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这些年
几日不见,有点想念。
大家好,久违了,再次回归。
一部分文章也重新收录,可在公众号菜单栏里点击阅读。
今天是九州系列第10篇文章。
重庆
上一篇文章,是《重庆的发展历史》,我们聊了重庆的四大文化基因,巴人文化,码头文化,移民文化,这些对重庆人影响深远。
还了解了重庆历史上的几次跨越式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近代开埠,抗战陪都,三线建设,直辖发展,各个时期,重庆发展精彩纷呈。
特别是八九十年代肖秧同志,做事颇多,给重庆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重庆发展有了新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和黄市长关系密切,我们今天,就从黄同志的角度出发,捋一捋重庆的发展脉络。
一、上海时候的黄同志
黄同志被称为体制内“最懂经济的市长”、“学者官员”,来自西施故里诸暨,看过去年“三大帮”系列的瓜友,对诸暨应该不陌生,诸暨也是风水宝地,近几十年能人辈出,不仅浙江财税的半壁江山都是诸暨人在打理,全国政坛上也频现诸暨人的身影。
因文革影响,黄同志16岁辍学,走出诸暨,来到上海市焦化厂焦炉车间,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因表现良好,受工厂职工推荐,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进入上海机械学院(今上海理工大学),学习自动化仪表专业,三年毕业后重返工厂,兢兢业业,一路做到焦化厂副厂长。
那是个热衷树立榜样的时代,上海文汇报层专门搞了一个“献身四化”的报道栏目,采访宣传很多艰苦奋斗的上海干部,当上海记者知道焦化厂黄副厂长的出色业绩后,也来采访黄同志。
记者:“为了四化建设,你是不是经常加班加点,忘记休息?”
黄厂长摇了摇头:“不,我一般不加班加点,我对每天的工作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休息时间我要用来看书。”
记者:“为了工厂,你有没有生病了也不请假,继续工作?
黄厂长摇了摇头:“没有过,现代社会要讲求效率,拼身体不是好办法。”
文汇报记者按照惯例套路,想把他宣传成一个勤奋工作、忘我献身四化的典型,然而“实话实说”的黄同志,真诚的答复却让记者哭笑不得。
黄同志的直白不做作,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