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控制世界的“双面”乔布斯:成功和智慧无关,更重要的是它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乔帮主”过世多年,拥趸依然怀念并信奉其主张的简约、理性、克制、极致等产品乃至人生理念。

1955年——2011年,以“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一极端产品主义著称的乔布斯,通过对手机、电脑的革命性变革,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产品时代。其创造性、创新性、惊艳感、技术极致、细微人性洞察,外加乔布斯本人的传奇与怪癖通过广告和媒体的传播,瞬间引燃爆裂了整个世界。
撇开其他领域的成就,单说那个让乔布斯世界封神,举世皆惊的苹果产品iPhone4,当年究竟有多火呢?
中国黄牛靠它赚了十几万,果粉为它睡大街彻夜通宵排队,生怕买不到。作为乔布斯最为得意的作品,首次在苹果发布会上亮相时,就触发了一波强烈追捧狂潮。毕竟,即使现在来看,它跨时代的创新表现依然亮眼。
大家都知道,乔老爷子为它赋予了多少灵感与耐心:
1.它是第一部携带有“视网膜屏幕”的概念手机;
2.它是第一部采用背照式摄像头的手机;
3.它是第一部安装了陀螺仪的手机,给手机玩家以全新的游戏体验;
4.它是第一部采用玻璃+不锈钢外观的手机,其做工与质料乃至整体工业设计,领先至今;
5.它使iOS4的功能更加完善,流畅度超过当时所有手机产品。
因为研发成本、设计成本以及生产线和工业设计原料等问题,一开始这部手机产能严重不足,供货吃紧。
但大众早已被媒介和发布会上的惊艳所打动,再加上苹果采取了饥饿营销策略,因此,这部手机上市仅半年,就导致其他手机因出货不利而大幅度降价,而此时,iPhone4的价格仍然高出了上市价格至少2000元以上,依然供不应求。
一个电子产品的体验感,最终都会归结到视觉体验上。这是乔布斯的经验之谈,更是他的人生使命所致。在此之前,他与所有其他人一样,是一个工程师,充其量是一个有想法不拘一格的工程师。
但人生中的那些经历彻底改变和塑造了他,使他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苹果产品发明者、创造者。并以一己之力,改变了电脑、手机、音乐、动画甚至零售业的行业形态。
徜徉于技术边缘:掌握当时硅谷人极少涉及的技能——工业设计。
如大众所知,并未受过多少美术熏陶的乔布斯,一直对物品的完美程度有着非常非常强烈的、极具个性化特征的追求。比如,他宁肯将房间里多余的物品悉数丢出,也不肯添置一件多余的家具;他的日常生活简洁到了极致,T恤加牛仔裤就是他的日常穿着。
在开始设计苹果产品期间,还以狂热的激情去研究建筑大师赖特的建筑作品。
如此投入之后,在二十四岁时,他就已成为设计领域的行家能手。他会趴在显示器上一个像素一个像素的研究图案,更要求工业设计师将电脑的外壳边缘,采用在他看来更为优雅的圆角——在乔布斯眼里,成功和智慧无关,更重要的是它。

希望控制人群和世界的领袖:双面乔布斯

熟悉乔布斯的人都知道他的双面性格: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他谈吐优雅,举止大方;在公司内部,他冷酷而苛刻,经常辱没甚至羞辱员工。
而关于他一心想要成为人群中的领袖这一点,科技记者罗波尔·坤季礼在《偶得帝国》曾经这样写道:乔布斯希望控制世界,而且他一点也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因为他一心只想着攻击他人。
在成为领袖影响众人的内驱力支撑下,乔布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沟通大师。而这一点,从他一开始说服自己的伙伴开公司赚钱,到25岁就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可以看出。
然而,此时的乔布斯,显然是天真、专横、容易激动、愤怒甚至横冲直撞的。
也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遭众人唾弃厌恶,一度失去了对一手创立的苹果公司的控制权。这个完美主义以及理想主义者被现实世界抛弃后,在再度创业的磨砺中,才逐渐开始变得圆融、冷静并具有自我控制力。

六年的磨砺修炼 成就一代宗师

被苹果公司开除后,乔布斯不得不面对这一令他抓狂的事实。
而他逃避现实的旺盛精力,不仅表现在连续六年创业失败,不得已收购了皮克斯动画公司之外,还表现在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譬如:在这期间,他曾经打电话问美国航天局,能否允许他登上挑战者号飞船(当时航天局官员甚至认为他会不听指令,自行打开舱门将自己放逐到茫茫太空中去,以此逃避现实)。
他去了苏联,希望在这片与美国完全不同的土地上,开设电脑学校,重新让自己的电脑在异国他乡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是东山再起;他跑到法国南部,希望以工业设计艺术家的身份,移民当地……
当一切逃避现实的做法统统失灵之后,命运牵引着乔布斯,重新回到自己擅长的计算机领域,更执着于产品细节的研发。
1996年,苹果公司负债累累无以为继;而此时的乔布斯正在动画、新图形界面技术、工业设计等方面大展拳脚,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和成就。于是乔布斯重新回到公司执掌大权,而此时他也终于安定下来,有了自己的第二个女儿。
无论是工作还是个人情感,此时的乔布斯都已过了年轻时运斧如斤、狂飙突进的年纪,而在岁月磨砺中变得寂静、圆融、有深度却不再随意呵斥他人,偏执并始终坚持将自己的理念贯穿始终。
这个曾经修炼中的产品经理,终于在生活的磨砺之下,真正变成了一个深海般深邃,而又极具判断力与影响力的创新者。
直觉来自哪里?思维又如何与之碰撞后产生创新?
我们着重叙述的,是他在现实中的实践。实践的背后,则是乔布斯一直以来都遵循和擅长的内在自我——偏执、追求完美、对细节苛刻、对事情如琢如磨、探索多个领域并集中在一个领域爆发。
一个人能够成功,或者把事情做到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必须将理念与实践充分结合。
但是,很多人论及乔布斯的成功时,都喜欢将乔布斯曾经说过的“相信你的直觉,它比思维更强大,能看见看不见的东西。”这句话,作为主要原因以及自己的行动纲领。以致于大众普遍就此认为:直觉>思维,思考<感触。

事实上,认真梳理乔布斯的工作和经历之后(《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一书中有非常详细的描述),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乔布斯大神,根本就不是一天练成的。
当乔布斯说“相信你的直觉,它比思维更强大”这一句话时,他也还只是个年轻人,彼时,他甚至都没有在车库创立苹果公司的想法。
从心理学上来讲,将这句话单独拎出来作为乔布斯的成功学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是对自己极其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如果年轻人真的按照“相信直觉”这个说法去实践,成功的可能性,不仅不高,还会摔得很惨。乔布斯说这句话时,还年轻、乖张、缺乏经验因为,脱离现实的直觉,并不能创造性地产生好的实践结果,它很容易让一个人因为知识与实践的短缺而陷入“自以为是”。
关于乔布斯的关键年份是1974年,在这年乔布斯与友人一起,去印度体验当地著名的“心灵之旅”。
年轻时候的印度朝圣之旅,让处于西方理性思维模式下的乔布斯,感触到了东方文化中的混沌、渺茫以及看似有理却缺乏现实依据的所谓智慧哲学,并让他深感东西方情感思维的差异,并说出了这一流传已久的“领悟”。
但事实上,纵观他后来的成就,与其说直觉在影响和左右他,不如说客观理性的实践,不断在现实中打磨自己的想法,让想法与直觉与客观事实紧密结合起来,才是乔布斯最终封神的终极原因。
普通人都喜欢讲“我相信我的直觉”,这句话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背后的实质是:人人都有直觉,直觉属于第一感性思维,最简单,最不费劲,最具有个人特征。
试问,谁不喜欢简单又彰显个性的“直觉”呢?
但是请注意,直觉的定义是: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感性认识。直觉是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累积的经验为依据的,而不是像唯心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是不依靠实践、不依靠意识的逻辑活动的一种天赋的认识能力。
如果我们能够厘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那么,你还会轻易相信直觉吗?
我们应该相信的是,乔布斯有自己天赋的认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在大量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将自己这一天赋直觉,逐渐变成了充分逻辑推理之后的观点以及实践的。而这,才是他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只有直觉而缺乏实践的人,会耗尽自己的天分而一无所获。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Mae, L., Carlston, D. E., & Skowronski, J. J. (1999). Spontaneous trait transference to familiar communications: Is a little knowledge a dangerous th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7(2), 233–24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