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贡茶之一:千里迢迢贡茶路
作者:初旭
长江边上的泸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从蓝天白云间俯瞰整个版图,就像一只不规则的哑铃,亦像一条横亘在川滇黔大山深处的扁担。这条扁担的受力点便是大美纳溪。它一头撑起乌蒙大山,一头拉着川南丘陵。一头挑起古蔺叙永,一头连接江阳、龙马与泸县。一头翘起浓香鼻祖泸州老窖,一头担着酱香大咖郎酒仙潭。整个纳溪四方如印,堂堂正正,稳如泰山般坐落在山地与丘陵之间,就是这方温润如玉、刚柔相济的土地,成就了纳溪贡茶存在的价值。
纳溪,坐落在长江岸边,滚滚长江冲出十万大山的封锁,披荆斩棘而来。整个区域沿着江岸一字型摆开,长达几十公里,上游抵至江安,下游直抵江阳。如果说宜宾江安是长江第一县,那么纳溪便是万里长江第一区也不为过。这片土地还有一个乳名叫云溪,一个云字,加一个溪,可见这里气候之温润。不管纳也好,云也好,始终与水息息相关,与溪心心相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纳溪是一方潮湿的土地,从地理环境上来分析,它坐拥长江,又接近云贵高原,有充足的阳光与透明的空气相伴,在纳溪我们找到了这里出产纳溪贡茶、中国特早茶的充分理由。有一定茶叶常识的人们都会发现,茶叶一般多种植在丘陵且排水性好的地域。它喜欢温泽也喜欢潮湿。既要阳光充沛也要雨量充足的地方,最好在海拔1500m左右,云雾缭绕处。纳溪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纳溪,恰到好处,纳溪,特早茶的最佳选择。
纳溪因三国时期“蛮夷纳贡出此溪”而得名。纳的本意是指丝被水浸湿,同时也指缴纳、纳质、纳采、纳吉,纳聘、纳征、纳币、纳礼、纳贽、纳受、纳下以及相关的“察纳雅言”“ 开门纳众”“ 招贤纳士” 等等,从纳的字符信息中,无不包括了贡献,收入,接受,享受,缴付,补缀等含义。相传,很早以前,纳溪就以温润适宜的气候盛产早茶而著名,并被皇帝钦点为贡茶。人们为了朝贡,便将当地茶叶精心包装,通过永宁河、清溪河等水运到江门峡口,由于“拍岸惊涛奔雪浪,穿空乱石闭江门”之险要,故将贡茶由船舶改马驼,一个“上马”的地名,千百年来,历经风雨雷电,稳稳地钉在那高高的山脊上。那如蚁的马帮穿越在乌蒙山腹地,那叮当的驼铃摇落几多黄昏落日与凄清冷月……沿着那盐马古道,沿着那龙场驿站,纳溪贡茶跨进中原大地,走进繁华长安……当李白从江油走出来,站在蜀道边一遍遍高吟“蜀道难”,为巴山蜀水的悲壮与奇绝感慨之际,不曾想到地处川南的纳溪人,早已从另一个角度找到了突破口,让纳溪茶走出了难以逾越的盆地,“纳贡之溪”让人牢牢地记着了这段历史。在今天的经济背景下,泸州白酒市场的饱和,纳溪茶业重拾辉煌,是不是也为我们开启了另一道窗户呢?这个新的课题,无疑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个初春的上午,阳光特别怡人,我们一行沿着长江岸边漫步,逆江而上,很快发现,纳溪这段长江流域特别有意思,端端几十公里,就有倒流河、永宁河、野鹭溪、花贝溪、清溪河等支流汇入,而长江则像一位雍容华贵,气度非凡的母亲,将这大大小小的溪流接纳怀中,一展长江母亲河“海纳百川”之气派。一个简单纳字,一个不同凡响的纳字,将纳溪这方土地上的人文地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一个纳字,纳天、纳地、纳山、纳水,纳人,纳歌、纳茶,它既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境界,试问天下人,谁人敢纳?维我纳溪是也。(征求意见稿)
相关链接:
纳溪区隶属于四川省泸州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之南,永宁河下游两岸,东经105 °09′~ 105 °37′,北纬28°02′14″~28°26′53″之间,东连合江县,南接叙永县,西界宜宾市 江安县,北邻江阳区。
纳溪区,因三国时期“蛮夷纳贡出此溪”而得名,又名云溪,有“海纳百川”之意。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建县,1996年7月1日,纳溪撤县建区,为泸州市纳溪区,结束纳溪建县764年历史。
纳溪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幅员面积1150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为47.06万人(2016年),辖12个镇3个街道,拥有天仙硐风景区、云溪温泉、凤凰湖景区、护国战争纪念馆等景点。
纳溪区享有 “中国白酒酒庄文化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重点产茶县” 、“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特色竹乡”、“中国民生建设百强区”等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