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知多少?

据WHO估计,全球约有2.57亿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者,其中我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地区占68%。全球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其中肝硬化占30%,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占45%。我国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所致者分别为77%和84%。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指由慢性HBV持续感染6个月以上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大多数HBV感染者对自身感染状况知晓率仍较低,导致部分患者就医时已经进展到疾病晚期。因此CHB的早期筛查、诊断及后续的关怀管理是防治的关键环节。我们一起来看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筛查主要检查哪些指标,又具有什么意义?
主要检查为HBV血清学检测:即我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HBV DNA定量检测:主要用于判断慢性HBV复制水平,可用于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和疗效判断。
慢性乙型肝炎常规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1. 核苷酸类药物(NAs药物)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为首选的NAs药物,可强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脏炎症,安全性较好,总体的耐药率发生较低,长期应用可显著减低肝硬化并发症和HCC的发生率,减低肝脏相关和全因死亡率。

2. 干扰素-α治疗:我国已批准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和普通干扰素(IFN-α)用于治疗CHB,前者仅需1周注射1次,使用更为普遍。干扰素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妊娠或短期内有妊娠计划、精神病史(具有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等病史)、未控制的癫痫、失代偿期肝硬化、未控制的自身免疫病、严重感染、视网膜疾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炎等基础疾病。相对禁忌证:间质性疾病,既往抑郁病史,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由于干扰素的治疗较复杂,建议就诊专科治疗和管理。

定期监测才能事半功倍,服药期间需要监测治疗疗效、用药依从性以及耐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应用NAs类药物患者,建议每3-6个月监测血常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HBV DNA定量和HBV血清学标志物、肝脏硬度值测定;对于无肝硬化者建议每 6 个月 1 次腹部超声检查和 AFP 等,对于有肝硬化者则建议最好每3个月1次;必要时做增强CT或增强MRI以早期发现HCC。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者,每6-12个月监测1次血磷和肾功能。
防治与健康教育是关键
分为三步预防

1. 病因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 感染最有效的预防,包括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查漏补种、高危人群接种和暴露人群接种。杜绝注射毒品和无防护的高危性行为,预防HBV感染。

2. 临床前期的预防,在乙型肝炎的疾病前期,主动就诊、主动筛查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管理,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3. 临床期预防,对于肝炎、肝硬化患者通过定期检查、规范治疗,预防或减少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及和肝癌等并发症,促进功能康复、减少疾病痛苦,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教育患者戒酒、戒烟、减肥、合理使用其他药物(包括保健药、保肝药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营养、适当活动等。对 HBV 感染患者进行甲型肝炎抗体、戊型肝炎抗体筛查,如无免疫,建议接受适当的免疫接种,特别是甲型肝炎疫苗接种,预防其他肝炎病毒也是三级预防的重要内容。

(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刘岳金)

■ 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