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从不叫“梅子”
下午珊珊跟我们分享了一些她家里人给她寄的杨梅。这种产自浙江慈溪的水果,对于我这个在北方农村长大的孩子而言,是平生第一次见,也是第一次吃,在此之前并不知杨梅为何物。
以前学诗词,总是会邂逅“青梅”、“黄梅”、“梅子”,但却想象不出所描述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东西,也想象不出是什么味道,只是暗自猜想一定很酸。后来读《三国演义》,看到曹操和使君煮酒论英雄的片段,便对“青梅”多了一份特别的情感。它能够勾起我对于英雄的幻想,仿佛如今传世的青梅也沾染了当年温煮的酒气,也染上了英雄的豪气。
品尝了杨梅,觉得味道有点像桑葚,造型也有几分相近,只不过一个圆圆的像球,一个长长的如指。除此之外,味道上还有一些其他的差异,但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觉得吃了之后添了些清爽。于是,在朋友圈发文,谈及了诗词中的梅子,提到了“青梅煮酒”,也提到了“梅子黄时雨”。后来,有很多朋友看到后评论,说梅子和杨梅不是一个东西。乍看极为惊讶,不是因为自己的孤陋寡闻闹了乌龙,而是因为我之前竟然如此确信地将两者看成同一事物,还为找到诗词意象里的实物而感到兴奋不已。而现在却发现原来只是我一厢情愿,见到、吃到的只是杨梅,青梅、梅子依然神秘地隐藏在书中和诗词句子里,也再一次漂浮在我的想象里。我还是猜不到曹刘温过的酒香、梅雨里夹杂的果香,到底是什么味道,大概会有几分酸爽。
由此看来,一个人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视界。看到过的,经历过的,体会过的,慢慢成为所熟知的,认识慢慢变成了认知。主观臆断往往不靠谱,而判断则需要以现实为依据。第一次见杨梅,以为是梅子,当见到真正的梅子时,一定会觉得暗自好笑,甚至羞愧,就像认错了人一样尴尬。见过梅子的人,敢大胆地跟你说这不是梅子;没见过杨梅的人,也不敢说这就是杨梅。知道,其实也是一种自信。
去看见,就是去认识;去经历,就是去知道。看见这个世界,认识世界的面貌;经历人生,知道人生的味道。世界之大,人生漫长,要去看见和认识的岂止梅子、杨梅,要去经历和知道的又岂止于果实的形状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