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题】| 踏着春天的脚步

踏着春天的脚步
 ————来自绿色辽宁的报告

绿化祖国,不仅仅是一个振臂呐喊的口号,更需要的是在实际行动中所付出的汗水与勤劳,当然,还要承受许多艰难与代价的勇气。近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干四年、绿化辽宁”的目标。自从“十一五”以来,辽宁省以造林绿化为主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累计造林2700多万亩,相当于全省国土面积的12%;森林覆盖率达到38.2%,比五年前提高了3.07个百分点;辽宁的人工林面积和蓄积分别跃居全国第12位和第6位。森林生态系统的蓄水、保土、固碳、净化和防护功能进一步充分显现。
辽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林业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林业产业含林下经济,也包括林产品加工。辽宁林业产业的增长速度连续几年全国领先,在全国的排位逐步上升。据去年末的统计,已由2007年的全国第14位上升到全国第9位。林业产值历史性的突破了1000亿大关。去年实际达到了1238亿,今年有望突破1500亿。林业产业是在现有经济发展中最快,也将逐步成为主导产业的支柱产业……
一条绿色长城,拯救了一百多万农民
           一

崇高的理想,需要崇高的心灵。一条逶迤千里的绿色长城,记载着的是最可敬的人,在绵延不绝的历史时代,几十年不过是一瞬,一瞬也许就是永恒。这些可敬的人呀,他们用智慧与汗水,筑起了绿色的长城。他们步履沉重,带着榫头般的信念与累累血泡的步履,蹒跚而又整齐,疲惫而又执著,潮奔在辽宁西北科尔沁沙漠的边缘,神奇地建设了誉为绿色长城的千里大林带,这不是一个传说,但比传说更富有传奇性。
风沙遮天盖日、肆意宣泄,天地为之失色,山川一片混沌。接连播种了七茬的农田,好容易庄稼长成一指高了,又被风沙连根拔起,刮得无影无踪,102万农民简直谈沙色变。2008年末,也正到了过年的那几天,风沙比往年更加残暴地席卷了整个辽西北地,农民们晚上关门睡觉,第二天清早风沙掩埋了家门,只得从窗户中爬出去清理门前的沙子。充满智慧的人类,已经被风沙折磨得束手无策,这样的兆头预示着庄稼一年的收成。电波传递着险情,灾情就是命令,这条短讯以最快的速度送达时正是深更半夜,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心急如焚,同受灾的农民一样心碎,民以食为天,站在农民的角度上谁都会心酸。确实,每年科尔沁沙地的侵袭,正是他心中的一个结。陈政高省长犹豫再三,还是拨通了辽宁省林业厅长曹元的电话。
深夜,电话铃响了,曹元厅长接过电话,是(当时)省长陈政高打来的,省长对曹元厅长说:“科尔沁沙漠一分一秒不能再拖了,沙漠正在夜以继日地南侵,要保证农田的收成,必须建立强大的屏障,这个屏障就是林带,要建立一条绿色的长城阻止沙漠的继续南侵。”世上沉重的还是人心,刚刚上任不久的曹元厅长接到的不仅是一个通知,更是一个神圣的使命。人生有许多推不开的负担,也是不愿意推卸的负担,既然不愿意推卸,那就得好好干下去,曹元厅长整夜未眠,他要给省长陈政高一个满意的答复;要给饱受风沙折磨的辽西北百姓一种安逸的生活。
农历2008年腊月26日,曹元厅长召开一个紧接治沙会议,面对着自己的得力部下,曹元厅长很严肃地说:“省委、省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国土安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加强沙区的综合治理,把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工程计划重点向这一区域倾斜,不断加大沙区治理力度。辽酉北地区各市、县把防沙、治沙、固沙作为工作重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实事求是地说,风沙侵袭的危害尚未从根本上解除,沙化土地扩展的趋势没有得到彻底的遏止,这里的生态环境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鉴于此,省委、省政府决定要进一步加大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力度。从今秋开始,集中力量建设东起昌图三江口西至凌源小城子,全长1044公里,宽约2公里,途经昌图、康平、彰武、阜蒙、北票、朝阳、建平、凌源等8 个县(市)、71 个乡(镇)场,161 个行政村的防风固沙工程,以有效地阻止科尔沁沙地南侵,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和人居环境,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耕地进一步减少,保障这一地区及全省的国土安全。具体的建设方案,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已向大家作了介绍,这个方案是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4 个市林业局长、8 个县分管县(市)长、林业局长讨论修改,并经有关专家论证完善后报请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的。这个建设方案,明确了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工程建设的内容、范围和治理模式、技术规范、资金筹措方案、效益分析及保障措施等。下面我从林业厅组织、指导、协调的角度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一、建设原则和任务安排: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科学治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二、资金筹措和工程管理:在国家林业工程和省政府定额补助的基础上,不足部分由所在的市、县政府筹措解决;三、建设组织和工作要求:建议各市政府把此项工程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力度,细化任务,明确责任,扎实工作,抓好落实。辽西北边界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让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高效地完成辽西北边界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为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子孙万代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大家一片喝彩声,最后曹元厅长对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院长王世铭托付重任:在造林季节以前,尽快进行外业调查,拿出规划文件来。王世铭院长深深吐了一口气,他能感受到农民生活在风沙蔽日中的困难中,但是时间短、任务重,何尝对自己不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呢!眼下又到了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希望和家人团圆,一起守岁。另外还有17位外省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买好了机票,看来由于时间紧迫,不得不退了票。王世铭在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内部开了一个会,决定由副院长肖百辉与生产科科长张士利带队从三江口镇逐块地调查。

风沙撕碎了宁静的冬日,肖百辉身穿工作装带着50人来到白雪覆盖的原野,雪以博大的胸襟,包裹着裸露的大地。有人说雪是冬的灵魂,尽管风沙漫天,但是白雪依旧圣洁。雪如寻梦的蝴蝶,飘落在这队工作人员的身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大家踏冰卧雪,在饥寒交加中工作。没有路,雪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远处的村庄传来爆竹的声音,过年了,最深最冷的不是夜,而是孤独。从腊月26日到正月初三,这队调查人员忘记了年夜中等候他们的家人、忘记了在雪地中无声无息地增长了一岁、忘记了呵气成冰的寒冷,一心一意地工作,寒冷侵蚀了他们的身体,孤独沧桑了他们的容颜,永不可灭的是亮在心灵深处的那盏灯光。什么地质栽种什么树种;什么树种用什么技术成活率高……艰辛岁月、吃苦受罪,人心换人心地说:还有比他们更崇高的人吗?崇高是忘我的奉献,崇高是无与伦比的高尚精神。
在7天中,肖百辉带着的这群队伍走过昌图县、康平县、阜新蒙古自治县、北票市等,规划出全长1044公里、宽2公里的边界防护林带图,回到家,憔悴得连家人们都不敢认他们了。当他们把这份规划文件交到曹元厅长手中,肖百辉这个堂堂七尺男儿说不出是欢喜还是辛酸,这时,一种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他认为人生是由奋斗、坚韧和微笑组成的,而奋斗占了其中绝大部分。当省长陈政高看着这个浩大的工程图时,坚决地说:“我省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辽宁境内千余公里的科尔沁沙地绿色阻沙带建设。”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尽管从1978年“三北”防护林不断建设,可这片沙地还是夜以继日地走进了辽北地区,距离沈阳市只有40公里,如果不大搞植树造林,很难固定它顽强的脚步。大搞植树造林又是何其困难,农民也明白植树造林可以防沙、治沙、改变生态环境,可是他们要的是立竿见影的收获。
几个农民聚集在谈论说:“出去打工还能拿几个现钱,种了树猴年马月才能生长成材?以前又不是没种过。”
另一个农民撇撇嘴说:“也许是一阵风罢了,我压根就不相信。”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说:“我委屈死了,嫁到这里,一年吃不上两顿饱饭,就吃沙了,这回真的上面下决心治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年轻农民开玩笑说:“这里要是过腻了,就和我私奔吧,我带你离开沙地,咱到北京去,保管你吃香的喝辣的。”妇女放下孩子,和年轻人厮打着,孩子吓得哇哇大哭着。农民的底色是朴实,朴实的人民每时每刻都想着过上幸福的日子。农民们不能正确理解,这就需要村干部去做领头羊了。
若保护农田,必以树为墙。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条治沙的必经之路。
吴延东:48岁,已经在七家房子镇杏山村连任7年大队书记。他是一个退伍军人,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他选择了拥抱与品尝。没想到他的一些很有思想的话,超越一个学者:在我48年的生活里,如果问我得到了什么,那么,我的回答就是我栽过许多树,树不但可以阻挡风沙,而且用途很广,如造纸、盖房、做家具。我知道自己很快会老的,只要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我把亲手种植的树林传递给我的后人,那才是一种慈祥的美。
绿树成荫、鲜花满天是他心中的梦,今日他终于圆梦了。几年之前,他带着一对双胞胎儿子在萧条如秋雪的沙地上植树,他是大队书记,是村里第一个带头植树的人。吴延东曾经无数次挨家挨户地劝过村里的人,可是遭来的却是冷言冷语。回到家里,他对上中学的一对双胞胎说:“儿子们,爸爸在没有参军的时候,咱们村里的树一片连着一片,当爸爸从部队转业回来,树没了,风沙遮蔽了爸爸的视线,爸爸看着这副惨不忍睹的场景,泪不知何时,浸湿了双眼,孩子们,你们见过野鸡吗?”
两个儿子同时摇头,惊异地问:“爸爸,我们村里曾经有过野鸡吗?”吴延东硬硬地咽下两眼窝子泪水说:“有过,在爸爸童年的时候,经常看到色彩斑斓的野鸡,老人们说是神鸟,捕不得。现在树没有了,野鸡,没有了,只有风沙。孩子们,你们有决心和爸爸植树治沙吗?”
两个孩子听话地点了点头,父子三人的一腔情绪喷泻而出,澎湃成绿色的汪洋。于是,这就这样毫不迟疑地起程了,他们把裤腿裹得严严实实,戴着风镜,扛着树苗,艰难地迈着脚步,在风沙漫天的野外植下第一棵树,接着植第二棵,半个月之后,已经成了一片小小的林子。大儿子背水浇树的时候,惊喜地呼喊着:“爸爸,我看见绿芽了,我们植的树活了!”这原本朴实无华的惊喜,如盲人伸出心灵的双手,摸索着试图将碎砾缝合,将残缺还原,让精魂回到每一棵树的身体之中,将每一颗沙子归还给早已消失的土壤……
父子三人相拥着看着刚刚抽出的新绿,心潮澎湃,那暗哑、低回、苍茫、悠长的心颤,那历历在目、无边无际的沧海桑田,那潮起潮落风沙蔽日的苦难与辛酸,那生命无处不在的脆弱与坚强、隐忍与抗争,除了激动他们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植下一片树,就是哺育一世生命,每个人都可以让这世生命光华烨烨、流芳不凋。
吴家父子种下的一排排小白杨,小白杨的茂盛成长,召唤更多的人看到了生机,看到了希望。村里的老人们看到吴延东植的树成活了,便让儿女们也去植树。恰好这个时候,省政府为了鼓励农民植树,植每亩林田补助三百元。农民顿时积极起来,有个别人家还是纹丝不动,当吴延东背着树苗到家里做思想工作的时候,人家却说:“我们不稀罕那几个钱,谁爱挣钱去挣好了,我们不要。”
于是吴延东开始耐心调解说:“再等几年,人家种植的树木都能卖钱了,你们一分钱也捞不着,对你们来说公平吗?那不是一笔很大的损失吗?”对方油盐不进地说:“少来这一套,我们就是不想栽树。” 
吴延东不得不使出最后的一招,假装生气地说:“你们不栽也好,上面既然拨款让大家栽树,就是痛下决心要治沙,如果你们家不植树,我就把你们告到县里,让县里来人罚你们。”这一句可真管事,几家钉子户乱了阵脚,不得不把吴延东送来的树苗拉到自己家的沙地里,吴延东亲眼看着他们一棵一棵地栽。然后,再去验苗,没成活的树苗马上补植,俗话说:宁为人下人,不为树下树。如果补植晚了,新栽的树就很难长大。
七家房子镇绿了,夏日的蝉鸣一阵接着一阵。寒蝉很容易让人想到风沙中的农民,在风沙面前,他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现在,稳固了风沙,粮食高产了,干旱的天气开始下雨了。一天吴延东在暮色匆匆的林带中看到一只苍鹭,如同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老人,一只脚藏在腹下,另一只脚直立着。吴延东一阵惊喜,终于引来野鸟了。野鸟来了,生态环境改变了,世上很多的对应物让人迷醉,他们之间的联系已经根深蒂固了。黄蜂、蚂蚱、绿叶、无尘、洁净、野鸟,千亩高墙一般的林带,它衡量着人们精神抵达的深处——那是鸟语花香、万木峥嵘的生活状态,已经很真实地走进农民的心里了。
吴延东的治沙故事讲完了,他是一个纯粹的东北汉子。在他心底厚厚的尘埃被绿色拂去了,他把一对双胞胎儿子送到部队,儿子们的心里牵挂着树。他们多次打电话问父亲:“爸爸,我们植的树长大没有?” 吴延东对两个儿子说:“树长高了,天晴朗了,运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群鸟归巢的喧哗。林子里有狼了,等你们回来爸爸带你们到林子里采蘑菇……”
在永恒的天空里,谁都是临时的云彩,在永恒的大地上,只有树木才是永恒的衣裳。一片树林,一个带头植树的大队书记,他们都是千里大林带的一个点,正因为有了这样无数的亮点,辽西北边界千里防护林才会永久地造福于人民。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把某一首诗照亮、打湿、使它染上了朴素的香气。树林里鸡鸭成群,千里的树林,世上有多少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人类的目光,就应该锁定在这样伟大的工程中。
创作感悟:
一地清香
入夜,站在千里大林带中,心的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感应——可敬的辽宁人啊!你们让世人敬仰,你们做出的事业是一段传奇,那是沉醉在绿色梦想里跳跃的舞蹈,没有华丽的舞台和灯光,没有穿破耳膜的喝彩声和雷鸣般的掌声,只有几颗落寞的星星陪伴着,心随着夜空带着微醉的音符和不想落单的琴音向远处流淌。从一个点出发到另一个点收尾,有沙地、石子山、沟沟坎坎,变成一道绿色的风景,然后经过岁月的涂抹,再一次轻轻地安放在时光的彼岸。就如同恍若隔世,似一抹影子漫进了地球灵魂的深处,静静地聆听那缠绕成丝的屡屡故事,一种朴实的气息如烟如雾翩飞成云。梦的时光里,始终吟唱着春花秋月,你们清楚,多年之后你们已经不属于做梦的时光,但你们的后人心中深藏的一份感恩已潜伏在心海中,保存在记忆的某个角落里,偶尔也会牵动心的思绪,还依稀徘徊着那柔和的目光,凝结成天空中盈盈的银河,飘散一地的清香。
本栏目主编:宋蔷
作者简介:阿娜尔古丽,党员,维吾尔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国际写家协会终身签约作家。出版长篇报告文学《踏着春天的脚步》;出版长篇小说:《红盖头》、《花轿》、《秋蝉的嫁衣》、《柳如是》、《压寨夫人》等。长篇报告文学《森林城市的崛起》由中国绿色时报连载。长篇小说《森林中的红盖头》由《生态文化》连载。《守林世家》由《生态文化》连载,已经出售影视版权。中篇小说:《糖水玛娜》被中央财经大学阅读课本录用。参与十余部影视剧。在国内期刊:《西部》、《飞天》、《地火》、《上海文学》、《天津文学》、《民族文学》、《青年文摘》、《生态文化》、《世界华人》、《华人》、《半月谈》、《塔里木》、《读者文摘》、《楼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华北信息报》、《共富天地》、《河北教育》、《东莞文艺》、《中国绿色时报》、《新视野》、《南方周末》、《解放军日报》发表小散文四百多万字。
(0)

相关推荐

  • 【绿荫下的感恩】第四期

    绿荫下的感恩 lvyinxiadeganen 作者:张伟 第三部分 沙乡黄天 歌曲:人民的名义 作词:孙建国 作曲:赵冠华 演唱:杨一流 狂沙巨手 边界上新立的1.6米刺线杆,以前的刺杆已经被流沙埋得 ...

  • 酒泉市金塔县:绿意环绕山水美

    清晨的金沙湖,碧波荡漾,胡杨树绿树成荫.漫步在湖边,天空湛蓝,举目四望,满眼皆绿,让人恋恋不舍.如果不是亲自来过,你大概不会相信这竟然是一座西北小县城. 酒泉市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西北部,自然环境恶劣干 ...

  • 【阅读悦读丨散文】李林樱《沙漠瑰宝——神奇的大青沟》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李林樱 [作者简介]李林樱,原名李弘,四川省成都市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学专业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原为<城市改革与发展>杂志 ...

  • 课程资源•自然生态|敦煌会是下一个楼兰吗?

    敦煌会是下一个楼兰吗? 西出阳关沙漫天 国人对于西部的传统印象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黄沙景象,得益于盛唐边塞诗人们的才情,那些描绘西部的优美而苍凉的诗句,成为口口相传的名 ...

  • 探索多种治沙模式,黑龙江泰来县—— 40多年,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探索多种治沙模式,黑龙江泰来县--40多年,筑起一道绿色屏障本报记者 郝迎灿<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06日 第 14 版). 大兴镇群众在北沙坨子植树.资料图片 8月24日, ...

  • 《你踏着春天的脚步走来》 作者/董咏梅

    文香花开 感恩一路同行! [文香花开]平台是一个旨在为文学.朗诵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纯文学有声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文香花开,花开有声!愿你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你踏着春天的 ...

  • 【今日头题】| 何映森作品:观赏罗平油菜花

    今年3月,中国·云南·罗平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期间,我有幸携家人前往观赏. 罗平,真不愧有"花上桂林"之称!观赏时开初给人的感觉,恰如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述,&quo ...

  • 【今日头题】| 马枚素作品:一点凄凉千古意

    爸爸走了,家依旧在,突然觉得屋里屋外四处都很空大,冷清清,惨戚戚,没有关怀没有活力.我又一次离别家乡,妈妈孤单的身子,弱不禁风地站在冷风口,哥哥失业了,他想着到东北开货车,跑运输去.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 ...

  • 【今日头题】| 阿娜尔古丽:不甘心,你才会成长

    我们生活着,有一种"不甘心"的心理,不甘心自己输,不甘心被别人压迫着生活,不甘心居无定所,不甘心接受嘲讽的眼神,那么,为了这些不甘心,我们学会了成长.接受.包容.拼搏. 不甘心的时 ...

  • 【今日头题】| 刘满望:阿娜尔古丽印象

    本作品首发:中国作家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08-07-04/172.html                 ...

  • 【今日头题】| 自媒体的悲哀

    枸杞文学 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大家的视野里出来一个词:自媒体.由于互联网的分享精神,互联网的普及,越多越多的普通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他们通过博客平台,微博,个人网站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目前 ...

  • 【今日头题】| 张国荣,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 张国荣: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 有人说死如辰星般陨落,虽然没有掌声,却有从高空飞翔而下的辉煌.他为人们带来多少欢乐,也给人们带来了多少忧伤. <霸王别姬>中的程 ...

  • 【今日头题】| 张仿治作品:白沙奇雾

    Number3 白沙奇雾 我去新安江,印象最深的居然是那江上的雾. 见过山间的雾,苍翠的树木.峻峭的石岩,都被雾气遮住:雾帘在风中流动,缥缈迷离,变幻莫测,让雾中的万物都若隐若现,格外神秘奇幻.见过地 ...

  • 【今日头题】| 张仿治作品:“大屋”旧事

    【今日头题】| 张仿治作品:“大屋”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