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考点与题型梳理
典例探究
(2021年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参考答案:15. B 只是单纯的景物描写,由下句庐峰可知。
(2021年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参考答案:
15.C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认为无论是为官,还是成为平民百姓,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没有什么不同,做事都不能欺骗。
选项考点设置
命题范围包括局部赏析和整体赏析,命题角度有内容理解、情感态度、表达技巧、语言赏析等。
1.基础知识。如体裁判断错误(如古体诗与近体诗,律诗与绝句)、字词理解错误(如“贫”与“穷”的区别、“危”的释义等)。
2. 手法。如手法判断错误(借喻和借代)、手法分析错误(动静、虚实、视听分析反了)、手法无中生有(未使用某种手法,如未使用拟人、用典等手法)。
3. 理解赏析语言。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析诗眼或析炼字);(4)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4.情感、主旨、人物形象、意境分析错误。
如送别诗中离别之际乐观豁达的诗人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勉励,而选项中分析为表达了离别之际依依惜别之情。(即错误)
如边塞征战诗中通过描写边地独特的自然景物,营造了苍凉壮阔的意境,而选项中将意境概括未恬静幽美。
5. 诗歌内容理解错误。
需结合诗歌整体内容来理解判断。如整首诗歌内容为描写暴雨发生的过程,首联描写的是暴雨前的景象,而选项中分析为暴雨中的景象。(即错误)
诗歌内容理解思路
1. 看题目。大多数题目都起到了概括诗歌内容的作用。
2. 看作者。知名常见诗人需结合诗人形象特点,如李白傲岸不羁、杜甫忧国忧民、苏轼乐观旷达、陶渊明寄情山水、辛弃疾慷慨愤师。不知名不常见诗人往往需结合注释中的背景介绍来理解。
3. 抓住意象、结合选项一一比对分析,想象诗歌画面,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绪与情感。
总的来说,诗歌内容理解与文言文翻译有很大的差异,文言文翻译以字句直译为主,而诗歌理解重在抓住题目、作者、注释、选项、意象、意境进行联想与想象。
例题分析
1. (考查基础知识、手法)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答案】 BD
【解析】B项“属于古体诗的一种”错误,应是近体诗;颔联上句写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属于静景,颔联下句写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属于动景。
【译文】在这乱世之中,江月依然那么明亮可爱,但它应该懂得流亡在外的病人的心情。看北斗星柄渐渐横斜,仿佛就落在洞庭湖畔广阔的原野;听画角声声凄惨欲绝,萦绕在这泊舟近处的岳阳城。饮酒解愁,反而增添了眼泪,我的愁思就像酒和泪一样四处飞溅;浪涛卷起,引发了我的思归之心,让我暗自吃惊。多么想打听一下南宋朝廷近来的消息啊,可眼前,群盗正在四处流窜纵横。
2. (考查基础知识、手法)
深湾夜宿 王勃
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
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农调砧④。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危险的山上。
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D.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
E.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
【答案】 AD
【解析】A项错在对诗中“危”的理解上,这里的“危”是高的意思,不是指危险。D项“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错,应是第一句与第四句写近景,第二句与第三句写远景。
【译文】小路靠近险峻的山壑,村落盘桓在高大的山上。远处土坝消失的地方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时隐时现。夜晚,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此时山中的孩童还在江边整理船只,妇女还在忙碌的用捣衣石洗衣服。故乡远在万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3. (考查基础知识:古今异义)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接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星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答案】B
【解析】B “男儿屈穷心不穷”中“穷”指“理想困窘,不得志”,不能理解为“贫穷的生活”。
【译文】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4. (考查手法)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C.“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D.“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E.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答案】CD
【解析】C、D(C是借喻,不是借代。D“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马儿气宇轩昂,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未来得及解下马鞍,就想要在芳草中醉眠。多么可爱的清风明月啊,千万不敢叫马踏碎了水中的月影。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第二天在杜鹃鸟的叫声中清醒。
5.(考查意境)
寓驿舍①
[宋]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答案】A
【解析】A.“恬淡幽静”错,首联营造了荒凉幽寂的气氛。意境分析错误。
【译文】街坊上一所年代久远的驿舍紧闭着红色的大门,穿着缝补衣裳的远行者再次走进这家驿站。行走九万里,鲲也会变成鹏,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旧地,大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环绕庭院的竹子又长出了新笋,解下腰带去量旅馆庭院中的松树,发觉它比过去又长粗了。只有墙壁上的诗句仍然还在,只是蛛网尘封,灰尘和墨迹。
6.(考查内容理解)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宋 · 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①,一饱便应哦四休②。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③。
①三已:三度或多次罢官。《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②四休,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③下邳侯:本指靴子。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夏至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作者喜出望外,于是不禁展望起秋天时候一片丰收的美丽景象。
B. 颁联描写久旱无雨、禾苗半枯、暑热难耐的情景,意在村托夏雨之及时难得,暗扣了题中“喜”字。
C. 诗人欣喜于甘霖过后繁花盛开、绿意盎然、白鹤绕飞的聚象,隐隐流露出自己恬淡宁静的隐逸情怀。
D. 全诗基本上未直接写雨,而是通过侧面描写加以烘托,却能让人感受到雨润万物、涤荡烦忧的价值。
【答案】A
【解析】A项“于是不禁展望起秋天时候一片丰收的美丽景象”错误。“麦欲秋”指麦子即将成熟,是说遇到甘霖,大地焕发生机,重现了梅黄麦秋的景象。
【译文】夏至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作者喜出望外,大地焕发生机,重现了梅黄麦秋的景象。从去年到现在久旱无雨、禾苗半枯、暑热难耐,我们遍地祷告,大汗淋漓。对于多次罢官,我从未感到懊恼,粗茶淡饭已非常满足。甘霖过后繁花盛开、绿意盎然、白鹤绕飞,这种景象哪里是做官时能感受到的啊!
7. (考查内容理解)
有美堂①暴雨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②。
〔注〕①有美堂:在杭州吴山上。②鲛室:传说中人鱼的宫室。琼瑰:本指玉,在这里形容海水。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脚底一声雷”和“顽云拨不开”既写出了雨中的景象,又凸显了有美堂的环境特点。
B.颔联用动同连缀意象,摹写风雨在空间的纵横之状,给予读者强烈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C.颈联连用两个比喻,分别诉诸视觉与听觉形象:前句写江水的高涨,后句写雨声的响亮。
D.诗歌以雄奇的笔调描写诗人于有美堂所见:骤至之雨由远面近、横跨大江。
【答案】A
【解析】A项写出了雨中的景象错误。应是雨前的景象。
【译文】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雨即将来临。而随风而至的雨却已从东飞来。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雨声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这一场暴雨也许是老天爷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来,好写出许多气势如翻江倒海的诗篇,所以特地将雨洒在他的脸上吧。
8.(考查情感分析)
送蒋颖叔帅熙河①二首
秦观
天马蒲萄②隔玉门,汉廷谁更勇如尊③。
行台④晓日屯千骑,祖道春风属一樽。
莫许留犁⑤轻结好,便令瓯脱⑥复游魂。
要须尽取熙河地,打鼓梁州看上元。
【注】①熙河:路名,宋代时治所在熙州(金甘肃临洮),曾被吐蕃等政权控制,后收复。②天马:古西域大宛马。葡萄:骏马名。③尊:指汉代勇士王尊。④行台:大臣出征所驻之处。⑤留犁:古时匈奴人使用的饭匙。⑥瓯脱:边界屯守之处,泛指边界。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首句以“天马”“蒲萄”等具有西域色彩的意象,将思绪带到遥远的边地。
B.第三句中“屯千骑”写出行台军队的威风,“晓日”为画面增添了明亮色彩。
C.第四句主要描写送别的场景,用“祖道”点明送别,用杯酒以壮行色。
D.这首诗虽有依依惜别的伤感基调,但整体上是慷慨激昂、令人振奋的。
【答案】D
【解析】D项“依依惜别的伤感基调”错误,全诗提及送别的只有“祖道春风属一樽”一句。但并未流露出伤感之情。
【译文】天马和蒲萄远隔在玉门关之外,汉廷中没有人能像王尊一样勇猛,宋廷中也没有人像你一样英勇。天刚亮,行台就屯聚了上千的骑兵;出行前,祭祀路神并为你饯行,在春风中邀你饮酒一杯。不要轻易答应匈奴人与他们结盟交好,以至于让边地再生飘荡无定所的幽魂。你必定会全部攻下熙河这块失地,到那时我在梁州等你一起在上元节打鼓游玩。
强化练习
1.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 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 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诗人大妹,因封长安县君,故称。时诗人将使辽,行前以此诗赠妹。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年轻时就看重离别,年老了,即使相逢也会引起心中的伤悲。
B“三年”“万里”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表明兄妹分别易而会面难。
C.此诗抒写了兄妹之深情,表达了诗人对妹妹长安君的担忧不舍之情。
D.全诗未用一个典故,以家庭生活细节人诗,语言传神,质朴自然。
2. 简吴郎司法①
杜甫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
古堂本买籍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
却为姻娅②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7年,杜甫寓居夔州之时。②姻娅:泛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以诗代信,从客人来处写起,叙吴郎借居瀼西古堂前后之事,写得至为亲切。
B.颔联的上下两句交代诗人购买瀼西古堂的初衷:既因其开阔敞亮,又因可设宴交友。
C.颈联描写秋天的晨景,由“风江”“乱帆”“飒飒”,可见清冷、肃杀的秋气之重。
D.全诗情感深切低沉,意境浑厚开阔,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D.“意境浑厚开阔”错误,“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两句是古堂的外景,写秋天清冷、肃杀的晨景;其它内容主要为叙事。
3.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两句劈空而来,采用鲜明的对比的方式先发议论,夺人眼球,发人深思。
B.颔联承接上联,诗人既赞颂了胡逸老的高贵品格,又借典故表达了美好祝愿。
C.颈联一个“出”字,化动为静,手法巧妙,与“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尾联总收全诗,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之气自能涤荡心灵,使人灵魂澄清无滓。
4.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答案
1.C “担忧”这一情感无中生有,此诗主要抒写兄妹聚少离多、相见难分离苦的情感。
【译文】年轻时别离,那种情意让人心情沉重;如今老了,连相逢也使我感到伤心。随意准备些饭食,以供我们言谈说笑;灯火昏暗,我们互相交流着平生的经历。我正为兄妹被湖海阻隔、多年不见而伤情,想不到又要冒着风沙出使到万里之外的异域去。要问我再会的日期是哪一天,等到大雁南飞时,会有我寄来的书信。
2.D 对这首诗的情感、意境、风格分析有误。这首诗表达诗人与吴郎的情谊,情感真挚,意境朴实温馨,风格也不属于“沉郁顿挫”。
【译文】有客人乘船从忠州来,我派人骑马把客人安置在瀼西草堂。原本买下草堂是因为其宽敞明亮,现在我把瀼西草堂借给你居住,我停止在那里的宴饮交友活动。云、石光芒闪烁,高高的树叶中透出曙光;秋风飒飒,江水滚滚,船帆远近错落,秋色浓重。草堂现在成了和姻亲往来的地方,可允许我闲坐高轩排遣愁闷?
3.C“化动为静”错误,应是“化静为动”。
【译文】藏书万卷可以用来教子,留金满箱往往成为祸灾。能与贫人共享年谷,定有明珠生长在蚌胎。山景随着宴坐如画图呈现,水声透过夜窗像风雨传来。观山观水都能领略妙趣,还有什么能污染心灵呢?
4.D 词末两句是说那里的虾鳅任你饱餐,我当看你乘风归来。“听君飞去饱时来”中的“听”字是“任凭”的意思,可依据教材李密《陈情表》一文中“听臣微志”的“听任,允许”之意,而选项误解成“听觉”,所以D项手法分析有误。
【译文】溪边的鹭鸶,让我来告诉你:“溪里的鱼儿数量有限,我怜爱你你也应当怜爱这些鱼儿,要物我和谐相处。看那边的沙滩远浦,有很多跳动的小虾、泥鳅。那里的虾鳅任你饱餐,我当看你乘风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