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的“小吃集市”

写到《友谊巷的时光》时,心里其实感觉到了遗憾。

这么些年下来,活跃在小城大街小巷的特色小吃,有名目有传承,像临涣的烧饼、酱瓜,濉溪老街的煎包,油茶,友谊巷作为小吃一条街,也都陆陆续续的出了些名声,可给人的感觉总还是粗糙,环境糙、品相糙、味道糙,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水平线里走不出来。似乎没人想过要精致它,去打破果腹时代的品相诅咒。好像一精化,就会毁了那些原本的味道,毁了那些曾经的记忆。

友谊巷也想往精品美食街攀登,但困在这一层面,难以脱身。

立春后的阳光变得温柔体贴,步行街东头的老苏果超市四楼,我们在听一位年轻人讲着他对提升小城小吃品质的新见解、新实践。

这是个95后的小伙子,叫史传豪,多年前创办第九频道文化传媒公司,现在又把原苏果超市所在的四层楼整体拿下招商运营,把艺术教育培训、各类小吃美食做成集合超市。

自我介绍说在商界已经打拼十余年,我在心里就有些诧异,二十六岁减去十余岁便是小屁孩年龄。

这是当代闽商、浙商闯荡生意场的年龄,而在我们这个皖北小城却极为罕见。

史总带着我们去参观他的提升小城小吃品质的新见解、新实践。

走进老苏果超市一楼几千平米的大厅,一眼看过去便知他的“小吃集市”的意思了。一家一个柜台,半包围的屋,中间则是一排排共用的小吃桌。

运河古镇、盉街,或是永利、国购、万达与吾悦广场,都还是将小吃街提升了的样式,集中门店在一条街型的空间里,各自独立,各显神通;而这里则是一种聚合方式,将所有小吃变成品种,门店缩微为柜台,你可以在任一张小吃桌,吃上各色各样的小玩意。

很随意的一顿早餐,便可各色花样,你就能吃出琳琅满目、花团锦簇。

这里有着小城人历史记忆中牵肠挂肚的老味道,像张奶奶米酒汤圆、老妈妈卷馍炸串,早几十年风靡小城街头的娃娃鱼。

不过它们都经过了“精装修”,在殿堂里一展娇容也不怯阵。

单看它的娃娃鱼,模样更胖墩,调出的味道也更周正。

尝一小碗就让人想起老商场西边侧街小店,或是局小门口的那个小摊子的味道。

所有的怀旧记忆都抵挡不住味觉的冲击力,一口下去,时光回转。

小吃集市有统一规格的严谨管理,卫生、品貌都很上进,吃着就放心。

要提高本地的小吃品质,必须要有外来“入侵者”打压、威逼。

狼入羊群,能把乖顺的小绵羊硬逼成有应对反击的本领。

集市里荟萃了全国各地的名品,有的味道还很正宗。

新进的江南网红名品抄纸巷的油条包麻糍,其实也就相当于小城的烧饼夹油条那样的小款,可它味道更细腻,焦脆和麻酥融在一处,味道显别致。

在小吃集市里露脸没几天,便成为最火红的小品之一。

遛遛看看,就觉得如今像史总这样的年轻人不简单,理念、见识加执行力,或许真能改变小城小吃的商业生态。

尽管口味不对路,我还是喜欢逛日式的寿司店、小酒馆或是韩式烧烤店,同处东亚文化圈,我们还是东方文明的鼻祖,但就是在品貌设计、环境精致与食品的精心上显得蛮横、粗野,缺乏积累、沉淀下来的打磨度。

史总设计的这类小吃集市,带动了一种休闲新样式,很像南方的早茶类型,三两个朋友约着来,要点饮品,点几个小吃品尝,便能惬意的消磨一段时光。

(题头一张图为摄影家李彪作品,拍的是临涣包子;特致谢意。)

作者相关文章

友谊巷的时光

盉街的“盉文化”

早茶晚吃

关注马尔的视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