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花语|林岫:声名幸得诗传
林 岫 字苹中、如意,室名紫竹斋。原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现任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委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国兰亭书会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北京文史馆馆员。
【声名幸得诗传】
文|林岫
书画家声名传世,不外乎有借助口授、史籍(含正史、野史、笔记、地方志等)、诗词文赋、书画(含镌刻文字)作品等四种形式。在古代,书画毕竟属于“小道闲技”,书画家若非皇亲国戚、官吏要员,仅凭一技之长,正史列传不载,又无风流轶事、文功武绩可录、口授不传、野史、笔记、地方志等不载。加之书画作品不幸遭遇战隳兵燹赛等荡然不存,且不说湮没于后世,纵当时人过境迁,数十年如一弹指、声名倏即烟消云散的,应该不在少数。此等不幸之中,如果能因诗词文赋等歌咏评介题跋而声名侥幸宣达于后世者,应属幸者。
明代高僧知幻,名道孚,万历中曾任戒台导的住持,工书法,善擘窠大字。曾经被召入禁中作榜书,皇上赐诗有“高僧书翰胜中书”之句,声名遂得大振。戒台寺南山有丈余大石,镌“锦川石”三字,即知幻所书。后来坐寺将示圆寂,告别众僧,留下偈诗而逝。偈诗曰:“昔本无生,今亦不灭。云散长空,碧天皓月。”知幻,来去翩翩,书多不载,却因御诗“高僧书翰胜中书”和告别偈诗得以声名俱存。
像知幻那样能得皇上眷顾并获赐诗的,终究还是少数。与之可作比较的,是北宋的李道士。李道士长住河南嵩山,善画人物肖像。其人画艺如何,本不见经传,因为文学家苏辙曾作诗赠他,诗中“君不见景灵六殿图功臣,进贤大羽东西陈。能令将相长在世,自古独有曹将军!嵩高李师掉头笑,自言弄笔通前身。百年遗像谁复识?满朝冠剑多伟人”,借唐代著名人物画家曹霸“自古独有”的写真水平,先施铺垫,又以李道士自信满满的言辞,复作烘托,高标其画艺非同寻常,遂响名当时。若无苏辙《栾城集》载入此诗,后世能知李道士何许人耶?
唐玄宗时有位山水画家画艺高超,名字乡籍俱不可考,所幸李白当年慕名去求他画过山水画,《全唐诗》第一百八十三卷中留下《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全诗,方知画家叫“崔山人”。诗曰:“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壑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但见瀑泉落,如潨云汉来。闻君写真图,岛屿备潆洄。石室刷幽草,曾青泽古苔。幽绒倘相传,何必向天台?”不但生动描绘了此幅画的精彩构图和设色,栩栩如见,而且评价崔山人的画艺卓特,说可以持画卧游,都不必要去寻访天台仙境了。
(本文选自《紫竹斋艺话》)
点击回顾
书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