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的意义

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我们更关注被爱和受尊重的感受,却往往忽视了爱与尊重他人的前提。马斯洛思维说的就是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你只有去关照,帮助一下别人,你眼前的世界也许就会因此而改变。

马斯洛思维

马斯洛思维和阿德勒的观点是一致的。阿德勒说:人活着的意义来自贡献,对他人的贡献,从贡献中感受存在的价值。

一个四岁的孩子跟着妈妈去银行,由于人多。孩子安静的坐在椅子上等待。妈妈办完事后,对着孩子说:谢谢,宝贝。谢谢让孩子感受到贡献的价值,原来贡献不一定非要帮别人做什么,不打扰也是一种贡献。

影响贡献的心理来自比较和期待。这并不是真正的贡献。只会让自己烦恼,也体现不了自己的价值。

这在家庭关系和公司团队中表现的更明显。如果有了比较,就不懂得合作,不合作就不会发展,关系也不会顺畅.

在家里为着“谁做饭,谁刷碗,谁洗衣,谁拖地”纠结,就感受不到爱。做的人会想“为什么我做”的念头,这种念头不但影响心情,也影响了关系,因为做的过程掺杂着比较。

鬼脚七在《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里分享了一个经历:

在鬼脚七行走结束后,拜访一位师傅,四十多岁,在一次火灾中残废了,只剩下一只脚。

到了吃饭时间,师傅问鬼脚七会不会做饭,鬼脚七说不会,因为在家有老人看孩子,保姆打扫卫生,司机接孩子。什么也不需要做,也不愿意做,觉得时间可以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听了鬼脚七的回答:师傅笑了笑,于是自己转着轮椅到厨房煮了面条。从那以后,鬼脚七只要有时间,什么家务都做。老子说:圣人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也听过一位老师讲过:扫除是什么。扫除看似打扫的是地面,擦的是桌子,刷的是碗。但对内都是打扫心理的杂尘。

每个人都有执念,当有了比较心,就有了“为什么我做”的念头,那么当下的打扫已经没有意义,带着情绪做事,已经不在当下了。

如果在家庭里有这种思维,在工作中也会有,总为“多做了,为什么我做”纠结。就感受不到贡献带来的喜悦。

影响贡献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期待。如果每件事都含着对未来的某种期待去做,那么谈不上这是贡献。因为当期待没有出现时,就有了情绪。有时候会听到一种抱怨的声音“当时我这么对你,为什么现在这么对我”。

这是因为当时的付出有了目的,所以才会痛苦。用阿德勒的课题理论来说:你越线了,你怎么做是你的事,对方怎么做是他的事,这是两个人的课题,不要去关联。当你把这两个课题分开,烦恼消失了。

生活是什么?生下来,活下去。怎么活下去,让生活简单,少一些执著,少一些比较,少一些期待。地上有纸屑,捡起来,不管谁扔的,做了也不会显出比别人低多少;别人需要帮助,伸出手。

把做饭,拖地,刷碗,洗衣当成一种修行,不要带着“为什么我做”的念头,只去感受贡献带来的喜悦,这就是最大的回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