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故事丨从昆山到上海,“犹豫”让我在买房路上错过太多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还记得这句《甲方乙方》里的经典台词,十几年过去了,我站在2020年的暑假,也可以对十年前年的楼市说句同样的话。
有的人遗憾没有买阿里巴巴的原始股票,而我的遗憾是,十年前身边一直有人劝我在上海买房,我没当回事,之后再买已经翻了好几倍了。
“买房趁早”这四个字,我用我的亲身经历得到了证明。

本   文    约 2650  字       阅   读   需   要     7  min

被访者 | 行者      写作者 | 金捷

2004年我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求职,幸运地是,我很快就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当时我拿到的offer是上海一家电子产品研发公司,月薪2000元,入职前人事问我是否考虑去昆山分部工作,一样的薪资,但昆山包住,基于生活成本考虑,我选择了昆山。

因为我是最后一批调来昆山的人,正好碰到前面的同事辞职搬出宿舍,所以公司分给我的四人间就只剩下我和另一个同事老刘,老刘比我早入职两年,但他和我不一样,他是被公司调过来的,每天都和我念叨着想回上海。

也是因为老刘,受他影响,好几次我都想把我社保换到苏州分公司缴纳,老刘一直劝我不要换。

2006年,老刘如愿以偿地调回了上海,没多久他就打电话告诉我他想在上海买房。当时我不懂,又不是家乡,又没结婚,这么着急买房做什么?所以他让我和他一起买的时候,我犹豫了,但是把自己的存款借了他一点作为首付。

最后他买了位于广兰路的一套房龄不到五年的三房,单价才7000元,当然,7000元的单价对于才毕业两年的我还是望尘莫及的。

2007年,我和当时的女朋友感情非常稳定,我俩都在昆山城东上班,上班距离不远,但是我们的宿舍相隔甚远,这时女友提出想和我一起租房,我仔细思考了租房的成本,感觉还是买房靠谱,于是开始我的第一次买房计划。

由于是第一次买房,什么都不懂,园区的老人说太湖北路的小区还不错,我和女友就直接去看了他提到的这个盘,户型和地理位置都不错,我们也没去看其他的就直接定了一套89平的两房,4500元/平米。

然后,我和女友就用我们的全部积蓄加上向亲戚借的5万元付了首付,由于当时还没领证,我直接写的她的名字。这其中办了一件很愚蠢的事,为第二次买房制造了不少麻烦,因为我的公积金是在上海交的,女友的公积金额度不够,于是我们选择贷了5万元的商业贷款,浪费了一次商贷的机会。

买完房之后没多久我们就领证结婚了,因为老刘不在我身边念叨着上海,2009年我把我的五险一金的账户移到了苏州分公司。

2010年年底,把欠款还清后我和妻子手头还有些余钱,加上宝宝马上要出生,以后老人过来了也不方便照顾,于是我和妻子决定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

每到周末,我就骑着电动带着怀孕的妻子在昆山新开的楼盘间转来转去,连着看了一个月,都没看到合适的房子。

这时妻子突然提出一个疑问,我之前上海的公积金账户还没提取出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在上海买房?的确,上海大,选择也多,以后我们的宝宝长大了要读书,教育资源也自然是上海更好,于是我马上联系在上海的老刘陪我一起看房。

那几年上海的房价涨幅虽不及后来,在当时也算是的“前无古人”了,老刘在广兰路的二手房早就涨到了11000元/平米,而我们买的昆山新房快三年单价才涨了900元。

一开始我的初衷是想在内环买套新房,连续看了好几天,我的要求已经被房价单方面打击降到了中环的二手房,但我和妻子换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如果我们当时在上海中环买了二手房的话,不仅要把昆山的房子卖掉,而且极有可能置换不到更大的房子,所以我最后还是打算再考虑一下,老刘却在陪我看房的过程中自己又买了一套徐泾板块的二手房。

果然,我们这个年代的人买房是不能拖的,还没考虑几个礼拜,2011年初,上海出台楼市调控细则,非上海户籍必须要提供两年内的连续缴纳社保或纳税证明才能在上海买房,而我一下便没了资格。

买房的事情迫在眉睫,我们的选择又回到了昆山,最后我们选择了昆山市区的一套130平米的四房,单价6200元/平米。因为第一次买房我们借了五万块的商贷,所以这算第二次商贷,首付要6成,这远远高出我们的预算。后来我和妻子找到了售楼处的销售人员,给她发了5000元红包,让她找中介做成首套,然后又花了1.5万元中介费,总算在首付3成的情况下还是写了妻子的名字买了下来。

买完二套房后,我又赶紧把五险一金的账户迁到上海总公司,当时还觉得因为限购,未来上海的房价或许会降点,到时候买说不定比2011年还要划算,但社保又交满了两年后,因为手头资金紧缺还是没能第一时间在上海买房。

上海到昆山的地铁开通后,我从每个月固定回上海总公司一星期变成了每周要去三次。每次去上海总公司上班的日次,我早上6点40就得出门,不堵车的话开车四十分钟到花桥地铁站,再从花桥坐地铁到江苏路,最后再换乘2号线到静安寺,加上步行的时间,全程得花两个小时二十分钟。

2014年3月,我眼看着上海公积金账户里的钱一点点积攒了起来,我又重新冒出了决定在上海买房的想法。

我本来是想买一套三房的,但是妻子说她目前在昆山的工作非常稳定,两老也已经熟悉了昆山的生活环境,我只需要解决自己的住房要求就好,考虑到我们的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我便把目标放在上海中环外的带学区的小两房。

和妻子商量后,我们决定把位于昆山太湖北路一直出租的首套房卖了,七年过去,这套房子总算价格翻了倍,最后我们以90万元的价格成功卖出。

在上海的看房路,还是老刘带着我去看的,这时他加上他上海妻子的房子,他们在上海已经有了五套房子。在老刘“早买晚买都得买,晚买还得多花钱”的劝告下,我很快就选中了一套田林的71平米的两房,对口上海师大附小,最后以270万元的总价成交,算下来大约3.8万元/平米。虽然从现在看,买的价格并不是很高,但是这比之前老刘第一次劝我买房时,房价已经番了起码一倍了。

回过头来想,其实我从最开始就有很好的买房机遇,如果当时在开始就听老刘的话,我现在也应该在上海至少有两套房了,现在的生活状态肯定截然不同。

当然,我也算幸运的那批人,毕竟之后上海限购又升级,连在昆山买房需要缴够社保。

我现在特别认同老刘送给我的一句话——“买房靠的就是冲动,准备工作是永远做不够的,越准备越后悔,买完房,渡过前几年的困难期也就过去了,但买房后,对自己生活质量、生活幸福感的提升却完全不一样。”

买房,到最后,伤心的还是那个停在原地的人。

  STORY 

时间和经历让冰冷的房子有了温度,

也是房子让浪漫的感情

和最初的梦想有了落脚地。

每个买房或租房人心中都有个故事,

或心酸或奇葩,或温暖或纠结。

如果你也想分享你的买房、租房故事,

欢迎读者们说出你的故事。

这里,你可以分享或吐槽你的搬家经历。

与大家一起分享你买房时的心路历程。

置业路上不再孤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