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丑不可外扬,处理曾经的亲信,就是要搞特殊!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淮阳王 更始元年 公元23年
道士西门君惠谓王莽卫将军王涉曰:“谶文刘氏当复兴,国师公姓名是也。”
涉遂与国师公刘秀、大司马董忠、司中大赘孙伋谋以所部兵劫莽降汉,以全宗族。
秋,七月,伋以其谋告莽,莽召忠诘责,因格杀之,使虎贲以斩马剑剉忠,收其宗族,以醇醯、毒药、白刃、丛棘并一坎而埋之;
秀、涉皆自杀。莽以其骨肉、旧臣,恶其内溃,故隐其诛。
【译文】道士西门君惠对王莽的卫将军王涉说:“谶文说刘姓会复兴,国师公刘秀就姓刘。”
王涉于是和国师公刘秀、大司马董忠、司中大赘孙伋谋划,准备用部队劫持王莽,投降更始政权,以保全自己的家族。
这年秋天七月份,孙伋向王莽告密,王莽召见董忠责问,趁机当场格杀,命虎贲武士用斩马剑,把董忠的尸体剁成碎片,又逮捕了董忠的家族,用浓醋、毒药、利刃、刺剌子将他们埋在一起;
刘秀和王涉都自杀了。嫌厌外人说他们内讧了,所以没有公开宣布他们的惩罚。
【解析】这段材料,讲的是昆阳之战后,王莽集团起内讧的情况。
昆阳之战:四十三万大军为什么会在谈笑间飞灰湮灭!
卫将军王涉是王莽的叔叔王根的儿子;国师刘秀原名刘歆,是战国策作者刘向的儿子、皇族、也是王莽的亲家。
眼见王莽政权山河日下,心思便开始活络起来,不想和王莽一起翻船。
二人便联合大司马董忠等,密谋劫持王莽投降更始政权,结果却以孙伋告密而败露计划,董忠被处死,王涉、刘歆也被迫自杀。
材料中,由于反叛集团内部告密,王莽惊险的逃过一劫后,以残忍的手段处死了大司马董忠。对于自己的侄子王涉、亲家刘秀,采取的则是一方面逼令其秘密自杀,另一方面掩盖其反叛的罪过。
那么,为什么王莽不想让家丑外扬呢?王莽这么想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通鉴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物伤其类
王涉和刘秀的身份和大司马董忠不同。他们有两个身份,既是臣又是亲人,王涉是王莽的堂弟,刘秀是王莽的亲家。
王莽能够建立新朝,并执政十多年,靠的就是亲信党羽,在王莽的身边,还有很多向王涉、刘秀这样是王莽的亲信的人。
如果这个时候,王莽把王涉、刘秀的罪行公布出来,和董忠一并处理,就等于寒了亲信们的心。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此时王莽的其他亲信,和王涉、刘秀的区别在于,他们此时他们还没有犯错。
但说到底,他们和曾经的王涉、刘秀一样,都是王莽的亲信。伴君如伴虎,谁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犯错?
如果王莽把王涉等人和董忠等同处理,从亲信心理这方面讲,至少有两大不妥。
首先是让所有亲信寒心:
王涉、刘秀这两个人,一路追随王莽,劳苦功高,现在都落到这个下场,我跟他们比又算什么呢?如果有朝一日不慎犯下错误,又会是什么下场?所以我还是早做打算吧。
其次是让以后犯下错误的亲信铁了心:
王涉、刘秀这种人,犯了错误都被残忍处理了,论亲密我远不如之,现在我也犯错误了,一旦落到王莽手里,绝对是死全家的待遇,所以不用再对王莽抱有幻想了,他是不会放过我的,我还是另做打算吧。
二、信息垄断
要把王涉、刘秀和董忠一样公开处理,必定要公开审判王涉、刘秀,到铁证如山、认罪不讳的地步。否则人心不服,亲信不附,认为王莽小题大做,过于刻薄寡恩。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审讯的过程中,由于王涉、刘秀是王莽的核心亲信,知道的太多,大量的细节被披露出来,这些细节涉及到权力操作的阴暗面。
如果王莽把王涉、刘秀严加审问,并把审讯结果公布出来,这无疑是自己剥自己的衣服,让权力的核心机密在太阳下裸奔,使普通官吏也能一饱眼福,见识到核心权力运行的路径。
这对于专权的王莽来说,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信息透明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超过公开审判王涉、刘秀带来的收益。
三、骨肉相连
王莽与王涉、刘秀的关系,是骨肉相连的人身依附关系,是光与影的关系。王涉、刘秀都是在王莽的提携下,一步步走入核心权力层的,双方关系一衣带水。
把王涉、刘秀的罪行公布出来,无异于向全世界高喊,我王莽识人不明、用人不善。这就好比妻子向外人抱怨自己的丈夫多么多么的糟糕,丈夫向外人抨击自己的妻子是多么多么的差劲。
然而,再差劲当初也是你自己的选择,此时家丑外扬,无疑于同时否定了自己,自己是多么的无能,自己是多么的没有眼光。
王者不以虚弱示人,职场最大的忌讳就是暴露自身的缺点,一旦没有眼光、无能的致命缺点被外人所捕获,收获的不仅是同情,还有轻贱和笑话。更会招致有心者针对暴露出的弱点,而谋划的狩猎行动。
综上三点,在权衡利弊之后,王莽面对王涉、刘秀的背叛,不得不选择打碎了牙往肚里咽,选择了家丑不可外扬,将王涉、刘秀隐而诛之,不仅不揭发他们的罪行,反而替他们掩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