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召 | 布利丹的驴子
读了一篇文章,是关于一只驴子的故事,名字叫“布利丹毛驴效应”。
布利丹是法国经学院的哲学家,他饲养的一头驴子因为太具有理性而致于在面临两堆同样质量和色泽的食草面前不知如何选择而活活饿死,这头驴子也因此而“名垂青史”,驴子因了布利丹的原因也因此而为外界所知道,并流传至今,并以此来讽喻在面临选择时出现的荒诞不稽。
这头驴子只所以被活活饿死,在于他的理性;它的故事因此而流传为世人所知,也是因为他的理性;它能名垂哲学史,则是因了这份自由选择背后的“无所适从”,这则是从事哲学研究的那帮人所愿意去探究的,也并因此而让它在哲学史上留下浓抹的一笔。
驴子被饿死,无非是无从选择,无法选择,无法选择的原因在于它想从中找到自己可以先下口的理由,并给予一个能让自己接受的理由,其实无论哪堆草,对于凡人而言,吃了就吃了,没有那么多讲究,可偏偏它因此而纠结,纠结在“鱼与熊掌想兼得”,想追求一种所谓的完美,其实在很多时候,选择往往在对于错、是与非、可能与不可能和可行与不行之间进行,亦或进一步说,在权衡轻重和利弊后作出一个自己相对具有可以有预期结果的一个选择,这往往是在理性和感性的天秤间进行的,比如这只驴子,它只不过选择了前者罢了。
其实驴子所面临的问题,在我们讥笑的同时,它也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也并不少见,比如这个刚刚过去的2016年。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人的选择并不是像上面那只驴子那样理性,更多的时候基本是靠一种感性去进行选择,也正应了休谟的说法,人在很多时候的选择,理性往往败给了感性、情绪等道德范畴内的因素,这些选择的背后往往也能出人意料的收到不错的效果,可回过头来想想这过去的一年,像极了那只活活饿死的驴子,啰里吧嗦的说了这么多关于驴子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想来给2016一个结束语和主题词,想了很久,贯穿始终的无非就是一个词“选择”。
仰着脖子,闭目想了蛮久,无法释怀的,或者说心里极度酸楚的,也恰恰是这个词:选择。我想说是“选择”而未用“抉择”,这个词,是不想弄一个更显沉重的话题给自己。其实伴随着选择的还有多的多的其他因素在其中,比如不甘、比如瞻前顾后、比如所谓的完美无缺、比如对未来不可知的犹豫不决、对未来利益的权衡未果。
记得之前读到过亚当·思密的一个著名“经济人假设理论”,它的大概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去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可以为此而采取自认为正确的手段。 它的本质是把人当作"利益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它想诠释本质无非就是证明人性深处的本性是“利已”而矣。如此说来,它似乎捣中我内心最深处的柔弱之处,把过往的一年扒开来看,它竟世俗得让自己都有一些恶心了。
如果我要给”选择“一个定语,我一定得选择“犹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般的安于现状?温吞的连自己都忘了,温水煮青蛙的故事竟活生生的在生活中上演了,只是自己仍不可知的在其中罢了;又是什么时候在面临选择时,学会了瞻前顾后的权衡再三而丧失了最佳的机会?回过头来看只不过像一个傻子般的活着,而且还自以为是的竟然又是一年,细想来,该给予自己的,除了无语,多的是要反思。
这半年,多的仍是一个人宁愿独处也不想委屈自己的情感独自呆着,可真正能让自己细数的收获在哪里?那所谓的为了去和留而做的准备只不过停留在心里;父母的担心仍要经年; 那些计划在纸上的,只不过仍然只是一个计划而矣!给自己的,只不过是一个笑柄罢了!而所有警示自己的,是希望明年的轮回,不再重现今日的酸楚吧!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张俊召,八零后,河南省邓州市腰店乡人,现居湖南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