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100万,换吗?

给你100万,换吗?

很世俗的一个问题,今天被同事提起。

课间,几个同事在闲聊,无意间说到一个电视访谈:“用100万换你的最高文凭,你换吗?”悲催的是,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换”,还兴奋的说:“当然换啊,100万我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几个同事闲聊一番后,一致认为:换与不换,第一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这与家庭的富足程度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联;第二取决于最高学历的含金量,中专的毕业证书和研究生的毕业证书,含金量一定是不同的,获得的途径、辛苦程度、重视程度一定也是有区别的。

突然又想起网络的一个视频,也是做这样的调查,记得是这样问的:“用一百万换你的老公,你换吗?”视频中的女性朋友,全部都选择了“交换”,这不能不说是“老公”这一职业的失败。

其实,换与不换,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你做决定。

朋友小文是一个独女,家庭富足,父母疼爱,什么都依着小文的性子来,婚前生活的特别幸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禁不住昔日老同学的软磨硬泡,上了贼船,婚后一年生了一个女孩,没有满月便挨了打,理由异常的简单、也异常的霸气:“老子三代单传,你给老子生个女儿,今后怎么见人?”

小文哭哭啼啼回到娘家,娘家也只能长吁短叹,把女婿叫来训了一通。那男人低眉顺眼,认了错误,小文又回到婆家,一起生活。

悲剧刚刚开始,之后隔三差五,小文的身上便会出现一块块的青紫印,那时战后留下的印记,也是她老公的战利品。

对于家庭暴力,女人一旦选择了沉默,便选择了一生的承受与不幸,那些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与可有可无的面子问题,看起来可笑,听起来可叹,却能够左右大多数人的选择。

女儿3岁的时候,小文生下了第二个孩子,是一个男孩。小文把希望寄托在这个男孩身上,以为自己今后可以少挨打、少受罪。事实上,老公确实很少再打她,有时候半年也不打一次,因为在二胎生下之后,老公就不再回家,公然的在外面沾花惹草。

小文听说他去了深圳,在那里有个如花的女子陪伴;小文又听说他去了陕西,在那里有一个风尘女子伴随;小文还听说他去了哪里、哪里,那里有什么样、什么样女子伺候。每隔一段时间,这样的消息都会风一样的刮进耳朵,冲的小文的脑袋痛的要命,那痛,连着心肺、连着筋骨。

但小文固执的认为,这里是他的家,他一定会回来的。可是小文根本不知道,一个四处漂泊的浪子,处处都是他的家。

小文一个人带着孩子,用微薄的工资养家,用白嫩的双手理家。岁月的痕迹一刀刀刻在小文的脸上、手上、身体上,整日忙碌的小文无暇顾忌,她要打理好这个家,照顾好自己的一双儿女,等他回来。

那个炎热的七月,他打电话回来说,下午3点到家。小文的心里长满了草,内心被满满的幸福充盈着,下午一点收拾完毕,便带着绿豆水去村口等,手机上的每一秒都走在她的心上,缓慢且深刻。

七月份的村子是宁静的、闲暇的、无所事事的,村里所有人都知道小文的等待,每隔几分钟就有人在远处大声的吆喝:“等你家男人哩”,小文低头、红脸,涩涩的点头。

大巴车来了,他回来了,小文站在那里,看到他下车,手里搂着一个衣着讲究的女子,如同婚前的自己。

她看着他们走过来,从她身边走过,没打一声招呼。

小文扭头,不可置信的拉住他问:“回家吗?”

“当然回家,今晚你就别回去了”

“为什么?”

“这次我回来,是和你离婚的,家里的房子是我婚前的财产,你是分不到钱的。我们法庭见吧!”

很多时候,自己所谓的坚持,在别人看来都是那么可笑,甚至是可悲可叹的,小文不敢回到那个冰冷的家中,家庭暴力给她带来的恐惧已经深入骨髓,她内心深处的奴性让她完全顺从于他,无论是与非、对与错!

可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拥有思想,当所有的人都觉得,离婚对小文来说是一种解脱时,小文一意孤行的坚守着婚姻,小文对那个男人说:“孩子需要名义上的爸爸,除非我死了,否则你别想摆脱我。”

男人走了,小文忍受着村子里所有人询问和不解的眼神,哀而不语。

莱布尼茨说:“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莎士比亚也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解读,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统一的答案。

“给你100万,换吗?”换与不换,值不值得,或许只有自己最清楚。

作者介绍

一个死抓80后尾巴的写作者,一个坚持原创推文的数学教师,写教育、谈生活、论社会。来吧,期待与你相遇,在未知的路上遇到更美好的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