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现 | 保宁庵的故事

保宁庵的故事

文|赵成现

保宁庵遗址位于邓州市张村镇东南两公里处的郭王行政村与路庄行政村之间,虽然在八十多年前改建为一所乡村学校,但是,当地老一辈都说这里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当地人说保宁庵所在地是一块风水宝地,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因为这块宝地是北宋初年朝中大夫苗训后人看中的。那么,苗训为何人?一所偏远的学校,怎么与北宋大夫连在一起呢?这还需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说起——
话说后周重臣赵匡胤在金牌策划师赵普的策划下,于公元960年大年初三假报军情,慌说契丹入侵,骗得后周幼主的旨意:率大军北上抗敌。结果赵匡胤带兵出京都汴京二十里,就在陈桥驿安营扎寨,发动了兵变。赵匡胤不动一刀一枪就“黄袍加身”,当了皇帝。
在发动陈桥兵变的过程中,为了制造舆论,使赵匡胤赢得众人的信任,策划师赵普派另一位谋士楚昭辅去找一个道士来装神弄鬼,鼓动将士造反。因为在古代,忽悠无知将士的最好办法是来虚的,神龙见首不见尾,搞迷信,造天命。在封建迷信中,道士装神弄鬼是可以通天的,因为他们知晓上天的旨意。
于是,楚昭辅就去华山拜见当时著名道士陈抟,陈抟推荐了得意弟子苗训(河中人,今山西永济人)。说苗训聪颖好学,才智过人,文韬武略,满腹经纶。陈抟还对楚昭辅说:“我一生教了众多弟子,将来成大器者,唯光义(苗训名光义)也。”
这苗训在师傅陈抟的亲点下,虚心求教,游遍天下,寻师访友,使自己的学识更加渊博,胸怀更加宽阔,看问题的眼光更加敏锐。他目睹国家分裂,人民遭受战乱,饥寒交迫,哀鸿遍野的凄惨景象后,决心为江山社稷建功立业,造福于黎民百姓。
苗训随楚昭辅踏入军营后,夜观天象,昼望中日。口中念念有词,在将士中散布说: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而且互相争辉,暗示着一国二君,将有新的天子出现,是天命所归的征兆。众将士也随苗训看天瞅地,觉得苗训说的很有道理,就随赵普、楚昭辅、苗训等一起拥戴赵匡胤黄袍加身。
关于苗训造舆论一事,在《宋史 太祖本纪》中这样记载:“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
赵匡胤靠着手下的兄弟发动了陈桥兵变,当上了皇帝。追随赵匡胤的兄弟都加官封爵,手握重兵;苗训也被封为掌管翰林天文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
赵匡胤为稳固自己的皇权,必须收回兵权。他知道,不处理好这些功高震主的骄兵悍将,天下难以安稳。于是,太祖赵匡胤又采纳了策划师赵普的计谋,实施了“杯酒释兵权”,使手下那些功臣名将心服口服地回归故里享清福去了。
杯酒释兵权后,让赵匡胤不放心的就剩下结拜兄弟邓恩(也有叫“郑恩”的)邓子明,还有居功自傲的苗训苗广义。邓恩与周世宗柴荣是赵匡胤结拜的兄弟,是仿照桃园三结义的。而且邓恩已封为世袭梁王。这邓恩仗着与赵匡胤是结拜兄弟,在百官面前从不把赵匡胤当皇帝,出口闭口还是二哥长二哥短的,弄得赵匡胤好没面子。苗训也总想显摆一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技艺,隔三差五就给赵匡胤提出一些兴建庙宇的建议。宋太祖干气没法说,毕竟都是一起打江山的兄弟。
最终,宋太祖赵匡胤还是采取喝酒的办法处置了邓恩、苗训。
一天晚上,喝得酊酩大醉了的赵匡胤命人把一起喝酒的邓恩推出去斩了。醒酒之后,赵匡胤后悔得要死要活。同时把自己的错推到了苗训身上。恼怒地对苗训说:我喝醉了,要杀结拜三弟,别人不敢拦我,你怎么不把邓恩救下来!于是就罢免了苗训的官。
这就是历史上的“醉酒杀了邓三弟,醒酒免了苗先生”;也是赵匡胤一箭双雕除去心腹之患的妙招。
苗训被罢免之后,一家老少被赶出汴京。宋时戴罪之人,是没有人乐意接受的。苗训一家颠簸流离,四分五裂,流落各地。其中几个苗家人从汴京一路向西南落荒而逃,沿途逃荒充饥,最后落脚到穰县境内、湍河西岸的张村古镇。唐宋时期,张村古镇称为穰西,因靠临湍河,土地肥沃,是一个富庶之地。但由于连年战争,穰西几万顷良田也无人耕种,一片荒芜。
苗训家人就在穰西东南两公里临河地带,选一处高地搭建窝棚,开荒耕田,春种秋收,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天长日久,苗训家人居住的地方,被当地人唤做苗家湾,也有人叫做苗楼。
苗训家人居住期间,总是在夜深人静时看到距苗楼西南方向一公里处的一块高地上,夜放红光,紫云缭绕。苗家人多多少少都能识点天象,白天到晚上放红光的高地一看,发现真是块宝地,适合兴建一处寺庙,并认定兴建之后必有吉祥。因当年这块宝地北边已经有一处气势恢宏的米粮寺,苗家人就按照“一寺对一庵”的规矩在宝地上兴建了一处庵庙,取名“保宁庵”,意为确保苗家后世福康安宁。庵庙建好,苗家人请来有声望老尼姑主持庵庙。
因苗家人积福行善,修桥补路,在穰西一带得到好评。十年后,太祖赵匡胤饮酒暴死,太宗赵光义登基,为苗家赦罪,官复原职。人们说是苗家人修建保宁庵积了德,才是苗家后人荣归朝廷。
保宁庵从此香火旺盛,庙宇规模不断扩大,宋、元、明、清近千年里,声誉豫西南,慕名而来贡香者络绎不绝。
保宁庵自北宋初年兴建,历经几百年,后经清乾隆四十六年重修后,成为方圆百里的虔诚者初一、十五上香许愿的地方。然而到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土匪猖獗,民不聊生,庵庙被土匪抢劫一空,多次焚烧。1919年前后,尼姑蔡氏、滕氏千辛万苦化斋积蓄重修了大殿与东西厢房。1933年,土匪张明胜带人闯入保宁庵,强行砍了庵内被誉为“一百(柏树)担二碑”古柏树。据说这棵柏树栽于宋初,一尺多粗,四、五丈高,柏树左右两侧各有一座记载庵庙史的石碑。
1939年,主政张村的伪镇长李化云把保宁庵改建为一所乡公所小学,取名保宁小学。从此,古庵成为郭王、路庄附近五六个自然村的孩子们读书成才的场所。八十多年来,保宁小学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之才。
今天,保宁小学院内一棵几百年的青岗树与门前那棵上百年的洋槐树还在见证着保宁庵曾经的沧桑。到保宁小学周围的村庄走访,一些长者说:保宁小学东北方向约三百米的湍河岸边,也就是郭宋湾的东南边,有一片高地,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称之为“死河坡”、“苗楼”。据保宁庵原有的碑文记载,这个地方以前就叫“苗家湾”,是北宋初年朝中大夫苗训后人居住的地方。
但是,眼前的苗家湾一无所有,也看不出曾经有人住过的痕迹。不过,隔着湍河对岸,却有一个尊苗训为先祖的程苗营村,村里的几百号苗姓后人皆以尊苗训为先祖而自豪。至于他们何年何月从苗家湾迁移到对岸,已无法考证。但是,他们说起保宁庵的来龙去脉,还是津津乐道。
(2020.7.27.)
附:
保宁庵演变历史
一、四修保宁庵:
1.北宋初年兴建;
2.清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年,1781年)重修;
3.1919年前后,尼姑蔡氏、滕氏化斋积蓄重修(筹建东西厢房与大殿,后土匪作乱,庵庙被烧毁,只剩烂墙。);
4.1939年,李化云改建为保宁学校。
二、保宁庵别称:
塌庙,烂庙,一百(柏树)担二碑
保宁庵几经兴废,五四运动前,保宁庵一片废墟,荒草丛生,瓦砾成堆。尼姑蔡氏、滕氏化斋积蓄重修。
解放前,郭宋湾人在废墟上盖一间草房,内放三官爷三尊石像。正月十六,周边群众来此祭祀三官爷。后三尊石像埋在大殿中间地下。故称塌庙。
1933年前,保宁庵内有一棵一尺多粗,四、五丈高的大柏树,柏树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石碑。故一百(柏树)担二碑。被土匪张明胜砍伐。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赵成现,河南邓州民俗文化爱好者,著有散文集《留住逝去的乡愁》与诠释二十四节气的散文集《春夏秋冬》。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赵成现  |  外婆的小河湾

赵成现  |  两条烟

赵成现  |  回门

赵成现  |  咸鸭蛋

(0)

相关推荐

  • 赵亮作品:阴阳李生序列(连载之三)

    阴阳李生序列 李生与朱苗陈三姓恩怨(三) 文:赵亮 老家芦村周边朱姓人数众多,有七个谢家八个朱家的说法.明初朱姓先祖与赵姓.穆姓.李家.谢家.程家同时从山东移民而来,散居颍州.陈州之间,目前多集中在皖 ...

  • 华县金惠乡毛家沟(原名叫苗家沟)二仙庙的由来

    邮箱:3125136050@qq.com 毛家沟二仙庙的由来 口述人 毛彦生 整 理 孙水法(1984年7月) 华县金惠乡西北面的毛家沟(原名叫苗家沟),有个二仙庙,这里传说着二位"仙人&q ...

  • 游一趟黄梅山的感受就是不一样

    游黄梅山 张世周 黄梅山,位于千阳.凤翔.陈仓三县区的交界处,进入酷暑的六月天,天气异常闷热,迎着炎炎烈日,我们一行三人从冯家山水库大坝开始,沿着崎岖的山路步行,走过一弯又一弯,翻过一岭又一岭,一路上 ...

  • 00后小花邓恩熙 她的未来很有“爆相”

    上周,爱奇艺有一部很有趣的超级网剧<私奔的外婆>开机了. 少见的女性公路题材,取材自匡扶摇创作的同名漫画,讲述了一个为了寻找私奔的外婆,外婆的孪生姐姐婆姨和外孙女一起踏上寻找外婆的旅程,逐 ...

  • 赵成现 | 两毛钱

    前两天,看电视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讲述了自己小时候一个心酸的故事--那年春节前,喜欢蹦跳的孟广禄一条裤腿烂了一个口子,他母亲想买一轱辘线缝补一下他的裤子,让他过个好年.当时,一轱辘线就七分钱,而 ...

  • 赵成现 | 跑旱船

    大年过到闹元宵应该结束了,然而家乡人却还要再过正月十六,并且还有传统的民俗在期待着没有过够年的人们去传承. 正月十六早上起床后,各家各户先放一挂鞭炮,算是辞年.然后开始做早饭,早饭一般是稀饭,配上前一 ...

  • 赵成现 | 情系七里河

    星期天闲着无聊,同邻居一起到七里河边剜荠荠菜.因为时令适至春分前后,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大地,万物复苏,到处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虽然开春以来,雨水稀少,空气干燥,但是靠近河边,各种杂草还是显得生机勃勃. ...

  • 赵成现 | 采茵陈

    下午放学,看看天色还好,就约妻子一起下河采茵陈.因为天气预报说,明天又要降温,并且随后连续几天有雨雪,再不去采茵陈,恐怕就要错过采到真正茵陈的时机了. 茵陈是一种中药,属于菊科植物.<本草拾遗& ...

  • 赵成现 | 夜阑卧听风吹雨

    寒露过后,农民们开始腾地备耕小麦,田野里一大块一大块的红薯秧也挣扎不了几天.虽然说"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但是大家还是要趁天赶紧腾地翻耕,遇到墒情好把种子播种到地里才算吃了定心 ...

  • 赵成现 | 空筒袄

    临近冬至,气温骤然下降,早上晚上均在零下几度,一股股凉气在西北风的吹拂中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人们开始加衣服.戴口罩,想尽一切办法对付严寒.我也赶紧找羽绒服.棉裤.皮靴.手套.耳帽等严冬中必须的衣物, ...

  • 赵成现 | 香椿头儿

    清明前后,万物复苏,各种树木憋足了一个冬季积攒的力量,尽情地吐出自己那绿枝嫩叶,在微风中自由自在地显摆着.香椿树这时候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地在枝头安上鹅黄色的嫩叶,家乡人把这鲜嫩的香椿芽称作香椿头儿, ...

  • 赵成现 | 一碗端

    一碗端是邓州乃至河南人民传统的饮食习俗,也是家乡人民引以自豪的生活习惯. 一日三餐,是人人都少不了的补充营养方式,况且还有"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里慌"的俗语在提醒着人们.而家 ...

  • 赵成现 | 三月三

    三月三,去登山. 在家乡,有一句延续了千年的俗语说"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并且把三月三称为上巳节,因为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人们为了纪念黄帝,就在三月三这一天举行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