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能力缺乏,这个“病”可治
昨日是2016第一天,本想着这一天休息,不发文。可是到了晚上8点半,重温完《BJ单身日记》后,灵感空降,担心万一,错过了一篇好文,只得打开word 码字。可为了要遵守10点睡觉的承诺,于是仓促间写下《你是否缺乏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
没想到,一大早,就有朋友F,关于这个问题,与我展开了探讨,我觉得他的说法有些道理。(F:朋友;M:我)
F:看了你写的“你是否缺乏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感觉你的性格其实是自尊加自卑的揉合体再加那么点交往懒惰症。自尊使得你对你看不顺眼的人(也可以是那人所表现出的性格)不屑去深入了解,所以错过也许某个时候(恰恰正好被你遇上)表现出了在你看来不好的表面,而实际上可能是个很好的人(即适合做你深交的朋友的人)。
F:而自卑又使得你遇到你欣赏的人,缺乏主动去交往的勇气。而交往懒惰症又使得你在潜意识里觉得交往是件麻烦的事,所以剩下的就只有“守株待兔”这一招。可是,如果真有“兔”被你待住了,你可能还会疑惑,这真的是我要的那只兔子吗?
F:其实这题有解,想不想知道?
M:无非就是打破心理舒适圈,改变自己。
F:太理论。
M:还有其他方法吗?
F:不告诉你。
M:我也不好奇。
F:哈哈。真不愧是学心理学的。
F:刚才那句话如果是开玩笑,那另当别论。如果是认真的,那恰恰反映出了你的“懒惰症”。
M:不是开玩笑。因为我知道,要改变无非是改变自己,又不愿意,所以,也没什么意愿听。
F:除了交往懒惰症,我再给你加一句:对交往缺乏兴趣。或者说叫“交往兴趣缺乏症”。
F说得挺好,我确实有这些方面的问题。
今日,有很多读者反馈,表示自己也缺乏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甚至包括,已婚已育者,这是我始料未及的。那么,存在此类能力缺陷的你,是不是也像我的朋友F说得那样呢?
后来,好为人师的F,又和我探讨,该怎样治疗我的“病症”。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who stop ?
有一个计程车司机,被绑匪绑架,绑匪问他还有什么未实现的梦想?他说,他一直希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出租车,可终究未能如愿。没想到,绑匪听了他的话,淡淡吐出两个字“who stop?”(这当然是个外国故事,说英语的,哈哈)。
Who stop? 是谁阻止了你?这个问题,确实一针见血。没有达成所愿,到底是谁阻止了你行动。朋友希望通过这个鸡汤故事,鼓励我主动交友,放弃“守株待兔”。可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虽然,这句话,确实很激励人,可以让我在犹豫不决的时候给自己注入一份力量,或者我也可以将这个故事借用过来,鼓励他人,但是对于我自己却不起任何作用。
作为心理咨询师,如果我的来访者问我,该怎样解决“亲密关系”能力欠缺的问题。我可能会建议他/她,每天尝试着给所认识的,彼此感觉都不错的人,打一个10分钟左右的电话。这一通电话,可能就会让彼此的关系更为深入一些。可是,我自己没有办法这么做。F说,本来,他已经诊断出我的问题,然后也给我开出了药方,可没想到我自己却是药剂师,一眼就能勘破此药属于“安慰剂”,当然,“安慰剂”的预期效用也没能发挥。我知道,心理咨询师所提供的任何方法,都得靠来访者自身的努力。而我,在发展“亲密关系”方面,没有努力的意愿。
也有读者问我,她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如果她没有学习过心理学,这个问题,好办。只要采用简单的行为治疗,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总会见成效。
如果你正常情况下无法和朋友发展更进一步的亲密关系。大体就是像我朋友F说的那样,要么是交往懒惰,要么是交往兴趣缺乏。如果要想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而像我这样冥顽不灵者是行不通的。那么一般人,该怎么改变?
最管用的方法是常联系。“亲密关系”能力缺乏者,经常给自己找借口,万一人家很忙,万一人家不希望被打扰,万一他不是我理想中的朋友等等,顾虑重重,拿起电话的手,就会重如千斤。这时候,如果你要服下,我开的药,那么,此种念头出现时,千万不要顾及,who stop you 发展亲密关系?拿起电话,约上人家,别人不赴约,损失的是几毛钱电话费;别人赴约,那么就有可能成为你的潜在好友,至少发生了“现实交互”,交互次数多了,一般朋友也会变成好朋友。
如果是与亲密爱人无法形成良好的亲密关系,这首先得沟通。问问他们是否也有和你类似的感觉?如果有,那么大家坐下来,想想解决策略:如家庭活动更多一些。如果只是你的个人感觉,那么你要想想是不是你对亲密关系的要求过高?
其实,发现问题的存在,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还有改变的愿望,加上一些行为努力,那么成功也就不远了。发展“亲密关系能力”缺乏,归根结底,是自己的人格结构还不完善(无论是不恰当的自尊还是自卑)。
附:
1.“现实交互”朋友缺乏者治疗方法:找出电话本,找出微信朋友圈,每周联系名单中的一个人见面;电话联系至少2个人,坚持100天,估计,可“现实交互”的朋友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自己。
2.“亲密关系”不亲密者治疗方法:多倾听,多互动。每天比以往多抽出一小时与亲密家人交流,倾听他们的日常故事,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放下手机,比以往更多的专注于与家人互动,一起逛超市,一起逛公园,不是盯着手机屏,而是看着对方的眼睛。坚持100天也能见成效。
新鲜的2016,还有什么不可能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