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类冲泡无标准,全靠自由发挥?这3点会颠覆你的认知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某位开店多年的朋友,一脸无奈地说过一件事。

之前他店里有客人过来买茶,且点名要七年以上的,越老越好。

站在朋友立场看,这些年份特别高的老茶,他手里头存量很少,早已封箱不卖。况且考虑到存茶需要,店里的小库房确实也没备货。

然后就和客人直接明说没有,接着拿出一款口碑度还不错的2015枣香老寿眉饼,泡出来招待客人。

茶过三巡,客人表态道,“你这茶喝着还行,可是年份还不够老,下面试试我这泡。”

说完,便从口袋里摸出一泡据说有20年陈的老寿眉茶样,干茶略碎,颜色发黑,且闻起来还略微带有霉味。

用沸水一冲,霉味更是明显。按朋友的形容,那简直就是一股臭水沟的霉臭味!

呃,如此霉味明显的茶,是如何讨得那位客人欢心呢?连出门在外,还要随身带出来分享炫耀,难道是因为年份特别高?

朋友愤愤地表示,有些人就好这一口霉味、焦糊味的茶,给他们泡好茶还不识货,偏偏喜欢这类年份造假,存坏变质出霉味的茶!更关键的是,明明是被人骗了,还一脸得意于所谓的“适口为珍”,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说到底,茶界里“适口为珍”这几个字早已被玩坏了。

如果你觉得茶叶好坏没标准,泡茶随便怎么泡都行。投茶多少,水温多少,闷泡多久等,全靠“自由发挥”。

那么建议看过下面这3点,再来下定论!

《2》

标准投茶量,是否有“杠”的必要?

当然没有。

“标准投茶量”也好,“黄金茶水比例”也罢,这些概念均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经过无数前人的亲身实验,得出来的泡茶最佳口感。

规格容量在100-110毫升的白瓷盖碗,是市面上的基础款,用这类盖碗泡茶,不同茶叶的投茶搭配,大有讲究:

冲泡白茶或红茶,投茶量是5克,茶水比例为1:20上下。

而冲泡武夷岩茶或是云南的生普,投茶量则要放到8克,茶水比例约为1:12。

这样的标准投茶量,能直接体现出一款茶的最佳滋味。

因为存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经无数人的摸索尝试后,茶圈里才形成这样“标准投茶量”的说法,口口相传,流传至今。

按这个标准泡茶,能得出适合绝大部分人的喝茶口味。

当然,不排除个人口味重或口味偏清淡的影响,可以在泡茶时根据个人口味偏好,在标准茶水比例前提下适当增减投茶量。

茶圈里“标准投茶量”概念的存在,说白了道理非常简单,它作为一个行业标杆,可以给广大茶友提供参考。

然而对于上面提到的投茶标准,曾遇到不少人过来抬杠。

杠精1号曰,喝茶适口为珍,我口味重,盖碗泡白茶就要放到8克才合适。

OK,这只是你个人的“我以为”,盖碗泡白茶放到8克的投茶量,茶水比远超1:20,不具大众普适性!

杠精2号曰,投茶量要根据喝茶人数的多少来定,人多就要放到10多克,不然你放5克茶,还正常出汤,估计再好的茶也品不了几泡。

呃,这是典型的混淆概念。投茶量的增减,不以喝茶人数多少来决定。好比做菜招待客人,总不能因为来得人多,同样的一道菜就直接放多3倍盐巴吧?那岂不是齁得要命?

要是同时招待多人喝茶,那么有三套方案选择:

其一,换个容量更大的茶具,按照合理的茶水比例,换算投茶量。其二,多准备几泡茶,前一泡茶泡淡后,再接着换一款新茶。其三,直接煮一大壶茶放在一旁,随时喝,随时取,自助式“喝茶”。

要是茶具不变,用同样的盖碗泡茶,喝茶人多就直接加大N倍投茶量,那么泡出来的茶汤,会因“投茶过多,茶味失衡”,尤为浓重苦涩!

老祖宗有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泡茶这件事上,标准投茶量的存在很有必要。

以点盖全,全面否认“标准”,主张泡茶不需按“标准”的茶人,想法太过狭隘片面!

《3》

水温高低选择,全靠自由发挥?

并非如此。

当你想知道,如何才能将一款茶泡得更好时。在水温选择方面,很有必要清楚这一点——沸水泡茶更好喝。

原因是足够高温的沸水,会给茶叶内部的茶味物质,施加更多的压力。

在沸水冲泡下,好茶内部的芳香物质、养分物质、滋味物质,均能得到更好释放。

从而,沸水泡出来的茶汤,可以更香更好喝。

但如果,某款茶在用沸水冲泡后,泡出来的茶汤不理想。反而是酸味明显、闷味明显、茶味苦涩发麻时,这些统统不能怪在泡茶水温太高上。

客观来看,这说明茶叶本身品质有问题。或是产区工艺不佳,或是存茶变质等,才会让茶叶内部积累过多的苦涩物质,甚至是变质生出的闷味酸味。

等到泡茶时,在沸水的激发下,茶叶优点或缺点统统暴露无遗。

可见,对泡茶而言,沸水泡茶好比是一面放大镜。

既能放大好茶的优势,泡出更香更好喝的茶汤。

亦会放大劣茶的缺点,让一款问题多多的劣质茶,无处藏身。

了解过这点后,大家心里自然能够了然,“好茶要用沸水泡”,十足是茶圈真理!

《4》

闷泡多久,全靠个人口味?

这说来话长。

通常来说,好茶不建议闷太浓喝。长期喝浓茶对健康无益。

泡茶时,一款茶究竟要泡多久,主要看内在滋味积累。

何为闷泡?简单理解就是,泡茶时将茶叶长时间浸泡在热水里,让茶叶的内在滋味源源不断浸出。

但客观来看,闷泡这种极端的泡茶方法,并不适用于好茶的冲泡。

盖因为产区好,原料好,工艺好,存茶到位的好茶,共性特征是内在茶味物质积累尤为丰厚。

反之,问题多多,表现差劲的劣质茶,茶味寡淡,实力有限。

用盖碗冲泡内质丰富的好茶,一应不提倡闷泡。

快速注入沸水,迅速合盖倒出茶汤,从注水到大部分茶汤倒出,短短不过7、8秒钟,便足够茶香与茶味的充分浸出,泡出一杯鲜醇甘爽,浓淡适中的茶汤。

泡好茶,不需闷泡,而是快出水。

不然,一开始就直接闷泡,第一、第二、第三冲左右的茶汤,因茶味物质过多消耗与浸出,喝起来滋味浓重。而后几冲泡茶时,又会因滋味物质的过多消耗,导致后继乏力。

通俗来说,就是没这么耐泡。

从泡茶时间的讲究上,冲泡内质丰富的好茶,要快出水。除非是泡到尾水阶段,大部分茶味已经浸出,滋味感变淡,才需要适当增加浸泡时间。

如果一款茶,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不闷泡则味淡”的状态。显然说明它的内在茶味积累空洞,品质差劲,内质奇缺。

自古来,响鼓不用重锤。

而不响的鼓,才要重重敲!

泡茶时,一款茶是否需要闷泡才好喝,最主要是看茶叶内质积累!

至于有人抬杠说,闷茶多久主要看个人口味,一个人喝茶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苦涩的耐受度会提高,茶叶的浓淡没有标准……

一杯太浓太苦太涩的茶,不符合大众喝茶审美。

与其故意引导新手,茶叶要闷一闷再喝,不如告诉他们茶味浸出规律的真相。

好茶不必闷浓了喝,才是普适真理!

《5》

诚然,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追求与选择。

有的人,价值观念比较正,努力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积极争取。想看见更广的世界,想吸收更多的知识,想领略真正的好茶风采。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金钱成本,享受一款好茶带来的美妙。努力学会喝茶,分辨茶叶好坏,学会品鉴与欣赏,学习泡茶细节,将一款好茶泡出尽善尽美的风采,不留遗憾。

而有的人,生活理念比较“丧”,安于现状,不愿进取。自我满足于网上9.9包邮的便宜低端茶,还一边敲着键盘吐槽,有钱人都是人傻钱多,超过100元一斤的茶全是智商税。喝茶嘛,不过是树叶子泡水。泡茶有什么好讲究的,乱折腾。什么茶文化,说白了全是忽悠人。我每天投一把茶放进保温杯里泡,就能喝小半天解渴。我喝茶这么多年,还用你教我怎么泡吗?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不同思想层面的人,难以沟通到一块去。

全篇的泡茶心得建议,很显然,是针对前者。

明明白白喝茶,要懂得用正确的茶知识武装大脑。

明辨好坏,分清是非对错,买茶喝茶才不易踩坑交学费。

至于说,泡茶这件事要不要有标准?

说白了,懂的人自然会懂!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