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中药——败酱草
败酱草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的干燥带根全草。
白花败酱
败酱草
败酱科植物种类较少。本科植物的根茎或根常有陈腐气味、浓烈香气或强烈松脂气味。茎直立,常中空,稀蔓生。作为中药,除了败酱草来自败酱科植物外,还有理气药甘松及缬草。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宽叶甘松的根茎及根。
甘松
甘松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等地。春秋皆可采挖,以秋季采者为佳,采挖后除去杂质,阴干,切段。甘松,辛、甘,温,归脾、胃经,为理气药。甘松有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的功效,用于思虑伤脾或寒郁气滞所致的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及胃脘疼痛等证及湿脚气。此外,甘松兼有安神作用,可用于脾胃气滞兼有精神郁闷、睡眠不安者,常与合欢、玫瑰花、夜交藤等药配伍。
甘松
甘松,水煎服,3~6克。治脚气,可煎汤外洗,外用适量。气虚血热者忌服甘松。缬草为败酱科植物缬草、黑水缬草、宽叶缬草的根茎及根。
缬草
9~10月间采挖,去掉茎叶及泥土,晒干。缬草辛、苦,温,归心、肝经,有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缬草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癔病,月经不调,癫痫,胃腹胀痛,腰腿痛,跌打损伤。
缬草
缬草内服:煎汤,3~9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体弱阴虚者慎用缬草。
缬草
败酱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四川、河北、河南、东北三省等地。
夏、秋季采收,连根拔起,除去泥沙, 洗净,阴干或晒干。败酱草新鲜时无其他异味,晒干后则有强烈的臭酱气味,故名败酱草。以干燥、叶多、气浓、无泥沙杂质者为佳。切段,生用。
败酱草
黄花败酱
败酱草又名败酱、苦菜。《本草纲目》:“南人采嫩者,暴蒸作菜食,味微苦而有陈酱气。故又名苦菜。”
本品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为清热药之清热解毒药。
白花败酱
败酱草
败酱草辛散苦泄寒凉,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是治疗肠痈腹痛的首选药,可用于肠痈、肺痈、疮痈肿毒、胸腹疼痛、产后瘀阻腹痛等证。(1)治肠痈初起,脓未成者,可与金银花、牡丹皮、大黄等药配伍。(2)治肠痈脓已成者,常与附子、薏苡仁等药同用。(3)治肺痈发热,咳吐脓血,可配伍鱼腥草、黄芩、桔梗等药使用。(4)治热毒痈肿疮疖,无论已溃未溃皆可使用,可内外兼用,常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并用鲜品捣敷患处。(5)治血滞胸腹疼痛、产后瘀阻腹痛等,可单用煎服,或与当归、香附、五灵脂等药同用。
黄花败酱
败酱草
败酱草,煎服,6~15克。外用适量。因其苦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泄泻者忌服。
白花败酱
败酱草为治肠痈的首选药,鱼腥草为治肺痈的要药。两者均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此外,败酱草尚可祛瘀止痛,鱼腥草还能利尿通淋。二者均可用于肺痈、热毒疮痈。败酱草还善治肠痈,其祛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血滞胸腹疼痛、产后瘀阻腹痛;鱼腥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湿热淋证。
鱼腥草
败酱草和鱼腥草分别善治肠痈和肺痈,人们极易混淆。可这样记忆:败酱为糟粕,糟粕要从大肠排出体外,故败酱草为治肠痈的首选药;“腥”和“辛”谐音,辛者入肺,故鱼腥草为治肺痈的要药。是不是很简单呢,大家记住了吗?
鱼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