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陈设为何多是半旧?你永远不懂她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黛玉进贾府,到王夫人屋里拜见贾政,发现有“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半旧弹墨椅袱”。
《红楼梦》例无虚笔,却在一段之中连用三个“半旧”,当然不会没有用意。那么,荣国府的当家太太,“金陵王”家的姑奶奶,是为了什么,要用这么多“半旧”的陈设物?
读者最直接的想法,当然是王夫人勤俭持家,会过日子,东西不用坏就舍不得换。但是“金陵王”家嫁到“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府,“那一位太太奶奶的头面衣服折变了不够过一辈子的”,用得着她省俭吗?
张爱玲《倾城之恋》里有这样一段:“省俭着过日子罢,她根本用不着为了钱操心”。这是女主白流苏刚刚做了高富帅兼霸道总裁范柳原的情妇时的想法,前面说“无家可持”、“不要孩子”,后面就是“她怎样消磨这以后的岁月”:要么堕落,要么发疯。
一个女人,或者任何一个人,如果心灵没有寄托,就有可能空虚到发疯。王夫人空顶着管家太太的名义,其实既不擅长,也无兴趣。心爱的长子贾珠早逝,次子宝玉与母亲三观不合,而且是跟着祖母长大的。贾府经济虽然走下坡路,但以王夫人的眼光和智商,显然操心不到“省俭着过日子”。那么她的一颗心,该往哪里寻找寄托?
这几件半旧的东西,不是在荣禧堂,也不是在“东边的三间耳房”,而是在“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房子小,却是正房,应该是比较私密而且舒适的地方。如果放到一般人家,这多半是夫妻燕坐之所。
但是!“叔嫂逢五鬼”那回,“到夜时……把他二人抬到王夫人的上房内”。“上房”肯定是正房,不可能把“东边的三间耳房”称为上房。也就是说,王熙凤和宝玉“夜时”养病,是在王夫人的上房、也就是刚才提到的“东廊三间小正房”、那几件“半旧”东西的陈设之处的。
那么问题来了,宝玉当然无所谓,王熙凤是侄媳妇,怎么可以到叔公公的房间里养病?还是“夜时”?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东廊三间小正房”,是王夫人的,却不是贾政的。至少是贾政已经很久不在王夫人屋里过夜了,而且这是公开的秘密,荣国府上下都知道的,才有可能把侄媳妇王熙凤抬到这屋里来过夜养病。
贾政与王夫人并非不见面。遇到有事,夫妻俩还是有商有量的。但是一涉及到宝玉的问题,王夫人的话常常会被毫不客气地驳回,就像她替宝玉遮掩,说袭人的名字是贾母起的,贾政立刻反驳:“老太太如何知道这话,一定是宝玉”,而且马上引出贾政的“断喝一声”:“作业的畜生,还不出去!”
前面说了,贾政一见宝玉,“把素日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但是三两句话下来,贾政又厌恶到不愿多看一眼了。但是平心而论,宝玉这次的表现,真没有什么激怒贾政的地方。一定程度上,是王夫人极力的“掩饰”,反而替宝玉触怒了贾政。
触怒贾政,当然绝不是王夫人的本意。但是像她逐晴一样,真的是为了宝玉好,为了儿子不受狐狸精的“勾引”,结果却是宝玉“酿成一疾,卧床不起”。
王夫人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样,明明是出于好意,却取得了截然相反、始料不及的恶劣效果。这在别人看来,只觉得哭笑不得。在当事人身上,却会对自尊、自信心产生摧毁性的打击。
为什么王夫人如此冷淡,连布置私室、更换陈设都毫无兴致?
因为她这一生,什么都不擅长,做什么都是失败。
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喜悦,就不会有努力的积极性。王夫人已经彻底地放弃了努力,只在吃斋念佛中安置自己麻痹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