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才明白:儿子记“月子仇”,才是对婆婆最狠的报复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很简单,有时候很复杂,而且因人而异,在别人看来很简单的人际关系,在你这里可能会很复杂。
尤其是婚姻和亲情掺杂在一起的时候,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复杂。
有的父母说自己的子女都不孝顺;有的父母说自从儿子结婚后就不孝顺了,被儿媳带坏了;还有的公婆专门盯着儿媳,说儿媳不孝顺。与此同时,还有完全反过来的情况下,本来不孝的人因为结婚变得孝顺了。
这说明我们没办法把所有人都统一到一个频率上,即便有所谓的伦li关系,但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不会像古代一样恪守三纲五常。
在一切相对正常的情况下,三纲五常有合理的地方,父慈子孝是应该的。但在相对反常的情况下,三纲五常的束缚就不合理。
比如所谓“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正常情况下没什么,但如果一方违背了法律,或者严重丧失了做人的准则,还要“隐瞒”吗?还要“包庇”吗?这是一个很多人不愿意去思考,但却很现实的问题,你所作出的选择,就决定了你是怎样一种人。
再比如有些人在婚姻中遇到的问题:婆婆各种欺负儿媳,作为儿子应该怎么办?如果恪守三纲五常,肯定是无条件拥护自己的母亲;但如果不恪守呢?你敢反抗吗?你敢面对反抗带来的问题吗?你敢承受后果吗?
通常情况下,男人在这种问题上相对保守,尽量不给父母添麻烦。
《蜗居》中的郭海萍,她的婆婆只存在于她和苏淳的对话当中,提及最多的时候就是他们买房缺钱的时候。她父母明确表态会帮衬,但公婆没表态,她向苏淳提出要求了,苏淳现实推脱哭穷,接着阳奉阴违,把借来的钱说成是公婆给的钱。包括海萍坐月子的时候,也是她母亲在照顾她。
虽然从他们夫妻俩的对话中,可以大致了解苏淳家的情况,他父母手里没啥钱,还要照顾生病的舅舅。但是,这种东西和“诚意”不矛盾,海萍虽然性格强势,但不是蛮不讲理的人,如果是公婆亲口说“想帮忙但没钱”,她肯定不会强人所难。
换言之,海萍真的和公婆闹了矛盾,苏淳应该还是会站在父母那边。从父纲母纲的角度来说没有错,但从夫纲妻纲的角度来说就有问题,不去思考如何平衡而直接站队,就显得不合理。
《82年生的金智英》当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婆婆欺负智英很明显,但她老公并没有很好地做到护妻,因为他是恪守三纲五常的人,即便对母亲有意见也不敢提。在这样的情况下,男人在父母眼中是好儿子,但在妻子眼中,不是一个好丈夫。
当这两种“伦li关系”掺杂在一起的时候,应该追求“合理的平衡”,不该追求“不合理的平衡”,我们分别来讲一下这两种平衡。
不合理的平衡:放弃变数,维护定数。
所谓定数,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即便没有伦li的约束,也改变不了彼此的关系。
所谓变数,是夫妻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从“变”到“定”的关系,不像父母子女的关系那么牢固,即便确定了关系,也存在分开的变数。
如果是上面提到的那种婆婆欺负儿媳的情况,男人盲目护母而不护妻,就是在追求“不合理的平衡”。
母子关系一直都在,但夫妻关系未必一直都在,该维护夫妻关系的时候而不去维护,该暂缓母子关系的时候却偏要维护,结果可想而知,会弄丢婚姻,这对男人来说肯定是损失。
合理的平衡:维护变数,暂缓定数。
把上面一种不合理的平衡反过来,才是合理的平衡:当婆婆欺负儿媳的时候,男人护妻为重,才能守住婚姻。虽然没有护母,但母子关系依然还在,相较于前一种做法而言,这种做法不会有什么损失,而且可以更好地完善婚姻和原生家庭的关系。
所谓更好地完善,意思是:男人护妻,会让婆婆意识到母子关系在恶化,从而激发婆婆反思,婆婆不再欺负儿媳了,一切就回归正常了。
米希在谈及她的表哥时,就提到了这种方法,以至于她那个没被晚辈善待的姑姑不得不反思,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儿子记“月子仇”,才是对婆婆最狠的报复。
如果只是得出这个结论却什么都不做,则依然不会被善待。但如果像她姑姑一样去思考应该怎样破局,应该怎样缓解自己跟晚辈的关系,则会有转机,因为不管伦li关系再怎么变化,长辈降低姿态去和晚辈修好,晚辈都会给台阶让你下。
其他人到晚年没被晚辈善待的人,也可以参考这种思路去思考。一定要思考,这是破局的关键,只有思考了,你才能认清这样几个事实:自己理解的善待是怎样的?是晚辈给得太少?还是自己要求太高?是晚辈真的不孝?还是因为自己作妖?问题想清楚了,答案也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