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苦 钱
苦 钱
江浙一兵||江苏
清晨,《闽南茶社》几个老乡的对话,听起来好亲切,一个说:"起来苦钱了。"另一个回:"我们钱已苦到手了,你才起床吃饭,懒鬼一个。"这一来二去的调侃对话,又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儿时的故乡。
"苦钱"是我老家宝应方言,是"挣钱"的意思。我不知道此方言是如何演变过来的,大概意思钱是要吃苦才能挣到的。儿时的农村苦钱谈何容易?我们的父母亲一辈子就守着几亩薄地,靠天收成,靠地生活,一年到头农活干下来,不仅苦不到钱,有的年份连嘴都糊不住,还欠生产队上交款子。
在七八十年代,尤其改革开放后,农村人苦钱的门路主要靠学一门木匠、瓦匠、漆匠等手艺,或外出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那时谁家一年能苦上大几千,甚至上万元,可了不得了,"万元户"绝对比得上现在的"百万富翁"。
手艺人苦钱相对容易一些,只要有活干就能苦到钱。记得那年头,做木匠手艺的虎生哥,与村上的几个木匠到徐州找活做,带去的路费花光不说,待了半个月硬是找不到活干,只好打道回府另寻他处。
苦钱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仅要流血流汗,而且还会遭受皮肉之苦,甚至危及生命。有一年虎生哥做木匠时,大拇指不小心被电铇削去了一大块,顿时鲜血直流,只是让村医简单消毒包扎完事,母亲心疼的不得了。当时最好的营养品就是鸡蛋,母亲打了3只鸡蛋,倒了很多菜油,炖好给哥补身子。
在我们村庄上有一批最早到特区深圳打工的人,他们凭着农村孩子特别能吃苦的品质,在深圳一待就是10多年,不仅苦到了钱,而且还学到了一门技术。后来他们带去了一批又一批到深圳打工的人,这部分人中有的回乡自己搞起了玻璃工艺品家庭作坊,有的办起了厂子。如今我们镇成了扬州玻璃工艺品的特色小镇,产品远销海内外,农村人的腰包早已鼓了起来。这些都是敢闯能吃苦拼出来的。
在我们老家还有一批人,以外出收废品苦钱,主要以上海、浙江周边地区为主。我的哥嫂也曾参加过收废品大军,什么废铁烂铜破塑料、旧书杂志废报纸等,只要废旧的都可以收过来,卖给废品站苦钱。一天下来要跑上几十里路,多时能挣上大几十块,少时只有三五块。干这个活是需要勇气的,既不能怕丑,又不能偷抢,凭自己的双手苦钱吃饭。
农村一些中年妇女,想苦钱不跑很远也行,可以帮人家挖茨菇、摘棉花等,一天也能苦上二三十块钱。如今,最早走出去的那批手艺人,有的在外地建厂当上了老板,有的苦到钱后回乡创了业,有的在小镇上、县城里、扬州市区买了商品房,过上了安逸幸福的生活。现在上年纪的人在村办企业边上班边种地,一年也能苦上二三万块钱呢!这些都是改革开放40年给家乡百姓带来的实惠和巨变。
说实在的,在当前形势下,一个人只要不懒,能吃苦、会吃苦,苦钱养活自己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不能忘记来时路,懂得知足和感恩,多回乡创业,先富带动后富,让家乡人都过上好日子。我想,这样苦的钱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人生就是一种负重前行的过程,即使困难再大,蜗牛始终没有放下它那重重的壳,那些你以为过不去的坎儿,早晚会过去的。要知道最舒服的日子永远是昨天。苦钱不易,花钱我们更应该知道珍惜,只有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未来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完稿于2018.12.30太湖之州寒舍飘雪天)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江浙一兵,出生于江苏扬州的宝应人,现定居于浙江湖州。平时喜欢读书写作,公开发表散文随笔、评论杂文等数百篇。写作纯属个人爱好,我心我书,记录生活、感悟生活是为了珍藏一份美好的回忆。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