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娴娉 | 我读《江南随语》和《悟里看花》
我读《江南随语》和《悟里看花》
文|杨娴娉
这两篇文章最初在《花洲文学》公众号,我已经很仔细看过,当时就是一口气读下来的,因为平时很忙,能一口气读下来一篇文章真是很奢侈的事儿,这两篇之所以能吸引我读下来,一是因为国是老熟人,只觉得他是一成功的商界人士,本应是玩武的,但他竟然能写出这样两篇不短的美文,这真使我很好奇。二是这两篇文章确实太粘人,鲜活、灵动、布局巧妙、语言老练,这应该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
下面,我就重点说说《江南随语》吧。
文章开篇就很诗意浪漫,'’一身诗意千寻瀑,芳菲人间四月天'’,是引用了林微音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前半句,整个的诗情画意一下子就把人心给楸起来,让读者不由自主跟着这种文脉寻春踏绿而去。
接下来文章第二段,他用苏东坡“提锡壶游西湖.....”的典故,把读者引入深层次的思考。这里“忆苏轼当年,亲身躬行,垒建长堤,一瞬间,仿佛穿越了千年时空”,这些很文学的语言,的确很能穿透人的灵魂,让人在读中叹为观止。
接下来虽然是惯常旅游文章的边走边看、边看边思,但与常规不同的是,他看到的风景多倾向于一种文化关怀的情愫,让人读起来不枯燥、有旷味,尤其他能将自己的感情与特殊具象巧妙结合,让我们除了还原他的所见所感之外,且能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文章的结尾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个很好地与文章开端做了呼应,让整篇文章很保气,很保气的文章就是让读者读完之后很尽意,不留遗憾。
针对这篇文章,有个别地方我还想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去西湖,当然要说说雷峰塔,在这里,他有个爆点,原句是“我在想,那个名叫法海的家伙,欺的是一个心底善良、美丽动人的一个无辜的女人,法海啊法海,你真是个露球能”。
读到这里,我突然忍酸不禁,笑出声来,这个方言放在这里确实很让人欢喜,但与整篇文章的气质比起来,这个方言的出现,就好像本来正在享受一场高雅的音乐会,突然蹦出来个破鼓点,正在唱一首悠扬的歌曲,突然出现个破音,感觉与整个文章的格调很不相符。
当然,这与治国同志写的整篇美文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问题。但我认为,我们在作文中,如果是写故事会或者从众通俗的文学,出现这样的俗语当然也无可厚非,但写美文,纯散文,还是主张一美贯穿到底为好!
再说说《悟里看花》。
首先是题目新颖,巧妙,巧在一个“悟"字,整个文章的格调瞬间提升。
这篇的惊艳之处还在开篇,'’如果每朵花都含泪水,想必每个世界都是疼的'’这不仅调动了读者的视角,还调动了读者的感官,更把人类旷世大爱也勾动起来。说明作者是个有怜悯心的人。这不能不说,治国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储蓄的文学底蕴不是一般的厚。
衷心希望今后能看到志国更多这样的美文。
图|网络
--End--
杨娴娉,河南邓州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