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7天无新增!熟悉的成都要回来咯!

好消息!截至8月5日,成都已经整整7天没有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了!
△ 图据:健康成都官微

回想发现第一例确诊到现在的这一周多时间,成都人真的经历了太多;为了阻击德尔塔,也真的付出了太多。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7月30日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的解释,德尔塔变异株病毒载量高,传播速度快、传播能力强,面对这样的病毒,就要求防控措施更要突出快、狠、严、扩、足。而成都,正是在疫情防控中将这几点发挥到了极致。

 快:立即展开溯源工作,迅速组织核酸检测 

从7月27日青羊区的通告发出开始,成都的各区县就立即行动起来,全方位地做好应对措施。在一家三口确诊后,成都的流调溯源随即展开,先是公布活动轨迹,要求两周内有相同轨迹或与相同轨迹人员接触的同事(含亲属)立即联系防疫办。

随后,便是核酸检测和消杀工作的全面展开。

△ 图据:蓉城政事

从网上流传的视频来看,28日凌晨还有小区在排队进行核酸检测,尤其是青羊区,5个小时完成了9个小区一万余人第一轮核酸检测。这速度真的没谁了。

 狠、严、扩:快速划定封控区域,确保病毒不再扩散 

28日,青羊区优品道、高新区雅颂居以及天府机场的病例被相继确认后,成都立即封闭了城西优品道广场、世豪广场、天府二街等点位。小区只能进不能出,不少接种疫苗的点位也立即停止疫苗接种活动。

之后,更加详细的封闭区、风控区和风险区划分也随即出炉。相关区域细分的出台,不仅使管控更加精准,让防疫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更让民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日常工作和生活得到快速恢复。

在天府二街封闭开始的那几天,我们见过听过太多一不小心进入封闭区就被一同封闭在内的人和事。有早起去天府二街某小区里干活的装修师傅,有在鹭洲里旁上班的咖啡小哥,还有无意闯入封闭区准备扫辆共享单车的上班族……既好笑又心酸,但更多则是体现了成都在面对本次疫情时的重视和果断。

△ 被困天府二街的装修师傅发的朋友圈

 足:坚决执行隔离措施,重复多次核酸检测 

8月3日,高新区开启了新一轮的核酸采样。石羊、桂溪两个街道辖区设置了29个集中核酸采样点位、177个采样通道,并组织800余名采样人员投入 “ 战斗 ” ,而且还协调了6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全力保障快速检测。你可能不知道,这已经是首个病例得到确诊后的七天内,高新区在封闭区组织的第三次核酸检测了。

△ 图据:成都发布

根据规定,为进一步落实分区分类管理要求,做好封闭区、封控区、风险区应检尽检工作,在封闭区第 1、4、7、14天至少要开展4次核酸检测,在封控区第1、7、14天至少开展3次核酸检测,在风险区周边区域第1、7天至少开展2次核酸检测。

△ 图据:蓉城政事

连续7天没有新增本土病例,成都这一阶段的成绩堪称完美!这对于我们市民的抗疫信心来说提振作用也可谓显著。再往大了讲,成都这一次的滴水不漏,其实对于全国的防疫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成都在确诊这一次的首发病例后,率先确定了本轮疫情的传染源在张家界,为其他省份的防疫发挥了指向作用,为全国范围内的溯源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从而抓住南京之后的第二时间窗口,堪称本轮疫情防控的 “ 吹哨人 ” 。

其次,作为西部的门户和枢纽,成都把好了西部的大门,用快速果断的行动,为西部诸多省市人民的健康和安全竖起坚实的盾牌,这一点,则和在网络上被舆论淹没的南京形成巨大反差,赢得了众多网友的赞誉。

△ 实时更新: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动态,统计截止2021年8月5日14时

当然,UP君并不是要拉踩南京,而是在面对这样的舆论反差时,情不自禁为成都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为自己生活在这座城市中而感到舒心和放心。

而当我们在持续一周多的时间里,对比成都和其他城市的表现时,便越来越会觉得,成都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绝对不是偶然所致。

 经历二次疫情,防控经验早已形成 

作为经历过疫情二次突袭的城市,成都在去年12月郫都区出现确诊病例开始,就已经形成了应对疫情突发情况的能力,比如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郫都区出现疫情时,日核酸检测能力达到了37万人份,这还只是在单单郫都区的情况下哦!

 城市魄力与韧性兼具,反应快速且合理 

在国内外媒体持续数月的报道下,人们对于德尔塔病毒的厉害早已有所耳闻,再加上南京因为不久前的爆发,使自己成为前车之鉴,所以无论政府部门还是普通民众,都对这一病毒毒株保持了足够地警惕和自觉,医护人员在应对过程中更加小心,相关部门在采取措施时也更加快速和果断。比如对优品道广场、世豪广场等重点区域的商业场所迅速关闭;同时,又没有一刀切,旅游景点依然开发,加强扫码测温工作,防患于未然。这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眼界和魄力,以及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视和关心,更是对 “ 韧性城市 ” 这一发展理念的贯彻和执行。

△ 宽窄巷子各出入口也已做好扫码测温工作严密准备

说实话,韧性城市我们提了很久,但在“水旱从人”的成都真正得以全面体现,便是在疫情期间。有了这样的实战经验,我们之后在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时,一定能够更加从容,作出更加快速且合理的反应。

 医疗资源雄厚,应对从容不迫 

其实说了这么多,都是在管理的层面,一座城市在应对疫情这样的突发情况时,如果仅仅有管理上的优势,无论如何都是不够的。先进的管理经验下不可或缺的,是物质基础的坚实。而新冠疫情,则告诉了我们成都的医疗基础,到底有多厚实。

《2020新一线城市居住报告》指出,成都的人均医疗资源(医院、诊所和药店)数量在全国范围内相当亮眼,虽然在绝对量上成都只有上海的2/3,但成都和上海每10人对应的医疗服务资源数量分别为7.7和7.5,成都高居榜首。而医疗资源雄厚所带来的疫情应对能力,其实已经在去年初疫情刚爆发时就有所体现,当时在确诊人数大于100例的城市中,成都以25%的治愈率位居第一!(链接:成都 “ 新冠 ” 肺炎治愈率全国第一,只因做好了这三点!)让我们再一次为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铁面与温情并存,凸显人本理念 

防疫措施复杂且繁琐,尤其是在前几日的高温天气下,无论对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还是普通民众来说,都不太会是一种好的体验。但令人惊喜的是,封闭区的人们,依然在这样的条件下,将生活过成了诗。

每到夕阳西下,气温也有所下降时,天府二街的人们就走出家门,在往日车水马龙但如今成为 “ 步行街 ” 的马路上开展起各种各样的活动。遛狗、踢球、散步、谈心,或是喝杯咖啡、喝杯小酒 …… 仿佛日常生活的重现,惹得不少市民开起玩笑: “ 这哪里是在封闭,明明是在建一个 ' 乌托邦 ’ 嘛! ”

但日常生活不被干扰,怎么会只用 “ 诗意 ” 就能解释得通呢?这背后,离不开街道、社区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体贴和细心。

如青羊区西御河街道紧急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为疫情中正在隔离的孩子们订购了30余种共计500册各类书刊并委托工作人员将书本送到了孩子们的房间;

如高新区在大规模核酸采样点搭建起了采样小屋、休息区等区域,配备空调、冰块、矿泉水等物资;

(0)

相关推荐