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行动,方可解千愁
“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问题的背后,就是答案。
懂了那么多道理,那就用这些道理,去指导自己过好一生。
答案很明显,却还是问出这个问题。
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底层,隐含着深深的焦虑,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人在弱小时
当一个人弱小的时候,总是感觉到周边一阵阵的恶意。
- 遇到事情,容易力不从心;
- 与人交往,会受到伤害。
然后,错以为自己就是那个倒霉的仔。
心理学有一个 ABC 理论: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件,产生的不同情绪和行为反应。
- A 是指诱发事件,客观存在的;
- B 是指个体对事件的看法,主观存在的;
- C 是指个体做出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真实的世界,就是 A,不会刻意针对谁,也不会特意不针对谁。
C 是结果,不是影响因子。
于个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 B,主观的想法。
为什么会产生不顺的心态?
就是因为弱。
弱者的弱,往往是全方位的。
当年不能踏踏实实坐在教室学习,现在不能老老实实呆在公司搬砖。
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最后,陷入焦虑、愤怒、恐惧、逃避的情绪漩涡中。
行动是最美的语言
人在弱小时,困在情绪的漩涡之中,动弹不得。
每天不停消耗自身的能量,什么事情都做,一天下来,也精疲力尽。
唯有行动,方可打破枷锁。
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就是行动的开始。
思想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行为也会同样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思想。
在情绪低谷期,毕淑敏老师给的建议:
- 安静地等待,好好睡觉,像一只冬眠的熊
- 锻炼身体
- 和知心的朋友谈天
- 多读书
- 趁机做家务
这些动作,都是在休息,让自己度过难熬的时刻。
回到社会,问题还在,焦虑同样在。
所谓行动,就是去做那些让自己成长的事情。
成长,就是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能力不会凭空出现。
1、需要学习
人的本性是抗拒学习的。
越是高质量的知识,学习起来越吃力,很容易放弃的。
仅仅是知道,那么知识是别人的,带给自己的只有焦虑。
只有通过思考与行动,
把知识剥碎了、揉细了,不断消化、吸收,
才能属于自己。
2、边学边做
很多事情,是想不清楚的,也学习不到的。
一定要先动起来,边学边做。
学习一点基础知识,就可以行动,在行动中发现问题,继续学习与思考。
一切都来得及。
心怀感恩之心
曾国藩:
“凡是富贵功名,都是命中注定,一半是靠人的努力争取,一半是由上天决定。”
人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不要纠结。
做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这件事,看着有点矫情,却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
为什么这么说?
求不得之苦,是指想要的得不到,内心就会痛苦。
努力、奋斗,都是在向外索取。
都是为了生存。
生存所需的物资,都是自然界给予的,所以活着就要感恩。
如此活着,内心更容易愉悦。
要得太多,能力有限,不学会平衡内心,
就会惶惶不可终日。
凡事尽力而为,结果顺其自然,内心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