开阔,俊朗,五官端正,外形靓丽,虎虎生风,冠冕堂皇的。甚至还因祸得福,因我们小时没有太多高粱肥厚好东西吃,未造成营养过剩,脂肪堆积,故而我们个个身材挺拔,玉树临风,比现在的独生子女小皇帝胖墩们肥胖笨拙健康多了。祸兮福之所倚,少年时常挨揍需要时刻提防警觉的记忆画面时常在脑海浮现。促使我们养成警言慎行的好习惯,以至我们长大后在单位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均能够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下河时我们把鞋子埋在河砂滩里,悄悄在上面压上一块与众不同的斑斓石头做为标记,为了防止别人或者是同伴捣乱、使坏将鞋子偷走,放鞋行动是悄悄地、躲得远远地、秘密地不为人知的情形下进行。鞋子藏好后即可放心尽情玩耍。临回家时找到记忆标记穿上鞋子归家。
一次我哥哥因为粗心,忘记鞋子标记做在哪里,四处寻觅找不到鞋子。天色向晚,成群的野鸟携雏带子归来,游弋在河面。无论你如何不情愿,夜幕即将按部就班缓缓拉上,黑夜即将来临,如不及时找到地标地点,再过一会天黑以后一切的关于找鞋的幻想都泡汤了,黑暗可以掩盖一切。很快就会掩盖两个十岁以下孩子的殷殷期望。
小哥比我大三岁,哥哥姐姐间我和小哥年纪差距小,一起长大的我俩感情也最好。上面还有两位大哥大姐都比我都大十来岁,且他们俩分别在姥姥和奶奶家长大。长到十几岁才回来,因此和我们小兄妹俩有些生疏距离。同时,大姐、大哥他俩年纪相仿都有离开父母的感受,相对他俩有共同语言一些。这样玩时自然就分成两个小帮派。
小哥从小就老实忠厚,不知是缺少营养还是其他啥原因,父亲、母亲及我们全家人都是大个子,唯有小哥一个人个子矮。我1.67米,系女性中的高个子。小哥1.72米外观看始终和我差不多高,个子矮,胆子小,口才也不太好,话语不多,多数都是听我在啪啦啪啦说,他只是静静地听。外人分不清往往以为我是姐姐。但是,他有一个优点遗传了父亲绘画书法的特长,很小的时候就表现了其天赋可以将花鸟山形临摹得有模有样,因而,也颇受父母长辈的喜爱。此时不是绘画,是急中生智找鞋,故而他的优点派不上用。看着天色朦胧向晚,河边的人越来越稀少,小哥急得泪眼婆娑和我商量如何办?我也紧张得手脚发凉,心惊胆战似乎看到妈妈筷头在高高举起。吓得我也赶紧陪着他四处寻找,提醒他不要惊慌再冷静地反思回忆自己做过记号的石头模样,苦心人天不负,老天也怜悯两个在萧瑟秋风的水边瑟缩一团的可怜孩子,小哥终于回忆起鞋子的石头标记模样是一块很大的淡绿色菱形状石头上放有一截带有柳树叶的柳树棍,有了目标就好寻找,再一次低头看时发现鞋子的石头标记就在我们脚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扒开石头沙土,发现鞋子安然无恙酣睡在里面好好的,原来鞋子如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和两个小兄妹捉迷藏呢!天啊,归去来兮,兄妹俩相拥喜极而泣,最后哥哥认真穿上鞋子完璧归家。
因两双鞋子放在一起掩埋目标大容易暴露,每次必须分开放置藏匿。我属于“机灵鬼”人小心多不惹事,凡事善观察较哥哥有心眼,会哭的孩子多吃奶,在家里属于妈妈树立的模范标兵,挨揍的几率比他们少。一般不丢失东西,每次玩耍时鞋子藏匿地点都记得清清楚楚,此时鞋子早已安然穿在脚上。小兄妹俩回去后面对威仪的大人询问为何回来晚了,小小年纪的我们已学会察言观色懂得保护自己,坚持统一口径,守口如瓶,一字不提鞋子丢失之事,嗯嗯啊啊敷衍应付,诸如放学晚了扫地云云。避免再雪上加霜大人以粗心等理由一场皮肉之苦。
事物张弛有度,凡事不能过分沉溺其中,否则走不出幻化魔影容易走向极端迂腐。
因咸鸭蛋绿莹莹的形似恐龙蛋像极石头。极易让人把鸭蛋和石头联想在一起。由此我想起一则民间流传甚广关于咸鸭蛋的故事。说是古代一位迂腐的老先生,别人给他几枚咸鸭蛋,他不舍得一次性吃完,小心翼翼地把鸭蛋绑在房梁上希望来日慢咀嚼细品味。每日独酌时,对着咸鸭蛋的方向指一下,似乎就可以感受鸭蛋的美味,以望梅止渴的方式喝两杯,日子也过得恬淡舒朗有滋有味。
人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想老先生每日的怪异之举,某天被一位放牛娃不经意间撞见。此后连续几日,观察老先生每到吃饭时即对着房梁的东南方向犄角旮旯指指点点,令放牛娃颇费解,房梁上有啥东西能够让老先生这么感兴趣,年轻人多动好奇心强使然,决计趁老先生外出偷偷爬上房梁探察究竟是何物令老先生如此痴迷,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竟然发现房梁上一个布袋解开一看几枚鸭蛋,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赫然躺在房梁上。鸭蛋,呈现淡绿色,白中透青似几枚美玉石稳稳躺在那里,聪明的放牛娃立刻明白鸭蛋是老先生藏匿的下酒物。但是,如今东西落在人家,人家丝毫不会客气手软留情,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先下手为强凭借平时在河里寻觅卵石的锐利目光,卵石无论距离多远,只要发现他即可挖掘出来,牛背上驮着入市待价而沽。石头承载着放牛娃娶媳妇的希望。似乎通过一块块石头的运送传输,憧憬着不久的将来一位俊俏的媳妇儿带着嫁妆坐着那个马车来。哦,俊俏美丽的姑娘“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徜徉着期待掀起你的红盖头来。
今天鸭蛋也和石头同样命运,鸭蛋被放牛娃以囊中探物般鹰爪之利手从梁上攫取擒来,以飓风的速度剥开蛋壳,大快朵颐一扫而光,吃后伸出舌头舔舔咸咸的嘴巴,再次回味一下美味意犹未尽的感觉。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咸鸭蛋可是个稀罕物。是普通百姓人家唯有来贵宾时方才品尝到的上品美味佳肴。
可怜某日老先生忽然醒悟,趔趄蹒跚吃力爬上房梁颤抖之手掀开鸭蛋裹布仔细查看寻觅未果,鸭蛋如黄鹤一去了无踪迹,竟然迂腐糊涂地说,哎,指也殇。自然这是一个笑话,辛辣地讽刺了旧式文人的迂腐酸涩。同时告诫后人凡事要脚踏实地,不可凭空臆想坐而论道。
二
时光穿越千年,庄生晓梦,蝴蝶翩跹,鲲鹏展翅,击水三千。同样,石头可以激起老师才情千丈,美文四处传扬,令无数追随仰慕者到访咨询,石头又被老师回馈赠送给文友们。其中不乏年轻貌美的小姑娘。爱情是自私、敏感的,老师对石头痴迷钟情比老婆还甚。自然惹得老婆嫉妒吃醋,时常奚落他说,既然你那么喜欢石头,干脆和石头结婚过日子吧。
傍晚,斜阳偏西,霞光晚照,白天玩累的野鸭水鸟游弋徜徉河面上成群结队归家。村民笑语声喧,肩挑手扛,满载着收获地喜悦归家。此时听到哪里飘来的音乐,江南的雨游丝长,下得忧伤,才下几行看不清你的模样,太多的伤,独留我在人间愁断思肠。
石头已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渠道之一。曾经几乎家家都有一些珍稀斑斓彩石。有些村民砌猪圈的石头如今也被奇石爱好收藏者寻觅发现,要求坼除高价收购。
追溯源头,这些奇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自然衍生抑或从上游顺水流淌而下,无人考证。听上一代或两代的老人们说,石头自古皆有。只是过去无人收购炒作,不热闹。
三
由此我想起曾经看到一则关于奇石的故事。说是一位奇石拥有者反复请专家鉴定自己宝贝,开始一家鉴定机构因为一根射线鉴定不出来,专家不敢确定是不是珍稀珠宝,最后又到南京一家仪器设备较新的科研机构鉴定,经过专家精心测试,终于那条承载着希望之光的射线,在众人殷殷期待的目光中缓缓使出。最后专家给出的结论是一块罕见的陨石中钻石系无价之宝。
追溯石头来由,讲述老者沉默了几秒喘了口气,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漫长等待,才如撕开自己早已结痂的心灵伤疤痛苦一般慢慢道来。
那是距今半个世纪的某天月黑风高之夜,当时还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的他,为了生计奔波在蒙古大地上。适逢腊月,天寒地冻,北方的天,犹如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在晴好,一会儿功夫便狂风肆虐,飞沙走石风雨裹挟大片雪花吹在脸上刀割般生痛。他在草原上体验“漫天雪花大如席”“狂风吹得石乱走”的真实意境。所谓草原湛蓝天空,白云悠悠,牛马羊群恣意游牧,姑娘小伙纵情歌舞都是诗人的语言。真实的草原脾气瞬即万变,昼夜温差大。发怒时飞沙走石面目狰狞,年轻人脚步似千斤重趔趄前行,使尽力气依然步履维艰。生存意识提醒必须前行,否则夜晚漆黑一团吞没一切必死无疑。正当他一步一挪,趔趔趄趄前行时,忽然,听到路边气息游丝,似乎有人在呻吟。天寒地冻除了野狼嚎叫哪里会有谁家的老人出现。走近一看,一位已分不清是人还是一堆雪里覆盖物下发出游丝哼声。救还是不救?年轻人的腿在抽搐,心在颤抖,“老吾老及人之老”的声音在耳畔回响。最终他弯下腰扒拉开积雪,一位气息奄奄的老妇人出现在眼前。年轻人掏出自己的救命干粮,一块烤白薯给了老人,老人吃了两口,似乎有了一点力气,眼皮慢慢地颤抖着睁开了。见是一位年轻人救了自己,老太太从怀中艰难地掏出一个小首饰盒,告诉他这是自己先祖在皇宫里当差时皇帝赏赐的,塞给年轻人催促他快速离开,否则月黑风高夜必冻死无疑。
鉴于当时漫天风雪,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恶劣天气现状。对于老人背不动,挪不走。与其两人一起冻死不如舍二保一。年轻人权衡再三只好一步三回首,对着老人叩拜了三个响头,请老人原谅他的无能,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前方路漫漫,渺远不可及。自己生死未卜,生命已把她推到风口浪尖已无退路可走唯有默默前行。后来不知走了多远旅程,遇到一个蒙古包,仿佛灵光一现。心里腾地生出一缕希望之光。看到生命再次伸出橄榄枝,向他招手致意,明白自己有救了。
后来这个首饰盒成为他的心结藏匿心间不想触碰,每次想起总是心痛颤抖,始终不想打开。直到如今他亦老迈,作为世纪老人,步履蹒跚站立时摇晃不稳。拿东西手哆嗦得厉害,落下了严重的帕金森症。他明白再不鉴定当年馈赠的盒中宝贝恐怕就没有机会来揭开这个世纪之谜了。
鉴定结果是难得珍贵稀世的陨石中的钻石系无价之宝。不禁悲喜交集,想起躺在雪地的老人恍若满身是雪浮现眼前,不禁浑身颤抖抽搐。感恩、谢罪,拳拳之心百感交集,不知如何是好。也许遇见的那位老人就是上帝怜恤他德行善孝,秉性忠厚善良,无恶意歹心安排馈赠给他的最好的礼物。也许这个故事是“舍得”现实版的延续,是对“舍得”的最好诠释及升华....
我似乎看到茫茫天地混沌,一群人在高声朗诵,“人之初,性本善”的精华部分。
四
如今红花村长江河里某些石头经机器切开打磨后如和田玉般地温润细腻。拥有者昂其值,奇货可居。制作成为价值不菲的玉石挂件,把手,摆件,令一些热衷者趋之若鹜。石头多为黑色,黑色也叫玄色系冷色调,与夏天火辣辣的燥热天气相反,看一眼黑石可以降温安神。许多人购买回家后佩戴在家中姑娘、媳妇的脖颈上。十八姑娘一朵花,洁白如玉的脖子上再配上一条长长的黑色挂件,宛如脖子以下胸部趴有一只黑色的蝴蝶令人无限遐思。衬托得姑娘亭亭玉立,婉约可人。孔圣人说,食色性也。我等凡夫俗子自然极力赞同。别样风景令人心醉。
由此我想起前次参加到阿拉善采风活动,参观了阿拉善的石头城,那里石头名称叫阿拉善玛瑙,真是多哦!我们几番杀价也买了一些挂件、手链。商家赚了个盆满钵满,高兴得咧嘴笑着寒暄希望下次再去。
五
此次驻村还听到一个小段子。说是村里有家村民在外打工娶回一名长相有些妖媚的媳妇。媳妇的男人外出务工,女子在家留守照顾老人孩子。妖媚红颜祸水,男人不在家,总会有许多男人盘桓踯躅徘徊其门前,怀有觊觎颓荡之心。几位男子暗中博弈献媚讨好女子,有的发挥捡奇石工艺,没事在河里捡块宝贝送去,斑斓奇石形状各异,瑰丽幻化无穷,孕育无限潜力希望,有的发挥会逮鱼摸虾捉黄鳝手艺,没事时送一点鱼虾河鲜去改善生活,企图暧昧留宿一晚,享受一下温情脉脉鱼水之欢的快乐。
其实,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话一点未说错。妻子终日行踪诡秘,一些不光采行为早已风言风语传到丈夫的耳朵里了。某日他悄悄归家潜伏在距家不远处柴草垛后面等待捉奸。可怜的前往送黄鳝者手捧鲜活的黄鳝,看到黄鳝在手中扭头摆腰,腰身细腻光滑柔软似乎看到夜晚甜蜜的希望,不禁热血沸腾血脉喷张勾画憧憬着好事,又是一个春江海潮连海平波涛汹涌的夜晚。忽然,遇到那位出其不意归家的丈夫出现在道边拦住自己,自然吓得魂不附体,撒腿就跑。所有一切关于夜晚的美好期翼、等待、渴盼,充满着诱惑的梦想、幸福、遐思皆如肥皂泡转瞬破灭。捕鱼人如一棵缺水的树蔫蔫的低头,树叶打卷一身疲惫地走在归家的路上。
捉贼捉赃,捉奸捉双。回去后可以想象,一场严酷地审讯在月黑风高的乡村夜晚家中进行,女人被丈夫一顿痛打要求解释众人疑惑的闲言碎语,女人明白如果交代了自己今后根本无颜面对丈夫继续生活,与其如实交代等于撕破了脸,不如留着一层薄面纱遮掩一下空白为好。反正是无论如何今晚过不去关,绕不开丈夫的心结还是不说更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保持缄默是保护自己唯一的方式,否认根本没有这回事,拒不交代婚外情事宜。
可怜的女人为此次颓荡也付出血的代价,头上被男人打开了一条长长的伤口,用手捂着到村部医疗室包扎,顺着指头缝汩汩流淌的鲜血似蜈蚣扒在额头上往下滴。医疗室的设备是简陋的,和村支部房屋是一条脊梁联系在一起的。心乱如麻的女人在医疗室简单处理包扎一下伤口之后,顾不上疼痛,拐到村部梨花带雨向村支书述说家中委屈,村支部书记是位方脸大耳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几十年在村里仄身行走,家乡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一片树叶,一缕阳光,一声鸟鸣都能激起他的感叹。外面窸窸窣窣急促的脚步声,狂乱的狗吠,早已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引起他的警觉,披衣起床打着手电查看周遭情况,夜,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夜的黑可以掩饰洗白一切所有的罪恶,许多荒诞不经的念想都是在月黑风高之夜晚进行的。
村支书恰逢遇到刚从医疗室出来头上缠着绷带的女人,长期的基层工作锻炼了其丰富的处理邻里纠纷经验,三言两语即明了真相实情。随后那个送黄鳝男人也跟踪尾随来到村部,其实,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直忐忑不安心中有愧的捕鱼男人,一晚上心里一直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根本就没有敢径直回家,而是早已折身返回埋伏女人家墙角偷偷窥视观察静听屋内动向呢,屋内每一声耳光“啪、啪”发出的响声,女人凄厉的哭喊似乎都如万剑刀戟斧钺直刺心间,击打得捕鱼男人天旋地转,晕头转向进退维谷不知如何为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面对自己心爱的手无寸铁女人正在经受丈夫的暴魇毒打,自己有软肋理亏找不到救人的由头只能默默饮泣。是啊,这就是几千年封建余毒作祟思想造成的男尊女卑,男人可以嫖娼包二奶养小三,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女人生活稍微不检点就会遭到世人唾弃。
经验丰富的支部书记为了息事宁人防止事态扩大化造成无法控制的局面,对双方进行调节安抚。借了两千元钱给捕鱼男作为送给受伤女人作为安抚费用,劝解四川女先回四川避开一段时间,以缓解剑拔弩张的局面。
老辈人流传有老不走广,少不走川的说法。不知是否正确。一夜的乌云密布,天麻麻亮,女子悄悄起身趁着周遭寂静,搭上去城里第一班大巴车走了。其实女子有备无患,人家在四川还有一个前任丈夫在翘首等待她早日归家呢。
黄鳝男的老婆据说是在南京开有一家洗车场收入颇丰,留下黄鳝男在家里陪护两个成绩优秀的女儿,幸福的家庭温馨惬意。偶尔的偷情是男人雄性荷尔蒙所致,排除老婆长期不在家长夜漫漫寂寞难耐。人家根本就不会动真格的去离婚。唯有留下那个暴烈蠢笨的丈夫,丢人出丑女人出走两头空独自在家里嗟叹。近期大家劝他及早赶往四川接回老婆,长草短草一把窝倒。否则夜长梦多,人心思故变,长久了老婆变心真成为别人的老婆,悔之晚矣,他还在嘴硬赌气不去接呢。
由此我想起参观西递宏村时看到的风俗,每家每户家中的旧式桌子摆放在家中正对门显眼处天井下面,如果男主人在家,桌子就插上闩合起来成为园形,表明这个家庭和和美美不残缺。如果男人外出未归,桌子栓就插上半边闩,表明家中残缺,也昭示外人不要越雷池一步之意。
大家看完这个故事,不要误以为是带颜色的段子一笑置之。
其实,寓意颇深,告诫我们的基层干部如何念好“心经”不当“歪嘴和尚”,妥善解决百万外出民工留守家庭性饥渴问题,如何从人性化的角度审视不越道德雷池一步的传统观点,是当前棘手的农村矛盾中比较重要尖锐突出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此次驻村密切关注不可回避的问题。
天色向晚,回首挥别故乡,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叶晓燕,女,河南固始县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固始县散文学会会长、小说学会副会长,现供职于河南省固始县行政服务中心工会,河南省三八红旗手,县政协委员,固始散文年选主编。
有诗歌、小说、散文作品见著多种报刊、选刊。
2016年5月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荣誉称号。
2016年12月获得由红旗出版社、中国妇女报、人民网、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书香家庭”荣誉称号。
曾获得《中国妇女报》年度评卷一等奖。
个人散文集《幸福遐思》入围2015年中华文学图书奖。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