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观点不一致,应该听谁的?

嗨!美 好 的 人

都 关 注 了 爱 悦 慧 心 理

2016.10.8 雨

原创文章 -NO.280-

抚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们经常充满焦虑。

最近,A女士一家就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关于2岁孩子的教育,家里人的观点出现了不一致。

比如,当孩子发脾气、抢别人的玩具、对小伙伴不友好、经常大声吵闹等问题发生时,要不要立马制止并纠正他?

A女士认为,孩子还小,要慢慢教。

爷爷奶奶认为,孩子不小了,应该严格一点,不然长大了更加不得了?

到底该听谁的?大家都是为孩子好,可是为什么做法不一样?

***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理一理。

其实,教育孩子,也是让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头痛的问题。他们经常争论不休。

教育学家洛克说,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家长和教育者们可以任意在这张白纸上画图。也就是说,实施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孩子。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却说,孩子生下来就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每个孩子天生气质不一样,有情绪型、活泼型、社交型、缓慢型等等。抚养者要根据孩子们的天生气质,去发展一套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

遗传学创始人高尔顿说,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由先天基因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是起辅助作用。他认为有些人天生是卓越儿童,有些人天生就是没有大的发展潜能。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可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能把他们塑造成各种样子。医生、画家、律师、小偷、抢劫犯等等。他就当孩子是一部机器,你填什么,用什么材料,就能将孩子们变成什么样的人。

后来,又有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他抛开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认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环境的外在力量是相互作用的。孩子自己内在想成长,你再提供阳光雨露,他们必定长得好;如果孩子内在不想成长,你提供阳光雨露,孩子长得未必好。

……

无论哪种教育观点,都没有办法让所有人信服。

教育真正是一个复杂的大问题。

因此,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遇到麻烦,遭受挫折,都是很难免的事情,不必过分自责。同时,也要有信心。用着爱心和耐心,陪着孩子一步步跌跌撞撞走过去,孩子必定不会走弯路。

***

首先,孩子心理的修复功能不容小觑。

5岁以前,即便孩子的部分大脑功能遭受损伤,也能由其他大脑区域代替工作,整体上不会受到影响,这是大脑功能的修复性。

而孩子的心灵也有修复性。爸爸妈妈们经常会被这样的标题吓坏“宝宝头三年这样做***,就会后悔一辈子”;这种观点过于极端。完全没有看到孩子的心灵是变化发展的。

即便家长们有些问题做错了,孩子在那一段时间受到一些伤害,可是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心理创伤也会一点点修复。

成人可以回忆自己的儿童时光,是不是也曾经被父母无礼的对待过,是不是曾经也和父母发生过冲突,是不是曾经也不能理解父母的教育方式。可是大部分人还是长成了健康的个体,并没有因为父母一时的教育错误,而走上不良的道路。

教育需要严肃认真,但是并不需要战战兢兢。

我这样做,孩子是不是就一定会怎么样? 很难说结果。

女星陈乔恩曾经说,小时候最怕妈妈,因为经常被妈妈打骂。理论上,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走上不好的道路。可是现实中,她还是成为了一个人人喜欢受人喜欢的女明星,对妈妈也能体谅,觉得妈妈当时生活压力大,情绪不佳,照顾孩子缺了耐心,也是在所难免。

又如,有儿童心理学家建议3岁前的孩子应该由母亲抚养,并且孩子与母亲能够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妈妈们看到这种说法,内心开始焦虑。怎么办?迫于现实压力,孩子不能带在身边。如果错过孩子的头三年,是不是孩子长大了就会出现各种不好的行为问题?

3岁前的教育是很重要,可是,现实情境中,大部分的家庭,妈妈都要参与社会工作,不可能陪在孩子的身边。几千万的留守儿童,是社会现状,如果仅仅因为孩子是留守儿童就会导致各种不良问题的产生,那么中国的家庭,将有多少不健康的孩子?

8/9岁的留守儿童,可能已经明白,爸爸妈妈的离开是不得已。他们反而能够成为更能理解父母的小大人。

***

其次,不能忽略孩子自身的学习功能。

家长们在幼小孩子的身上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这句话或者这件事,这个动作,父母并没有教过他们,可是孩子就是会了。

比如,一个两岁的孩子说,我好累呀,然后做出无精打采的样子。父母会好奇,在家里,孩子面前,他们并没有表达过这类话,孩子怎么就知道了呢。原来再一探究,他是从动画片里学会的。

孩子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个体,他们和成人一样,都在用眼睛、用心去观察和了解这个社会。他们会对自己有兴趣的事物,进行模仿和学习。即便成人没有教,他们也能学。

但是有些家长却认为,孩子所获得的知识都是被特别教育得到的。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作用非常大。所以,如果不同的人,给予孩子不同的教育,就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比如,爷爷奶奶教育孩子要更霸道一些,这样在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时候就不会被欺负。而爸爸妈妈则认为,孩子应该要懂得社会交往,活泼一些,开朗一些自然有同龄人喜欢他,霸道只会让别人讨厌。

这两种教育观念起冲突了怎么办?

不用夸大任何一种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力。

有可能这两种观点,孩子都能吸收。在不同的时候,他会使用不同的方法;

也有可能孩子自己有偏向,比如他天生不是一个攻击性强的人,那么他就更容易接纳爸爸妈妈的观点。

如果孩子的抚养人不止爸爸妈妈。遇到教育冲突时,爸爸妈妈只管用自己的方法,不用干涉其他抚养者的教育方式。多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对于孩子或许帮助更大。毕竟孩子长大走进社会,就是一个多元的社会。

***

综上,如果正儿八经想教育,我们会被教育难倒,会认为,教育孩子是一件极具挑战性又有点糟心的事儿。

可是,如果我们用比较长远、更加轻松一点的眼光看。那些内心健康的孩子,父母大多良善,家庭大多和谐,教育大多包容。只要总体趋势是对的,小细节不能决定成败。

最重要的是,孩子并meiyou长一颗“玻璃心”,geng不容易碎。


爱悦慧心理

专注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个人心灵成长及职业发展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