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一虚,百病欺!张仲景的老方,治好脾虚型三叉神经痛,请关注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金匮要略》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三叉神经痛的事儿。
关于这个病,我脑海里存着这么一张医案故事。
它告诉我,脾一虚,百病欺。其中,三叉神经痛,也喜欢欺负脾虚的人。
事情是这样的。
话说一个男子,年57岁。医案记载姓徐。
这个人,有一回,到外头参加体育比赛,出了满身大汗。
出了汗,身上难受啊。所以在回来的路上,他乘车时特意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
小风一吹,当时觉得挺爽。
可是,回到家不久,他忽然就感觉受风一侧的头面有些疼痛,牙齿也跟着疼。
这个疼,开始的时候不太剧烈,尚能忍受。但是半个月之后,疼痛开始加剧,晚上根本睡不好觉。而且,照镜子一看,他患侧的脸面竟然有些浮肿。
这是怎么回事啊?他赶紧到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三叉神经痛。
既然确诊了,那就治吧。可是西药吃了一大堆,效果几乎是零。
后来,这个人就转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濡缓,舌苔白腻,舌体胖大,患侧颜面浮肿。
当时,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见——
麻黄12克,炒杏仁15克,薏苡仁40克,生甘草9克。
这个药,一共就开两剂。水煎温服。用药以后,一定要避风,取微汗。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两剂以后,疼痛之感大减,患侧颜面的浮肿也消失了,舌苔有所恢复。
这时候,效不更方,原方再投两剂。患者随后诸证悉平。
这张医案故事,是我在参加经方讲习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说的。医家,是曾经的河南滑县的临床前辈。
这里头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给你讲一讲,你就彻底明白了。
你看,这个人,脉象濡缓,舌苔白腻,舌体胖大。从这个舌脉来看,患者有脾虚湿盛的问题在。
脾虚有湿,脉道为湿邪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所以脉濡缓。脾湿上犯于舌,所以舌苔白腻。脾虚,气血不足,舌体失养,再加上痰湿阻滞,患者的舌头就胖大了。
患者的这个基本状态,和后来发生的三叉神经痛,有关系吗?
跟你讲,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很大。
脾虚有湿,湿邪弥漫各处,自然就包括头面。偏偏这个时候,患者因为出汗,腠理舒张,再加上吹风,这就导致风邪袭入。风邪和体内的湿邪搏结在一起,阻滞气血运行,这就导致颜面的浮肿、疼痛。
也就是说,风邪这个外贼,和患者体内湿邪这个内鬼,相互勾搭,狼狈为奸,导致患者发病。而此人汗出当风的行为,在其中就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我这么打比方,你懂了吧?
现在,怎么办?就得想办法,既能把身体里的湿邪去掉,还得把风邪散出去。
当时医家用的什么办法呢?是经方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我们再来看一看:
麻黄12克,炒杏仁15克,薏苡仁40克,生甘草9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是出自《金匮要略》里头的经方,说实在话,它不太引人注目,临床应用并不多。医家能想到这个方子,体现出对经方临床应用技巧的纯熟。其中,薏苡仁可以健脾利湿,既能解决患者脾虚的问题,还能把业已形成的湿邪去除。所以,重用40克。麻黄,能解表发汗,可以把患者外感的风邪散出去,并通过发散的办法,把一部分湿气也驱赶出去。
杏仁,在里头理通肺气。肺是水之上源。肺气一通,一身水液的代谢恢复如常,这就有利于改善体内湿邪弥漫的状态。
总之,通过这样一番调治,患者风湿之邪得到清散,面部的疼痛和浮肿,自然就消失了。
我觉得,这张医案故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表面上看,患者发病,是源于汗出当风。
但是,你仔细琢磨,这里头的病根儿却在于患者脾虚湿盛。
为什么别人汗出当风没事儿,你却偏偏出现意外啊?说到底,还是因为你自身的问题。脾虚湿盛,在这里,扮演了关键角色。
再进一步说,脾虚,是导致一切问题的病根儿。正因为脾虚,所以才有湿邪弥漫。也是因为脾虚,才使得肌表卫气虚弱,患者更容易被外风所袭。
所以我说,脾一虚,百病欺。就连打开窗户凉快一会儿,你都容易患上三叉神经痛。你说你是不是任人宰割啊?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借鉴参考吧。
你记住啊,你观察一下你的舌头。如果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而腻,伴随消化不良、乏力懒言等问题,我劝你在汗出以后不要大吹冷风。你的这个体质,你的这个身体内环境,容易像上文医案里的患者一样,使得风湿搏结于体内,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病痛。我们对这个问题,要认识清楚,趋利避害。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三叉神经痛,这个经验也是值得参考的。非专业读者,你不妨收藏起来,作为一种思路启迪。专业读者,我建议你好好揣摩,日后可能的话,去帮助更多的人。它的适应症,我认为,就是面部疼痛、浮肿,苔白腻,舌体胖大,脉濡,发病和外感风邪有关系。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