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逢初一春”,2020年是闰哪个月?

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万史,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就比如老一辈人常说的“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逢初一春”,说的就是一种现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七年难逢九月闰

首先这里的七年不是顺着年份的规律数七年,而是说七个无立春年。要解释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来看看这个闰月是怎么产生的?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历法分为三种,阳历、阴历和农历。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规律制定的,一年12个月,每个月有30天或者31天,而阴历是按照月球绕地球公转的一周的规律制定的,其实也就是月亮的盈亏变化,每个月有29天或者30天,这样阴历每一年就会比阳历少11天,所以为了解决阴历和阳历的时间差问题,就引入了“闰月”,这样一来,某一年就会多一个月,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因为闰月的出现,还会出现一年没有立春或者一年有两个立春的情况,后来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每19年中就会有7年“双春”,7年“无春”,所以“七年难逢九月闰”的意思是,虽然十九年中就有七年没有立春年,但在这七个无立春年中,出现九月是闰月年是十分稀少的。

那到底闰哪个月呢?这个就要结合二十四节气才能明白,其实二十四节气又被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十二个中气是有特殊的规定的: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夏至是五月的中气;大暑是六月的中气;处暑是七月的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霜降是九月的中气;小雪是十月的中气;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

我们都知道二十四节气其实是平均每个农历月份就会有两个节气的,但是因为阴历和阳历的时间总是相差一天,所以就会出现中气不在月中而在末尾的现象,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下一个中气移到第三个月的月初去,这个月就没有中气。所以,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被称为是上个月的闰月。

而到了明年2020年,也就是庚子鼠年,全年共有384天,闰四月,这是因为阳历5月20日是小满(四月中气),阳历6月21日是夏至(五月中气),而从阳历5月23日到阳历6月20日这一个月期间,只有一个节气是芒种,只有节气,没有中气,所以这个月就是四月的闰月。

在历史上出现过闰九月的最近的时间分别是1832年和2014年,这中间有足足一百年的时间间隔,据统计发现,下一次出现闰九月的时间要到2109年了,这样看见遇上一个闰九月还是远远不止十九年呢。

百年难逢初一春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百年都很难遇到大年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的情况。大年初一是春节,在过去认为春节遇到立春,寓意着“两春盈门”,是个好兆头,对于农业生产和婚嫁还有家庭的运势来说都是很吉祥的象征,但是一般立春都会在春节之后,很难和大年初一在同一天,所以人们才说是百年难遇。其实也不是真的一百年都难遇到一次,就比如最近的大年初一和立春在一天的时间分别是:1905年、1924年、1943年、1992年、中间相差最少有近二十年,而下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2038年,由此看来立春和春节在同一天确实是非常少见的。

小编有话说:俗语是人们通过对生活和劳作的观察,发现了自然的一些规律而产生的,因其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在民间被广泛流传,并且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知识,不断接受新的验证,从而不断完善,成为指导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工具,因此也有人说谚语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本质也是对人和自然的各种关系的思考。虽然现代社会有了天气预报,但是这些谚语和俗语还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所以我们在面对这些谚语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现实生活去感受谚语的魅力,这样才能体现出谚语的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