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2021年4月14日(周三)央行在其官方公众号推送了一篇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其实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却没有因为“人口老龄化”这个话题火起来的,而且因为一个谬误火起来了。
这个社会化还是太娱乐化了一点,这么重要的文章,很多人只盯着了“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个错误的论断。
昨天我读到此句,我只觉得这是一个浅显谬误,但是想到这是一篇非严肃的学术论文,而是内部工作论文,所以并没有过多纠结。一个人精力有限,我会尽量过滤掉那些无聊八卦(比如女海王)、和无意义的内容。
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认为本文作者“陈浩 徐瑞慧 唐滔 高宏”犯了很典型的因果倒置问题,其实,不是因为文科生太多导致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恰恰相反,是因为掉入中低收入陷阱导致文科生太多。
而且,我认为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改开,是我们把他们挤进了“中低收入国家陷阱”,因为我国的改开一下子奠定了世界工厂地位,不仅如此,还衍生出了世界市场,这一下子让东南亚国家的工业体系失去竞争力而陷入困境,当他们的工业无法完成产业升级,就自然而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东南亚国家过去比较分散,那个时候还没有东盟,即便有了之后的东盟,也貌合神离。正是因为东南亚不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分散的个体,那么,面对我们这个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超级国家来说,他们毫无竞争优势。
我们这里有更低的人力成本、更全的产业门类,因此产业链必然优先选择落地中国。而且,产业进驻中国的同时也会帮助中国本土配套产业发展,产业的发展会提升中国居民的收入进而促进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14亿人口的大市场也会反过来激励跨国企业优先考虑来中国投资。无形中我们形成了一套自激励闭环系统。
很显然,分散的东南亚国家,以及不具优势的人力资源成本和产业门类与我国相比,注定落得下风。这就导致了东南亚的工业会衰落,由于工业的衰落,能够提供给理工科生的就业岗位就会缩减,市场供需关系下,此消彼长,文科生自然会增加了。(这在我国国家也是类似的,现在的状元还会首选清华的建筑专业么?聪明人早就提裤子跑路了。
以上的理论基于我总结的一个基本规律:在世界经济还是依靠传统生产资料运行的当下,世界各国就是一种紧张的竞争关系。这里的生产资料主要包含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资源、水资源等,因为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掌握具有排他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能源,在人类还没有完成能源革命、无法廉价生产源源不断的能源之前,这种竞争关系不会改变。
所以说,本工作论文的这一观点是大错特错的,也可能是他们有意为之,这个错误的论断彻底让这篇文章火起来了。
工业,或者说第二产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工业是将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变为财富的最初最强大贡献者,第三产业是依附于第二产业的,如果工业基石崩塌,必然导致失业和第三产业衰退,一个国家就很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当下,我们国家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今年两会,前工信部部长苗圩时隔5年再次强调“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30年。(备注:5年前也是喊的至少30年,5年过去还是至少30年)”。
不仅如此,其还透露一个更严峻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很大,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得过早、过快,不仅拖累当期经济增长,影响城镇就业,还将带来产业安全隐患,削弱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这说明,我们国家其实也面临了东南亚那些国家曾经所面临的问题,而且,我们现在的处境可能比他们当初还要糟糕一点,我们当下是国内面临人口老龄化基本盘、还有泡沫经济一点实质改善都没有,不仅如此,国外面临产业链转移风险。
当前,西方国家不可能把东南亚都扶持成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但是,绝对有能力把某个国家扶持成发达国家。(参考旧文《别瞧不起越南,也别低估了欧美的决心!》)
我们的理工科现在的位置也很尴尬,现在除了金融和程序员,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劝退专业,对于劝退专业,最好的出路就是挤进“公务员行列”。
你看,胡润就洞察了这样的变化,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社会能够创造的机会很稀少,公务员成了最优质的出路。人多并不是内卷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没有提供足够多的机会,可以说,机会正在萎缩。
对于央行的那篇文章,我会针对性写篇解析文章分享到本号,目前正在写,内容比较多,估计4-5千字,周末抓紧写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