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一边学校强力减负,陈老师,您有点开玩笑

我们一起做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人

胡子宏生命日记(1576

一边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一边学校强力减负,陈老师,你有点开玩笑

(一)

上了岁数的人,会记得一句口号——打击投机倒把。50年前,因为犯了投机倒把罪而锒铛入狱者屡见不鲜。记得村干部训斥村民时,曾说过一句话——你这种行为就是投机倒把。

彼时,如果有人把自家的货物、农产品,运到集市上出售,就容易成为被打击的对象。私自出售的行为,就被视为投机倒把。后来,还有一个口号很盛行,叫割资本主义尾巴。

我年幼时,村里打击投机倒把,貌似涉及到我们家。村干部到我们家搜鸡蛋,我奶奶坚持不承认积攒了鸡蛋。我当时年幼无知,受的教育比较“特殊”,被村干部忽悠了两句,就指出了我家藏鸡蛋的那个坛子。鸡蛋被收走了,我奶奶斥责了我几句。村干部是不是给钱了,我现在不记得了。

无论是打击投机倒把,还是割资本主义尾巴,最终都遏制不住“私下买卖”的行为。道理很简单,因为民间有需求,过日子需要商品交易,人们手里至少需要一点零花钱。因此,总有些人在私下里有些小生意做。

40年前,我娘带着我给姥姥拜年,她向姥姥汇报,我家年底分了100多块钱。我娘满脸欣慰,我们家可没有见过那么多钱。任何一个年代,“头脑灵活”的那批人,总归会把生活过得比较富裕。

只要人们有需求,尤其是那种生活本能、涉及到命运的需求,靠硬性制止,都会以失败而告终。就像时下的减负和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学校长期积极响应,民间总是背道而驰。

前几天,媒体上流传过一篇文章《学生迎来好消息,教育部部长: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文章提到,现在整个社会对辅导机构留下的印象是“与老师勾结,上课不讲辅导班里讲”“家长敢怒不敢言”“收费超高”。

文章透露,好消息来了,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提出,教育机构整治,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

此文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年幼时的“打击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几十年的社会实践证明,用运动式的举措,去强行制止民间的需要,不是收效甚微,就是徒劳无功。就像几十年来,政策上一直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实际上,升学率成了检验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南京某中学的校长,喊响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做出不少举措,真的想提高学生的“素质”,结果去年清北录取人数为零蛋。很快,就有学生家长堵门口喊“校长下课”。干活不随东,累死也无功。学校忽视了学生的应试能力,想把高考以外的课程玩得精彩,家长绝对不会买账。

(二)

为了表达对部长的尊重,我称他为陈老师吧。他提出的“教育机构整治,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此话很难转化为有效的工作行动。因为教育机构的出现,源于民间的需要,民间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高考。高考是无法取消的,否则社会就乱套了。

顺着这个思路捋一下,就能预料到,校外教育机构不仅不会被“割掉尾巴”,而且还会发展得蒸蒸日上。为什么呢?因为在减负大环境下,校外教育机构是百姓的刚需。打个比方吧,只要民间百姓需要吃饱,街道里就会出现粮油店和饭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你想取消粮油店和饭店,相关的生意,就会转入地下。

由此可见,陈老师喊“非办不可”“主动作为”,只是坊间杂谈的一个话题,近阶段大概率不会有具体动作,有动作,也仅仅是一阵风。一阵风刮到最基层,就成了“吹面不寒杨柳风”。

实际上,陈老师早就明白,导致教育机构规模越来越大、作坊式运作越来越多的诱因,不是教育机构自身的问题,而是教育政策的两张皮在发生激烈冲突。一方面,素质教育在喊,一方面,高考的激烈竞争越来越令人感到了学历的重要性。

前面有因,自然后面就有果。因果的关系摆布不正,任何的动作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

为什么这些年教育机构越来越庞杂呢?说白了,除了应试上的刚需,就是减负惹的祸。从小升初开始,升学竞争的火药味就日益浓烈。义务教育阶段,就将淘汰近一半儿学生,那些没有机会上高中的学生,基本上就已经成为社会低阶层。稍微有点理智,我们就知道,技工学校和普通高中,对学生带来的命运前景,是截然不同的。

在高考的门槛前,又将淘汰一半学生,没有机会读大学的学生,基本上会沦落为“劳力者”。眼下,我们社会阶层的划分,通常通过三两次考试就见分晓了。这正是,人生之路虽然漫长,但在紧要处只有几步。

可是,你学校却又在减负,美其名曰是素质教育。可是,素质教育不是百姓的迫切需要,无形中,学生为了高分数,就只有“加餐”,这才导致了校外教育机构越来越庞杂。

(三)

我们可以问问陈老师,你喊减负,减来减去,学生在校时间越来越短,下午三四点钟小学生就放了学,接下来,学生出了校园,去哪里呢?有条件的就去了校外辅导机构。没有条件的,就到了校外的“小课桌”。减负措施和应试竞争,实际上水火不容,你减负措施越严格,越是把学生赶往校外辅导机构去补课。

高考弄得越来越复杂,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应试能力的提高,成为家庭教育的刚需。孩子们在学校里“吃不饱”,自然就要“下馆子”。因此,校外辅导机构,是无法整治的。一阵风刮过之后,照样“发如韭,割复生”。

那怎么办?从长远看,只要有减负在,就会存在着校外辅导机构,这就像城管永远不会让小摊贩儿在大街上消失,是同样的道理。

从近处着眼,其实很好办。陈老师让学生多在学校里呆俩小时,做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发展你的素质教育就可以了呗。

一个学生每天就那么长的时间,学校里布置作业那么少,你那么早就提前放学,学生们闲着干嘛呢?回到家里,他们无非是看电视和玩手机。家长只有通过“加负担”,才能减缓对应试的焦灼心理。

可见,整治校外教育机构,行动在校外,功夫在校内。由上至下的政策和行动,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校外辅导始终不会出现削减的趋势。补课效果不错的校外辅导机构,自然也就收费较高,家境拮据的家庭,自然就叫苦不迭。

一方面喊着减负,学校课业没有负担,下午三四点就放学,一方面又要整治课外辅导机构,这不是扬汤止沸,又是什么呢?因此,陈老师只要抓好校园管理,让学生在校园里多呆俩小时,多读写书,完成作业,校外辅导机构收益不高,慢慢地就会被家长们淘汰了。

眼下近乎偏执的减负、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跟当年“打击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一样,都难以收到圆满效果。唉,请陈老师让学生在校园里多呆一段时间,让家长不用忙着送孩子到辅导班了,课外辅导机构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