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你在家乡还好吗
你在家乡还好吗
——写给老同学的一封信
高明申||北京
老同学,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也许有些诧异,如今的网络时代,我还如此传统。我认为,一段视频、一通电话、一个表情,过于简单。似萍水相逢一路人,转瞬的刹那,已忘记了对方的模样。
今天在地铁里,身旁一群九年级孩子的对话,让我想起了遥远且有些模糊的过去,他们面对分别的几分不舍、面对未来几分迷茫、曾经谁是谁非、几分原谅,更多是对未来美好的期许。那情那景不就是20多年前我们的情景再现吗?老同学,给你写这封信想法由来已久。只是不知如何下手,今天地铁里偶遇一幕,让我不吐不快。
老同学,也许你已忘记,初三开学不久的一个课间。你一阵银铃般的笑声,把我们几个带上了一艘友谊小船。可地球人都晓得,毕业班时间紧张而短暂。我们之间还没顾得上怎么说话。一天你送给我们几个人一张1寸黑白照片,照片上你扎着两个小辫子,特好看。接到照片的瞬间我的心里空落落的。因为那张照片告诉我——我们马上毕业了。也就意味着以后将各奔东西。(这不,初中的同学到现在基本我没再见过)。由于个人情况不同,你选择了卫校。我们的友谊也止于那张照片。另外几个同学和我去了县里不同的高中,从此,我们渐行渐远,在各自的道路上前行。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已经没有了彼此的音讯。
弹指间,10年已过,我们终于又联系上了。每逢节假日,远方的你都会送来一句家乡的问候:“回来了吗?什么时候到家?我请你吃饭。”我知道那朴实的话语既没有名利的杂质,也无物质的浊流,有的只是同学间的纯情友情。那时那地,我的心如冬天的小火炉一样温暖且亮。
“一辈同学三辈亲 ,同窗友情特别深”。原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比较浅显,只是听别人说过。2007年让我体会到其深刻含义。五一期间,我带母亲到你医院看病。你楼上楼下,忙里忙外,又是挂号又是抓药。母亲在医院住一周,你每天把热气腾腾营养均衡的饭菜端到母亲的床前。大姨,趁热吃,待会就凉了。那一刻我心中充满无限感激。你从病房走后,临床的老年病友一起夸你。这医生好几年前我们就认识她了,人特好,对谁都好,只要找到她。朴实的父老乡亲,只能用一串好字表达他们的心情。那一刻,我对本段开头那句话有了质的理解。老同学,你的品格如一缕茉莉花茶,散发着淡淡清香,沁人心脾,你的言行,如宝石一样已镶嵌在家乡人们的心中,不可忘却。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上天为了你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更想考验你当医生的过人之处。前年你得了一场重病。检查结果未出来之前,家人异常揪心,面对生死未卜的你,是那样淡定,劝说自己的老公,再找一个人。念着家里年迈的双亲,更牵挂那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在死神面前你依然想着他人。好在结果是良性。但那也是一台巨大手术。你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难怪你老公微信昵称:幸福的人。他不幸福,谁幸福?有人说做人就要做一滴水,你就如水一般普通又平常,虽透明又无味,但却那样纯真。
真正的朋友,不只是说好听的语言。往往要说真话,实话。可实话比较刺耳,比较难以接受。但那却是一剂良药。虽然很苦,却能根治。能让一个迷路的人重新找到回家的路。这不,前几年,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常与爱人闹别扭,妻的苦楚,你知道了。一天,正在悠闲地我,看到你的来电,心中有些兴奋。谁知电话一接通“你在外头有人了”你的声音没有过多的严厉。我一下子蒙了。心中的窃喜瞬间坦荡无存。足足有几十秒我才反应过来。“没有啊,”那时我的声音已蔫儿。“外头没人这么老和爱人吵架。”你当头棒喝。你娓娓道来,谆谆教导,你的话朴实的不能再朴实了。那一刻,我已知道回家的方向。
你不是我姐,却胜过我姐。你更不是我的父辈,却比父辈还能洞察我心灵。朋友,什么叫朋友?说十年依旧还在的,应该请进生命里;20年的不离不弃的就是你后天的亲人。我们友谊近30载,你就是我的亲人。对吗?
2011年元旦,妻子在宣武医院产房待产,你第一个电话来问,母女可否平安?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又是你第一个打电话来问,我们一家是否有危险?
2016年2月初,我躺在中医院的病床上,你和另一好友又是第一时间赶到。
……
这么多年,你做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
老同学,在我前行的路上:
有你陪伴,我肯定不会偏离生活的轨道;
有你相随,我会倍加珍惜这份难得友谊;
有你指引,我们家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时间已指向午夜12点了,信的结尾处,请让我喊你一声姐!此生有你足矣。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高明申,男 ,年龄:43岁。从事图书、杂志发行工作,闲暇之余,喜欢看看书,写写生活中的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