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商业数据应用的出口布局(三)

1、合适的国际买家,是企业生存和扩张的资本

经过前面两回合的分析, 笔者单纯的认为,当前中国出口困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初级产品生产复制让已成熟市场积累和沉淀的基础消费群体需求达到饱和;二、而高端需求群体又因质价不等的看法,忽略中国制造去找新的供应商替代者。因此,企业对自己生产优劣势的认清,会直接影响到是否能找准突围口。

先从总的发展环境上看,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的产业发展历程上对比,可以发现这些国家都有共同的生产规律和市场扩张趋势图:

而当前的国内大部分中小外向型企业,根据对号入座来看,应该是处于初级产品生产复制到产品开始创新的转型阶段中。所以我们可以考虑从产品生产技术上找破口。

回顾近10年来国内出现的产品,单独从日用品上看,比如手机,虽然一直在快速的更新换代,但我们仅仅是一直在模仿,一直在优化,一直没有置入更前沿的创新设计。但这也说明一点,我们的同事很聪明,学习能力很强。谁说学习能力强不是一种优势资源?笔者觉得我们完全是可以在学习能力很强的基础上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技术积累的途径。

记得在基于商业数据应用的出口布局(二)中笔者曾提到说,现阶段出口受环境影响不大的OEM生产商或少数与国外大型进口商有合作的企业,它们产品创新技术较多的来源是在和客户的需求沟通中获得的。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学习“照着画好瓢的经验”去找出这些能给我们带来“活力”的“葫芦客户”。其实,还有一些做技术经验积累的途径也是存在的,比如少部分在出口界依旧活跃的中小型企业,它们产品技术的创新也有源于人才的流动后的积累,还有就是有些企业本身就是国内外某些科研单位的深加工机构。但不管是哪一种技术来源途径,只要它的结果是正面积极的, 我们都可以先“跟进”和“独立”。

在“跟进”与实践过程中,笔者是建议企业应该先从可控的资源处着手改变。比如,上图可以看出除了与大中型企业合作,能因为客户想拿到需求的成品而坦诚沟通外,其它三种合作模式,不能是在沟通平台上,还是在沟通内容上,多多少少会受些人为的影响而使技术积累之路不那么顺畅。所以,笔者强烈建议,企业能接受使用规范的流程管理系统,比如ERP之类的应用。因为它不仅能让信息呈现更对称和透明,还能提高大家的沟通质量让企业避免一些可以节约下来的经营成本。

现在关键的问题来了,如果中大型国外客户是最佳的技术来源,那么,如何扩大目标客户寻找渠道和提高与客户间的互动质量与效率?就是当前我们需要着急解决的事情了。由于互联网的建立与发展,现在要找到下游采购商信息,其实很容易。但是如何在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到稳定且有质量的客户,并且快速公关和进行市场抢占呢? 笔者根据网络资料的汇总和前面好几年的工作经验上总结,觉得我们有必要做好如下几个点:

说到底就是“缩短时间赢得客户”战术。这种战术的执行,其实是需要基于互联网沟通的支持,比如社交工具Facebook、G+、Twitter之类的话题互动,比如国际在线媒体的侧面包装等。总的来说,“缩短时间赢得客户”战术有别与传统的开发模式,外贸员如果用得好,最少在未来10年里,应该是一本万利必杀技能。所以,总的来看,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数据营销思维和模式应该是当前和未来的大趋势。

幸运的是,近两年来,我国外向型企业对互联网应用的认知度提升了很多。而基于互联网提供解决企业经营困境的应用服务商也很给力的推出了很多优质的服务帮助企业去成长。比如腾道资讯,在过去十年里,有近6000家企业愿意接受它传递的数据营销思维,利用商业数据,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来做市场分析和优质客户的开发。更可贵的是,现如今的腾道不仅实现了基于大数据的商业价值挖掘工作,还与国外知名媒体合作,给企业提供了品牌自建绿色通道。在这里值得一提再提的誻腾道外贸通,现今被外贸人评定为时下最畅销的外贸营销工具,我想主要的原因或许是它能协助企业在单位时间内快速寻找到全球合适采购商、精准确定可合作企业和决策人信息,结合社交沟通工具以关注话题互动催化合作进度和增加买家对供应商的黏度吧。

不管怎么,其实,更让笔者欣喜的是:通过这个案例,笔者看到我们的企业朋友们对待互联数据的态度----是愿意友好的支持并积极配合共同发展的。   如果,开源节流式的外贸开发模式是当前中小型企业实现升级的途径之一,那么笔者也希望全国的第三方服务供应商能在这个特殊的阶段联起手来,停止口头上的大数据理念引导,能真正的静下心来为我们的企业朋友们做些实事,共谋未来的蓝图。

PS:尽人事,听天命。或许在危机并存时,从可控处成就未来就是最实际的做法。

----------------------------------------------------------------------

未完待述:浅析 开源节流,如何成就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