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 父亲的蒸面条

父亲的蒸面条

文|徐磊

第一次吃蒸面条是我十六岁那年,那一年我随父亲到新蔡一高读书。
父亲是阶级斗争的牺牲品。因为爷爷的历史问题,在解放后的“三反”“五反”运动中,我家被划成了“四类分子”家庭。尽管父亲学业成绩优异,但他还是被大学拒之门外。父亲参加高考那年,他是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被北京的一所著名高校录取了,但是政治审核的时候他没有被通过,因为他是一个国民党黄埔军官的儿子。父亲的时来运转得益于邓公的拔乱反正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拔乱反正不久父亲以民办教师的身份参加了高考,就这样父亲于不惑之年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因为学业成绩优异,父亲大学毕业后被多家单位抢要,为了子女们的学业父亲经过慎重考虑最终选择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就这样父亲被分配到新蔡一高教书。
新蔡一高给父亲分配了一间住室,一间小小的厨房。父亲的住室后面正对着新蔡一高的教师食堂。一天中午,教师食堂为教师们改善伙食,做了教师们都爱吃的蒸面条。父亲闻到了住室后面瓢过来的香味,他招呼来了为教师们做饭的杨师傅,从后面的窗户递给他四两粮票,二角钱的菜票。杨师傅递过来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蒸面条。父亲把蒸面条往他的六个孩子们碗中一人夹了一筷子。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吃的津津有味,口齿生香。父亲问我们“好吃吗"?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太好吃了!”父亲又问我们“还想吃吗?”“想,太想了",我们又众口一词。父亲又喊来了了杨师傅,同样的递过去粮票和菜票,杨师傅又从窗户里递过来一大碗。这一大碗蒸面条被我们姐弟六个几口分吃下去碗就见了底。父亲又隔着窗户喊来了杨师傅,让他为我们再来一碗,杨师傅摇摇头,“没有了。”一听说没有了,小弟急的要哭,父亲问我“还想吃吗?”我点了点头,“这蒸面条太好吃了,以前没有吃过,想不到还有这么美味的面条。”我说。父亲想了想,安慰我们说“别急,你们想吃,明天我为你们做”。
父亲要为他的孩子们做蒸面条,这是我想也没有想到的。以前在乡下的时候,父亲是从来没有进过厨房的,那时我家的每顿饭都是奶奶和母亲做好,再由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把他从学校喊回来后把饭端到他面前的。现在父亲破天荒地要为我们做蒸面条,他能做好吗?
为了给他的子女们做好美味的蒸面条父亲可以说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他特意去找了一趟杨师傅,向他请教做蒸面条的技艺和要诀。第二天上午下了课后父亲就到街上买来了大肉,酱油,黄豆芽和芹菜。父亲带了三个班的高中语文课,他的课程表总是排的满满的。等我放学回到家中,我看到父亲在忙着为我们做蒸面条。这时候只见父亲把大肉用自来水清洗干净,之后把肉切丝,然后把它们放在热油锅里翻炒,等肉炒好后,父亲又接着炒豆芽和芹菜,然后把它们和肉丝放在一起放在锅中加点水烧开。等肉和菜都烧熟后,父亲把炒锅从煤炉上拿下来,然后把面条放在蒸锅中去蒸,等到面条蒸熟,父亲把混合着肉的黄豆芽和芹菜放在蒸熟的面条上接着蒸。等到菜味和面味充分融合好后,父亲又把它们放在炒锅中加上酱油调色,就这样一锅香气四溢美味可口饱含着父爱深情的蒸面条做好了。
吃着父亲为我们做的美味可口的蒸面条,我的心在为父爱的伟大而震颤。以前一向不下厨房的父亲,为了他的孩子们不惜低下头来向别人虚心求教,而且居然把饭食做的美味生香。为了我们这些孩子们,父亲不仅学会了蒸面条,而且学会了蒸馒头包子和炒菜。吃着父亲为我们做的蒸面条,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个个为父亲竖起了大姆指。父亲为我们做的蒸面条,是我心中最美味的蒸面条,也是我这一生中念念不忘永远铭记的蒸面条。
“爸,您做的蒸面条真好吃!等我长大了,我也为您做蒸面条。”我感激地去拥抱父亲。
为了父亲的蒸面条,为了伟大的父爱,为了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给父亲做可口的蒸面条,我拼了命似的学习。在父亲的默默关爱和关注下,在我的努力进取中,最后我也得以跨进大学的门坎,成为九十年代的一位天子骄子。
大学毕业后,为了能够和父亲在一起,我选择了回到父亲所在的学校教书,这样我就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为父亲做可口菜香,尤其是蒸面条了。
我和父亲一样都不喜欢汤面,可能是以前在农村的时候喝的汤面太多,或者是我母亲做的汤面不够营养。也是,以前在农村的日子多苦啊!吃不饱穿不暖的,能够果腹已经不错,那敢奢求什么营养?这也是我在到县城读书那年才能够吃上第一顿蒸面条的原因。贫穷让我们选择奋斗,贫穷让我们想法设法改变我们的命运。如今命运终于改变,有条件了,我要好好孝敬我的命运多舛的父亲。每次为父亲做蒸面条,我都会微笑着问父亲“好吃吗?比起您做给我们的味道如何?”“好吃!超出了我的水平!”父亲对我大加赞赏。“不,爸爸,您做给我们的蒸面条是最好吃的,是我终身难忘的!”
如今我也想为父亲再做蒸面条,再做可口的美食和烹饪出美味的菜香,可是我做好了美食,却等不来了我的父亲,这不由得使我暗自垂泪和心伤。父亲已经离我远去,我只有在梦中才能够依稀看到父亲的身影。我知道父亲关注我的目光依然没有走远,父亲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徐磊,女,教师,笔名:三石,红叶。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会员,笔名:三石,红叶。出版有散文集《逐梦之乐》。小说《姑医生》入选2016河南文学小小说卷。散文《家乡的荷塘》入选2016当代实力派作家文选,诗词《有些人,你伤害不起》,《父亲的新家》入选2016当代实力派诗人诗选。散文《邻里之间》入选2018年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并为评为2019相约北京,中国诗书画大赛散文组一等奖。

(0)

相关推荐

  • 【069】“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王晶磊作品

    我的父亲 王晶磊(河南) 我的父亲像一头老牛 踏实拉犁而从不多说话 即使被人欺负了 他也只是苦笑不语 对待他的儿女 他总是小心翼翼 生怕有半分伤到 其实,听母亲说 他也是有脾气的人 凡事不能触碰他的底 ...

  • 骂徐磊,关南派三叔啥事?

    骂徐磊,关南派三叔啥事?

  • 徐磊||【散文】忆起儿时拔草时

           忆起儿时拔草时                            文/徐磊   今天我整理家里的花园,为院子里的草坪拔出杂草,此时,花园里开放的灿烂的花儿在微风的吹送下,送来缕缕清香 ...

  • 莫测:生产队那挂面房 |散文

    孙英杰:马莲的心事(外一首)|诗歌 文/莫测 [作者简介]莫测,重庆作家协会.散文学会.公安作家协会会员,重庆纪实文学理事.曾从事过文化教学.新闻宣传.报刊编辑等工作.偏爱文字,先后尝试过小说.散文等 ...

  • 【散文】 ‖ 呼唤师德

    天津散文· 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呼唤师德天津 李斌侠1977年秋,我由山东威海农村插队知青,招工返城.那时一起进厂的知青们各找"门路&qu ...

  • 【习作】内蒙古|张珠拉:《在路上》|指导教师:徐彬贤

    作者:张珠拉|指导教师:徐彬贤 [内蒙古阿左旗第四中学九年级8班]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在路上>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又怎能原路返回? --题记 仲夏的凉风吹走了炙热的焦虑,橙黄 ...

  • 徐根宝 | 崇明岛上的20年

    人来人往,潮起潮落.数十年间,有数不清的人怀揣着梦想与激情,投身到中国足球的建设与发展中:也有数不清的人从这里离开,或愤慨.或失望,或是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时代在变,中国足球也在变.风云变幻之 ...

  • 【西南作家•散文】李刚花 /母在心安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母  在  心  安 李刚花(四川攀枝花) 昨天,儿子放学回来对我说:"妈妈,小磊明天就要被他奶奶带回老家上学了,他爸 ...

  • 【062】“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赵亚磊作品

    写给父亲的公开信 赵亚磊(河南) 亲爱的爸爸, 现在是凌晨三点半, 祝你有个恬淡的睡眠, 我也会像海子一样的给你写信,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关心你. 之前的往昔, 不念过往,不畏未来, 之后的岁月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风味里的故事/林碧

    每到年关岁尾,我最爱看的节目是和美食有关的纪录片,毕竟年节文化总是和饮食文化密不可分.这次我看的是<风味人间>,一档在全球范围内探索东西方文化饮食结构.背景.互通有无的美食栏目. 全片共分 ...

  • 「美文选粹」王选信|荠荠菜

    作者简介 王选信,长安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 荠荠菜 尽管连续数天陕西没有新增新冠肺炎患者,可疫情依然严峻.单位有急事,女儿还是驾车上班去了. 下午进得家门,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