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临津江!19兵团出国首仗,杨得志用报话机下达命令暗语:涨潮
1951年4 月22 日晨,朝鲜南部临津江水缓缓向南流去,山上青松和鲜花显得更加美丽,春天已来到人间。在临津江北岸一个小高地上,志愿军第 19 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正在观察敌情和地形,准备发起攻势,向江对岸发起进攻。这是第19 兵团出国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出威风。杨得志望着前方,回忆起入朝后彭德怀当面对他指示作战问题时的情景。
早在 3 月中旬第19 兵团就入朝了。兵团部在殷山西南住了很短时间便开进了笃庄洞。这是“志司”指定的集结待命地点。所属部队开进到靠近“三八线”地区的指定位置。然后又隐蔽机动至临津江边。杨得志和李志民入朝后便立即到设在金化以北上甘岭山沟中的“志司”指挥部去见彭德怀。
彭德怀在靠山根脚下的木板房里接见了他俩。这是彭德怀的卧室兼办公室。彭德怀秘书杨凤安拿来几个朝鲜国光苹果,放在桌上请杨得志和李志民吃。彭德怀看着他们,高兴地对他俩说:“请吃苹果呀,这是朝鲜同志送的慰问品。你们看什么,别客气。”李志民先动手拿起一个苹果吃起来。
彭德怀接着问了第19 兵团入朝后部队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杨得志说:“部队长途行军,从陕西、宁夏到东北,入朝后从鸭绿江到'三八线',特别是进入朝鲜战场,空中有敌机轰炸,夜行昼宿,战士负荷太重,行军很艰苦,非战斗减员不少。艰难程度不次于二万五千里长征。遇到风险也很大。”
“这是现代长征。美国飞机不断轰炸,部队伤亡也不少。我和杨凤安坐吉普车或步行也跑了几万里了吧!”彭德怀笑起来说,“没办法,我们的战士还是两个肩膀两条腿,得和敌人的十轮大卡车对抗。”
“部队士气很高,我们有信心完成任务。”李志民代表第 19 兵团表示了态度。
“现在,我们面临的主要对手,是美军中将李奇微。他被西方军界称为'清醒的将军',是麦克阿瑟下台前亲自点的将。李奇微刚上任,勃勃雄心,抱着首战殊荣的目的上任的。他集中五个军、十六个师、三个旅,大有—举把我推过鸭绿江之势。我军采取机动防御,在宽正面大纵深,逐山逐水抗击,以空间换时间大量杀伤敌人。使敌人进攻每天要付出千人伤亡的代价,被迫转入防御。现在,我军发动第五次战役,必须把战役分割和战斗分割结合起来,敌人的战役纵深很小,我们必须劈开一个缺口,将敌人东西分割。”
最后,彭德怀特别关心地对杨得志说:“杨得志,第五次战役,你的主要对手是范弗里特。范弗里特是美军西点军校毕业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欧洲一些国家打过仗,很有些实际指挥经验呢,不可掉以轻心,研究他的特点,准备对付他的办法。”
随后,杨得志和李志民参加了志愿军党委会,详细听取了全局的情况,在会议结束的当晚,驱车赶回驻地笃庄洞。
杨得志回到兵团,立即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志司”会议精神。杨得志把作战、政工、后勤各条战线上的同志集中起来,谈敌情,说家底,提建议,制方案,集思广益,集腋成裘。兵团部起草了以司令员、政治委员、副司令员、政治部主任的名义向全兵团发出的《打好出国第一仗的战斗动员令》。号召全体官兵要“只要命令一下,上级指到哪里,就向哪里前进。要大胆穿插,要分割包围歼灭敌人。……”
“这是我们出国第—仗,我们要旗开得胜,全力打好这一仗我们要在第一仗中经受考验,要在第一仗中立功……”
4 月 22 日,第 19 兵团投入了入朝以来的第一大仗。当日黄昏,兵团各部预先经过急行军进抵至临津江北岸 30 余公里一线各预定集结点。第 19 兵团横渡临津江的具体作战部署是:第63 军担任左翼突击,第 64 军担任中央突击,人民军第1 军团为右翼突击,这是第一梯队;第 65 军为第二梯队,炮第 8 师弟 31 团负责掩护。突破临津江之后,第 64 军在其当面英第 29 旅与美第 3 师的接合部穿插过去,割断其联系,直捣议政府,实施战役迂回。首先歼灭英第 29 旅、南朝鲜第 1师,再协同中央、左翼突击集团围歼美第 24、第 25师。
突破临津江是很艰难的任务。
临津江是朝鲜中部的一条大江。江面宽百米左右,由于受海潮的影响,江水时深时浅,涨潮时水深齐岸,落潮时也有一米以上。江南岸是连绵的群山。敌人依托有利地形构筑了坚固的防御体系,堑壕、交通壕、地堡、铁丝网、地雷布满了大小山头,并以主力防守江南第一线高地及纵深诸要点;江面架有坦克浮桥—座,沟通临津江南北,江中布有铁蒺藜。其炮兵火力可控制江面和江北诸要点及通路。
杨得志在临津江北岸紧靠第一梯队的一个掩蔽部内,指挥部队打响了突破临津江的第一炮。夜晚 9 时,“涨潮”,杨得志司令员用报话机下达进攻命令的暗语。
瞬间,两岸炮火织成了密集的火网。成群的敌机涌入江面上空,黑压压的炮弹乌云般压下来。江岸是飞扬的泥土、石块和烟雾;江中是林立般的水柱,海浪般的水涛。对岸,敌人轻、重机枪疯狂地封锁着桥梁、渡口、徒涉点。我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跳到齐腰深的水中,向对岸冲去……
“第 63 军第一梯队第 187 师四个团已经胜利过江,已接近敌警戒部队……”
杨得志看了看表,从发起攻击到现在仅一个多小时。渡江速度太快了。杨得志兴奋地用报话机回答:“我现在嘉奖你们获得胜利,要继续发展胜利,扫除敌警戒,抢占制高点,向纵深发展进攻!”
第19 兵团其他部队展开渡江。敌机疯狂地轰炸,照明弹、探照灯照得江面白昼一样,加之水底的铁丝网和地雷,使我军伤亡严重。我炮兵加强火力压制敌人的炮火,高射机枪集中火力对付敌人的飞机。江水中的指战员前仆后继,踊跃渡江。
第63 军渡江后,相继夺取了第四个高地,穿越 30 里崎岖山路,粉碎敌十多次阻击,攻占绀岳山,于25 日突破了伪第1师及英第 29 旅主要防御地带,占领汶山、七峰山地区。
第 64 军渡江攻占了长坡里。
此后,第 19 兵团在临津江南与敌展开了激战。
4 月 22 日黄昏,第五次战役打响后,我军第 19 兵团第 63、第 64 军长多路向敌突击,强渡临津江。战士们冲破江水中设置的铁丝网和江岸的地雷区,前仆后继,冲上江岸。第63 军第 187 师师长徐信率部突袭成功,仅几十分钟就突破临津江,攻占绀岳山,割裂了英第 29 旅与美第3 师的联系。这是由于傅崇碧军长和徐信事先亲自到江边调查地形水情,准备周密,才获得作战的成功。
在4 月 9 日兵团作战会议上,傅崇碧从杨得志司令员传达“志司”作战部署中得知,彭德怀指示第 19 兵团为主要突击方向,要求拿一个军迅速击破临津江西岸之南朝鲜第1 师防线后,即由高浪浦里附近强渡临津江。傅崇碧当即主动请战,要求杨得志司令员把首先实施突击的第一梯队任务交给他们军。第 19 兵团副司令员郑维山说:“仗有你打的,就怕你过不了临津江!”
“把突击任务交给我们军,不能按时突破临津江,我提脑袋来见!”傅崇碧一捋袖子,坚定回答。
“好!你傅崇碧敢立军令状,我就点你的将。第 63 军为第—梯队。你们军从石湖以东至元等里地段强渡临津江,直插绀岳山,切断英第 29旅和美第 3 师的联系,主力协同第 65 军歼灭英第 29旅……”
“明白了!”傅崇碧满意地与政治委员龙道权相视一笑。
傅崇碧把主要突击任务交给第 187 师。这是因为傅崇碧对第 187 师师长徐信很放心。他知道这个刚提拔不久,但爱动脑筋、想办法、智勇双全的年轻将才,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4月20 日夜,他亲自带领担任突击任务的第 187 师师长徐信和几个团长到临津江边勘察水情。徐信当场提出,在总攻发起前,提前让突击团隐蔽埋伏在江北岸,这样能缩短渡江时间,增强攻击的突然性。他这个办法得到军长的赞同。第二天徐信指挥本师各突击部队迅速隐蔽在临津江边附近地区。对岸敌人毫无察觉。
4 月 22 日黄昏,突破临津江战斗打响。似乎都按徐信原来的设想实现了。第 187师仅几十分钟就突破临津江,突袭成功。突破临津江后,徐信率第 187 师迅速占领英军第 29 旅第一线的阵地,然后继续向纵深发展进攻。徐信亲自指挥师主力第 561团,以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穿越 15 公里的崎岖山路,粉碎敌人多次阻拦,直插临津江南岸敌纵深第一个制高点绀岳山,绕至敌后披荆斩棘,攀登悬崖,登上主峰由上向下攻击,将守敌击溃,控制了绀岳山,从而割断了英第 29 旅与美第 3 师的联系。而后该团向绀岳山西南沙器幕方向渗透,截断了绀岳山西北雪马里地区守敌的退路。该师第 560 团则在第 559团和第 561 团协同下,以正面攻击,多路穿插,断敌退路。英第 29 旅为英军王牌部队,该旅所属格斯特团更是王牌中的王牌。
无巧不成书。正是这个英军闻名的第 29 旅,正要在 4月23 日这一天纪念他们的“圣乔治日”(守护神日),他们事先在阵地上已做好了进行清雅的祝祭仪式的准备。“神”被请来了。这就是我军第 187 师的神兵天将。事后敌方报道:英第 29 旅正准备祝祭仪式,中国人发动进攻,英第 29 旅陷于危急,该旅准备的“圣乔治日”祝祭场,变成了血肉横飞的战场。硝烟中迎来最残酷的一天。
4 月 25 日,我第19 兵团第63 军第187 师各团协同作战,全歼了雪马里地区之英第 29 旅皇家格斯特团第 1 营及配属该营之炮兵、坦克各一个连。第 561 团第 2 连在沙器幕以西截歼逃敌时,战士刘光子看到山沟里挤了不少敌人,只身绕至敌后,突然用冲锋枪扫射,又掷出一个手雷,趁烟雾迅速冲入敌群,大喊—声“缴枪不杀”。敌人被突如其来的枪弹声和喊声所威慑,吓得晕头转向,缴枪投降。刘光子一人俘虏 63 个英国兵,荣立一等功,获二级“孤胆英雄”称号。他的战斗事迹,成了当时在志愿军流传的一大新闻。
第五次战役双方共投入 100 多万军队,相互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战役发起前,志愿军在第一线有 11 个军工 54.8 万人。连同人民军第一线 3个军团,前线作战兵力已近 70 万人。当时敌军第一线部队为 34 万人。第五次战役历史 50 天,歼敌8.2 万人,己方作战损失7.5 万人,粉碎了“联合国军”妄图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计划,摆脱了第四次战役所处的被动局面,并使志愿军新参战兵团受到了锻炼,取得了对美军作战的经验。
第五次战役后,第 19 兵团司令杨得志到“志司”专门向彭总汇报这次战役的情况。杨凤安也是杨得志的老参谋,很熟悉,所以陪同杨得志一起向彭总汇报。杨得志说,19 兵团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没有完成“志司”赋予的穿插任务,部队对穿插战术有误解,侦察支队利用敌人防御空隙向纵深穿插,穿插部队到达目标,后续部队却没有按部署迅速跟进与发展战果,结果耽误了战机。彭总说,好好总结经验教训。64 军侦察支队打得不错。64 军第 569 团第 3 营荣立集体三等功,获“道峰山营”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