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戒为什么这么贵?——钻石产出流程全解析(上)
从大家耳熟能详的钻石,到比较普遍认识的红蓝宝,再到大众不太熟悉的金绿宝石等等,讲到珠宝玉石,大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第一印象:贵!小小一颗钻石,一克拉就得好几万,论体积大小来说,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世上最昂贵的东西了。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钻石不是生活必需品,也没有太大的实用性,除了无可比拟的硬度可以作为工业用途之外,这blingbling的视觉效果真的配得上它昂贵的身价吗?今天就来揭秘一下钻石从开采到成品首饰之间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吧~
一、勘探
很多人可能觉得,钻石不就是从矿里挖出来然后切磨就好了吗。其实不然,开采钻石的第一步是勘探。钻石形成于深深的地表之下,人类根本无法开采的深度,通过岩浆喷发将钻石带上来才能达到人类的手里。但这绝不等于火山口全都有钻石,并且在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斗转星移,日月变换,火山口经历了风化作用逐渐被磨蚀变得与周围的平地无异,这无疑就增加了钻石勘探的难度。这样产出的钻石称为钻石的原生矿床,大部分是金伯利岩筒,还有少数的钾镁煌斑岩岩筒(著名的阿盖尔粉钻就产自这种母岩)。在漫长的岁月里,火山口附近可能会形成河流等水系,随着水流的冲刷,破碎的岩石被水流搬运,在河流内弯处等水流变缓的地方沉积,形成次生矿床,称之为钻石的河流砂矿。
河流砂矿的形成示意图
二、开采
钻石的使用历史由来已久,但18世纪之前,钻石只有一个产地——印度。大名鼎鼎的噩运之钻——希望蓝钻就是来自于印度。可从巴西开始发现钻石砂矿起,人们陆续的在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等等发现了钻石矿。而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也后来居上,拥有完全不输于非洲各国的储量,并且澳大利亚的阿盖尔矿还以产明亮鲜艳的粉钻而闻名遐迩。当人们勘探到钻石矿,是如何进行开采的呢?对于原生矿来说,人们是先开采在野外有露头的表层岩石,然后再一圈一圈的向下进行挖掘(防止矿坑塌方以及修建道路便于运输),目前最深的矿坑可以达到一千多米。南非著名的金伯利矿(又称大洞),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环形矿坑之一,产出了许多世界名钻,例如库里南钻,蒂芙尼钻等等。
大洞(Big hole)
俄罗斯和平钻石矿
产自金伯利矿的蒂芙尼黄钻
说到次生矿床,开采的办法就比较多样化了,有些是采取另挖河道使河流改道进行开采,或者是修建一堵墙挡住水流再进行开采。在纳米比亚的海底砂矿中,还采取了钻石勘探船,用抽水软管将海底的钻石及沉积物一并抽上来再进行分选。在某些落后的地区,还采取着最原始古老的方法,劳动人民终日泡在泥水里,与泥土和污水为伍,不停的淘洗河里的沉积物,梦想着有一天能找到一颗稀有又大颗的钻石。
矿工在泥土里淘洗钻石
在河流砂矿中人工淘洗分选
钻石勘探船
在非洲,虽然产钻量大,但部分冲突地区,开采出来的钻石在市面上进行交易,得到的资金用于支持动乱,也是对世界各国秩序的破坏,这样的钻石又被称为“血腥钻石”,不被大多数国家所认可和接受,对这些钻石资源的争夺无形中也加剧了地区争端。到这一步为止,钻石跟母岩碎片几乎都没有分离开,还是丑丑的模样,但为了这一枚闪亮亮的钻石,劳动人民付出了很多,甚至是经历了冲突和动乱才能得到这些含钻石的原矿。是不是非常不容易呢。至于这些钻石如何变得明亮闪烁,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