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二十一)秦孝公变法 划时代的大辩论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的老爸死了。
于是,21岁的秦孝公正式成为秦国老大。
秦孝公一上位,就发布招贤令。
于是,商鞅从魏国跑到了秦国;并且自告奋勇的作秦国首席执政官,全面推动秦国的变法。
然后,秦国就开始了一场著名的大辩论。
正方,秦国必须得改革。
反方,祖宗之法不可变,凡是先王的政策,我们就必须得执行;凡是先王认可的东西,我们就绝不能改变。
哪种观点正确呢?
这个就看哪方的势力巨大了。
因为批判的武器,永远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汉初,21岁的汉惠帝,想进行一些改革。
丞相曹参却是一副混吃等死的样子,拒绝任何形式的改革。
汉惠帝就责问他,你这样混吃等死,对得起谁啊?
曹参就问汉惠帝,您觉得,我的能力,与萧何相比,孰强?汉惠帝说,萧何好像强一些。
曹参又问汉惠帝,您觉得,您的能力,与先帝相比,孰强?汉惠帝说,当然是我爹强了。
曹参就说了,这不就得了嘛。您不好好遵守你爹制订的一切;我不好好遵守萧丞相制订的一切,非要乱改,那不是没事找事吗?
类似的辩论,因为当时是守旧派势力巨大,所以汉惠帝当时就无法反驳了。否则,就曹参这种逻辑,那不是在扯淡吗?
因为,哪个皇帝上位后,想进行变革;守旧派也可以拿这种话,怼的皇帝哑口无言。
因为,哪个皇帝面对这种狗屁逻辑,也得甘拜下风。
这就好像,秦二世上台后,想更改一些秦始皇的错误政策 。
有人就说,你觉得,你的能力与你老爸的相比,谁更强一些?
大家觉得,秦二世能怎么讲?总不成秦二世敢说,自己能力比他爹都强吧。既然如此,秦二世认为,凡是先帝制订的政策,我们就应该坚定不移的执行;凡是先帝认可的东西,我们就不能变革,它就没毛病啊。
当然了,在林肯时代,守旧派也可以用这种逻辑反对林肯的改革。
总而言之,你林肯,是不是觉得自己比开国先贤华盛顿、杰弗逊、富兰克林强很多啊。我们现在的奴隶制,是这些伟大的先贤认可的,这就是完全符合我们美国国情的作法。
你林肯一心要从根本上颠覆这种伟大的制度,你居心何在?
如果守旧派势力巨大,林肯面对这种大帽子,当时就得赶紧拉稀。因为你有本事,再继续说你那一套改革的歪理邪说了啊。
所以,道理永远是圆的,舌头永远是软的。
只要你的力量强大,啥道理也能找到。
在守旧势力巨大的时候。
改革的思想,本身就是荒谬的,甚至是有罪的。谁敢宣扬这种内容,那就是不想混了,甚至是不想活了。
最经典的,就是印度的种姓制。这种制度,真心说,与现代的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完全格格不入。因为,说一千道一万,这就是明着把国民分为三六九等啊。
但是,坐在印度老大的位置上,谁敢公然否定种姓制呢?毫不夸张的说,坐在印度老大的位置上,敢公然否定种姓制,那就不是他不想混了,而且他不想活了。
所以,谁坐在印度老大的位置上,也得替种姓制背书。总而言之,这就是最符合我们印度国情的事;甚至而言,什么欧美的制度、什么中国的制度,与我们这种伟大的种姓制相比,都是渣渣!
比如,八十年代前的中国,支持改开的思想都是荒谬的、甚至是原罪的。因为在守旧势力巨大的背景下,支持改革开放的思想,会被直接扣上一个复辟资本主义制度、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帽子。
支持改革开放的力量,想在类似的辩中,取得胜利,必须得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改革开放中享受到相关的利益。否则,谁敢公然宣扬改革开放的思想,那就是想把牢底坐穿了。
秦国当时的改革,也是如此的。
当商鞅可以站在政治舞台最顶端,和守旧派进行大辩论时,本身就意味着当时的秦国,改革派势力非常巨大了。
否则,就算秦孝公支持商鞅,商鞅也无法站在那个舞台之上的。
表面上,是某个人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实际上是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了。
等到这种辩论,在高层以一种激烈的、正面交锋的形式开始时,其实已证明改革派势力壮大到了,要发起全面反攻的阶段。
这是商鞅变法的背景。
商鞅和反对方辩论,哪方的观点正确呢?
没有利害纠缠的人,大家都也知道哪方正确。
问题是,有了利害纠缠,就是圣人也不知道哪方面正确了。
所以,奴隶制应该普遍存在吗?如果没有利害纠缠,随便拉出一个人,也知道它肯定不应该普遍存在啊。
问题是,有了利益纠缠,就是华盛顿、杰弗逊那种圣人,也有些迷茫了。
许多治国大道理,说起来很简单,无非是因为,我们把所有的人,都当棋子看,换而言之,你是棋手,怎么动棋子都可以。
问题是,在现实中,哪个人也不是棋子,就是最卑微的底层小人物,你想侵犯他的利益,他也会想尽办法对抗的。
你千万不要说自己地位有多高,也不要说自己权力有多大。只要利益受损的人足够多,力量足够强大,你的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也会被他们一举击垮的。
总的来说,在这种事关众多人利益的争论中;获利的一方,势力非常强大,支持反方观点的人,再能说会辩,它也是没有用的。
因为批判的武器,它永远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当然了,批判的武嚣,也永远挡不住武器的批判。
许多时候,同样的逻辑,同样的道理,在不同的时候,说出来的效果,那就是不同的。
比如,你把林肯那一套观点,拿到华盛顿时代,你说得再天花乱坠,肯定也会让喷的满脸都是唾沫
秦孝公老爸进行了24年的改革,虽然一直只是小打小闹。但它显然让秦国在改革中获利的人越来越多,到了秦孝公上台时,显然可以高呼了:我们要解放思想,我们胆大子要大点,步子要再大点。
在这种背景下,商鞅终于闪亮登场了。
秦国当时,到底要不要变法?
自然需要啊。
商鞅说的那些内容,也没有什么高深的。所有的国家,都处于不断的改革之中,千年不变的国家,翻开历史书,它就没有存在过。
关键是,现在关东各国都在变法,而且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变,秦国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环境中。
因为伴随着商鞅的变法,秦国渐渐走向称霸天下的道路,所以,看到商鞅即将离开魏国时,就有高人说,我们必须得阻止商鞅离开魏国,否则,天下的灾难马上就要开始了。
类似的内容,出自传说中的正史,但它显然是一个故事段子。因为,历史从来就不是某个可以决定的,而且也没有哪个政治集团,真会把某个人才当成宝的。
一个人才,可以发挥他应有的作用,通常需要众多客观因素的。
失去相关的客观因素,人才,也狗屁不是。
这就好像,美国哪个政治家最牛X?
我们让他到某个非州国家当执政官,他肯定也是除了怨天尤人,就是怨天尤人。因为你除了抱怨那里的官僚政客素质低,那里的民众素质低之外,还能干什么呢?
当然了,美国哪个科学家最牛X?
我们让他到某个非州国家工作,他肯定也无法有新创新的,毕竟没有供养第一流的团队的环境、没有供养第一流设备的环境,科学家再牛X,又能怎样呢?
在战国时代,人才重要不重要?自然重要!
但是,看到某个人才,要到外国发展,大家的态度肯定也是,你随便!
吴起在魏国的江湖地位,以及建立的功业,无论从哪个角度,也比到秦国之前的商鞅,要牛X很多。
但是,吴起在魏国受到排挤,就要跑到楚国。听到吴起要离开魏国时,魏国老大是什么态度?
大约就好像一个牛X之极的职业经理人,在腾讯受到排挤,就想到阿里工作时;你说,腾讯的老大会是什么态度?肯定是,你想走,我们不拦你。
如果吴起帮助楚国变法的结果,就是楚国最后成为各国的灾难。
那吴起离开魏国时的场景,肯定也会充满文学性、故事性。总而言之,吴起离开魏国时,人们纷纷劝魏王,如果您不能重用吴起,就请杀掉他。
廉颇在赵国的江湖地位,以及建立的功业,无论从哪个角度,也比到秦国之前的商鞅,要牛X很多。
但是,晚年的廉颇,在赵国混得不如意,直接就跑到了魏国。听到廉颇要离开赵国时,赵国老大的态度是什么?
大约就好像一个牛X之极的职业经理人,在腾讯受到排挤,就想到阿里工作时;你说,腾讯的老大会是什么态度?肯定是,你想走,我们不拦你。
后来,廉颇决定离开魏国到楚国,魏国老大的态度,也是如此的。
如果廉颇到魏国的结果,就是帮着魏国,把赵国打得一败再败。
那廉颇离开赵国的场景,肯定也会充满文学性、故事性。总而言之,廉颇要离开赵国时,人们都纷劝赵王,您如果不能重用廉颇,就杀了廉颇。
总的来说,一个人的何去何从,并没有多了不起的影响。
我们常常把商鞅说得神奇无比,在我看来,这就是扯淡之极的事。
这就好像,某个非州国家,想要迅速崛起,只要从发达国家找一个失意的政客,让他当自己国家的总设计师就可以了。
其实,看史书,我最早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秦国为什么要让商鞅主持变法呢?
这就好像,一个英国人在美国混得不如意,于是就跑到了朝鲜,朝鲜的老大,就让这个英国主持朝鲜的国政,于是朝鲜迅速的就超英赶美了。
这听一听,也够玄幻的!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秦孝公变法 为什么要让商鞅主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