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唐代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代文学大师,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用实际行动影响着此后文风的走向。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写道:“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在韩愈去世两百多年后,公元1078年,宋神宗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并从祀孔庙。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也彰显了韩愈的影响之大。
对于韩愈,我们太熟悉了,他的很多句子我们耳熟能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等。
韩愈留给后世的不仅是这些千古流传的佳句,还有令人钦佩的气节与风骨。公元803年,韩愈为监察御史,当时关中大旱,灾民流离失所,而京兆尹封锁消息,谎称关中粮食丰收,韩愈上《论天旱人饥状》疏,但却惨遭诬陷,被贬;公元819年,皇帝派遣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为此他差点被处以极刑。
少年多困苦
虽然韩愈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家道突变,在其三岁的时候,其父去世,韩愈继而由兄长抚养,可是好景不长,他九岁时,兄长韩会因病逝于韶州任上,韩愈只能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
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写道:“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少年时的家庭变故对韩愈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在家族没落之后,韩愈的嫂嫂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日子过得很拮据。韩愈十九岁时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可是落第了,身无分文,生活无所依靠,恐怕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幸得马燧帮助,才勉强过日。
总之韩愈的少年时期过的并不如意,多磨难,但他深知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族的命运,唯有勤奋读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
从落魄少年到一代文学大师,韩愈经历了诸多的磨难,三次科举考试落第,三次博学宏词科考试失败,多次被贬,但他一直在努力,努力的增长自己的见闻,努力的实践自己的文学理念。
韩愈的人生逆袭靠的是一个“勤”字,勤能补拙,正如他在《进学解》中所写:“ 业精于勤,荒于嬉”。若论文学天赋,韩愈的并不高,他不能像李白斗酒诗百篇,也不能像王勃即兴而作《滕王阁序》,但他勤奋读书,不断的练习写作,终成一代文学大师。
韩愈的一生都在践行“勤奋”二字,他深知勤奋能带给他什么,正如他诗中所写:“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话:“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当你看到别人辉煌的成就时,你更应该看到这辉煌背后所付出的汗水。无论在何时,付出与收获都是成正比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